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闻一多与废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作家兼诗评家。闻一多直接参与了五四时期的诗歌创作和评论,持续到1940年代;1930年代的废名身为北大教师,选择了十余位现代诗人作为讲课内容,鉴赏新诗,提出新诗批评标准。在中国现代诗歌批评史上,二人都有其独特贡献。对比二人评诗观念、标准、风范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等,可探究他们诗歌批评的价值,以及对中国现代诗歌批评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丰晓流 《中南论坛》2007,2(3):91-93
针对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够严肃的现象,闻一多提出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并以“三关”的关学原则及创作实践,规范了新诗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使中国新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艺术阶段。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是现代汉语诗体形式最主要的建设者。他新诗形式的基本思想是打通中西诗学 ,在借鉴西方诗学与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律诗形式的基础上 ,以现代汉语为材料 ,进行多种格律形式的构建以建立现代汉语诗体形式。他还用打通中西诗学的方法对新诗创作作了规范规矩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重新审视新诗的精神遗产是诗歌研究界不可回避的问题,肖学周新著《为新诗赋形》直面新诗语言问题,以闻一多为个案,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多方面的特征,厘定闻一多新诗创作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在方法论上体现为对新诗赋形的理论赋形,即双重赋形,这一新诗阐释学实践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闻一多诗歌的主题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一多是一个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诗篇,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说:“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主义新诗人。”朱先生的话诚然有些偏颇,且长期以来,在有关闻一多的史传、评论、选本、教材中,所讲所论也大都是其爱国诗作,以至不少青少年产生了错觉:闻一多写的都是爱国诗歌。  相似文献   

6.
早期新诗观念中注重诗艺的表现和经验的表达,分别体现在闻一多、梁实秋和俞平伯、康白情身上,他们之间的分歧源于不同的诗歌观念系统,从诗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他们展开探讨有益于理解早期新诗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提出的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内的新诗“三美”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新诗美学理论创见。本文从新诗绘画美的美学内涵与“诗中有画”诗学传统的辩证联系,新诗绘画美的两个主要美学要素———廓线与色彩的艺术体现等几个方面,论析了闻一多在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倡导和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的新诗“时代精神论”和“新诗无边界论”的“诗质”论直指新诗本性,使新诗与旧诗相区别。是至今仍极有价值的论说。闻一多的“三美”论有相当强的“复古”意味,“音乐美”违背了白话内在的韵律特点,“绘画关”重走新诗初创期弱化诗质文白夹杂的老路,“建筑美”背离了新诗自由的天性。闻一多“三美”的“诗形”论是不成熟的理论建构,且与他的“诗质”论相冲突,这种欠缺和冲突,也恰恰反映了闻一多对新诗文体的深刻认知。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对杜甫在人格和艺术技法上进行了有意识的继承,并实施了成功的现代化转换.闻一多成为了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现代杜甫,成为了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和新诗革新家.对于新诗如何在寻求新变中接通与中国诗歌的几千年之常,闻一多的实践具有诗学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早期新诗观念中,注重诗艺的表现和经验的表达分别体现在闻一多、梁实秋和俞平伯、康白情身上,他们之间的分歧源自于不同的诗歌观念系统,从诗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他们展开探讨有益于理解早期新诗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在早期新诗坛的力量格局中,胡适系诗人和后起的郭沫若都掌握了不小的话语权,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相对平衡的格局中,闻一多和梁实秋的早期新诗批评则试图开辟男一方天地,对早期新诗的相关议题作出较为平实的思考,从而构成了早期新诗坛的第三种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新诗戏剧化的原则是表现上的客观性和间接性 ,体现了新诗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新诗戏剧化体式的典型类别是新诗戏剧独白体、新诗戏剧旁白体、新诗抒情诗剧体和新诗戏剧对白体 ,本文对闻一多、卞之琳等优秀的新诗分别予以例释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闻一多先生诞生八十周年,又正逢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五四运动是新诗诞生的标志。这个时候,全面地研究闻一多的新诗,是对他的一个纪念。闻一多的新诗,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四人帮”的破坏。“四害”横行之日,江青窜到闻一多的母校清华大学,在光天化日之下,编顺口溜无耻地辱骂闻一多。那时候,谁争取过民主,就成了异端。因为“民主派=走资派”。就这样,为争取民主而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的革命烈士闻一多,竟然在九泉之下也受到株连。“四人帮”垮台以后,我们一直更深切地怀念闻一多。新诗的第一个十年间,出了八十二个诗集。闻一多占两个:《红烛》(1923年)和《死水》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提出要对中国新诗进行民族化建构。所谓“民族化”,意指对古典文学传统进行现代的转化。闻一多根据中国律诗和西方格律诗的内在契合,进行格律重建,创建了新格律诗理论。本文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个方面论述了闻一多对新诗格律的民族化建构。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从新诗创作实践中初步认识到地方色彩的重要意义 ,主张发扬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特质 ;再从唐诗研究中探索出中华民族文学的两种主要特质 ,即关心社稷民生的写作内容和陶冶性情的写作效验。由此追根上溯到先秦典籍、上古民谣神话 ,其质朴健康的民情风俗 ,原始强大的生命活力 ,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素质和中华民族文学特质的真正源头。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更使闻一多先生看到了民族文学发展的广泛前景和创新途径。闻一多先生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的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学观 ,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栾好问 《南都学坛》2006,26(5):67-68
对闻一多的新诗研究中,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唯美主义诗人”,实际上,这是有失公允的,“唯美”充其量是闻一多诗作特色的一个侧面。闻一多之所以被划入“唯美主义”阵营,与他参加过“新月社”、家庭出身、求学经历及新诗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是五四时期新诗语言探索的杰出代表.闻一多新诗语言的特征,首先是杂糅的词汇,既有日常白话长处,又有传统诗语的优点;其次是浓密的词藻,色彩斑斓的语言呈现出意象密集、浪漫抒情的情调;再次是复杂的句式,基本的追求就是主张散文句式进入诗歌,追求诗歌语言表达的明晰性和准确性;第四是诉说的调子,改变了传统诗歌吟唱式调子,呈现出现代诗格调和说话式节奏;闻一多新诗语言是初期新诗语言探索的重要成果和典范.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的著名散文家,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从1919年2月创作《睡罢,小小的人》开始,到1946年写作《挽闻一多》止,朱自清共发表新诗50余首。这些诗主要写于1926年前的六七年时间内,大都收集在《雪朝》(与郑振铎等7人的合集)和《踪迹》中。朱自清的诗产生于新诗刚刚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闻一多是一个标志着新诗由初创期转入成熟期的重要诗人。他以爱国情思为凝聚点,以追求诗美为驱动力,在新诗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如深化爱国主义主题,建立新诗的民族风格,变革新诗的艺术形式,开拓新诗的表现手法,创立中国的新诗美学等等,归结到一点,就是:革新诗歌的价值观。闻一多充分肯定新诗的审美价值,努力将新诗“纳入艺术之轨”,对于拔正新诗的“迷途”,探索新诗的“前途”,使之得以健康发展,无疑发生了至今仍然令人瞩目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早期白话诗存在的问题闻一多提出了以"三美"为基础的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来实现新诗形式的规范,这一主张的提出根源于闻一多所持有的"非功利性"的文学自觉,同时他较早地实现了"世界性与民族性"相互统一的文学观念: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地上创作"中西艺术结合后产生的宁馨儿",对于今天的文学依然适用。就总体而言,闻一多的诗论为中国新诗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学进行了良好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