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个体能力的全面发展、各项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个体个性的自由发展等内容。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呈现弱化态势,这势必影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改进和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挖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突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探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新形式,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促使研究生进一步实现学术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契机。映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技术为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技术基础。沉浸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教育原理形成元宇宙技术独特的赋能机理,塑造元宇宙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双重沉浸体验的感知场域、具身交互学习的认知途径、境脉学习的学习形态,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上形成了从场域变革到叙事范式、从具身沉浸到情感认同、从人机协作到人机共育转变的三大方向,并具化为理论教学的具象化、实践教学的智能化、数字世界的协同育人等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3.
唐晓燕  连淑芳 《理论界》2005,(8):159-159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树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要素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个体的需要,是个体在精神层次上发展和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而生命个体需要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体的体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深化基本理论研究和促进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体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途径有:以个性为切入点,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性美;以情感为主载体,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感性美;以活动为主渠道,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内涵美。  相似文献   

5.
王洪飞  曲洪波 《理论界》2005,(10):33-33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分属于学生管理、政治理论教学、心理咨询机构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系统,三者各自为战,缺少统筹协调,不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效果的提高.三个系统要加强联合协作,建立一个目标明确、关系协调、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学生思想教育共同体,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6):251-256
个体组织化是指社会个体从"个体人"变成"组织人"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组织认同教育,其教学质量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认同的性质与程度。大学生的组织认同呈现独特的衍变趋势,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以建立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支撑体系为目标,我们必须基于个体组织化,确立课程建设规格,完善教学工作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督查。  相似文献   

7.
在有关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中,应该始终坚持将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特别是在对心理幸福感的诠释中,不再单从个体外在的情绪表现,而是从内化于个体的核心价值体系视角展开研究,切实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论研究型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成长特点和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规律的认识,同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德育主渠道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坚持以"研究型教学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的根本途径。通过讨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意识成长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等问题,阐发了以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效性问题,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根本说来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能否达到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培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目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关键是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应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从思想上解决"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叶方兴 《学术论坛》2013,36(1):205-210
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遭遇的"认同危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研究缘起。这一"认同危机"具体表现为:工具理性僭越价值理性,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空场";理论研究脱离社会现实,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生态断裂";外部投入与内在认同形成反差,思想政治教育陷入"自信危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思想政治教学者、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下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出的学科特质、学术品位与实践特色的自觉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知自觉、主体性自觉以及文化传承自觉。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路径主要包括:树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业"的职业伦理观;寻求有效的问题意识以书写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故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研究取向,以"彻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说服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建设,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是提高教育对象素质、使其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石、以相关学科理论为保障,积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与路径,构建"个体、课堂、校园、社会"四位一体的创新路径与方法体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体系得到全面、系统、科学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不仅是认识论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教育实施的前提.这对矛盾关系的特殊性在于认识客体的特殊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具有主体性的客体,其教育学意义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的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借鉴作用.文章讨论了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情境性教学等模式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主体性与对象性、个体性与社会性、规范性与自由性、理性与感性、多元与一元等关系的统一,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是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统一。因此,正确处理理性与情感的认知维度,势必能够推进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确定,是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工程和重大举措。本文集中论述和探讨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内容整合和创新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这对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本燕 《学术探索》2023,(2):143-148
面向个体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面向人的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承继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贯彻。面向个体需要既不等同于迎合个体需要,也不等同于推崇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更不等同于否定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面向个体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厚的价值意义,蕴含了从面向人的需要到面向个体需要的理念变革,从个体及其需要精准切入的方法突破以及以满足和发展个体需要为价值归宿的目标追求。供需契合、因材施教是面向个体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要求。一要以尊重为前提,激发个体需要表达欲;二要以契合为关键,强化个体需要内生力;三要以引导为核心,提升个体需要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也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有机统一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不仅要注重对受教育者理论的灌输,还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和情感认知出发,培养受教育者信仰、磨砺受教育者意志、激发受教育者动力。动机、欲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我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思路:强调认知和谐性、注重价值引导性、激发主观能动性、增进行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施立体化实践教学,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和内化思想政治的学习内容。本文在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研讨思想政治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的具体方法,旨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主体和客体提升为能动主体和能动客体(合称为能动体)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动体包含能动认知、能动情感、能动意志、能动信念和能动行为等内在要素,并构成自知、自主、自由等不同的发展层次,具有能动性与受动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辩证的思维方式等特点,能够发挥积极预见、理性激励和有效协调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确的思想观念产生正确的行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出的真理性认知。生态危机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并且使之成为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构成。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开展有关生态文明观伦理形塑研究,既迫在眉睫,又有其合理性、可行性和不可忽视的实践价值,探索现实中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出发点和生态伦理教育应当达到的高度,从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生态文明伦理形塑方案。  相似文献   

20.
学科的形成在于特定的知识类型为基础的知识论以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论并不是认知型的知识论,而是理解型的知识论(包括解释型和扩展型的知识论)。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方法论也不是面向求知的“认知型”的方法论,而是教育实践型方法论,即“理性的学理分析型”的教育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