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费尔巴哈的著作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生过重大影响,这历来都是充分肯定的。但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并认为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彻底转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则是值得商榷的。1890年恩格斯在写给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是根据第二手材料进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9页)恩格斯这个遗言告诉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的理论,都只能根据“原著”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以下简称《选集》,一卷,5页),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其时代的产物和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从1848年到1895年,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资产阶级争得完全统治地位和走向没落的时期。当时资本主义虽然尚未过渡到腐朽的帝国主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一信中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1页)这句名言被经常引用。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中,只是到恩格斯逝世前不久才开始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借以阐述他们所发现的唯物史观。1890年9月21日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页)这封信中还说道,《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这两部书“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最为详尽的阐述”(同上书,第479页)。1892年恩格斯为他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所写的英文版导言中,又一次使用“历史唯物主义”一词。同年作者将导言后半部分译成德文,改题为《论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恩格斯指出:“本书所捍卫的是我们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39页)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这一科学学说的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同时也为它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把社会主义社会同原始社会加以比较时,谈到了二者的共同点。弄清这个共同点,很有助于我们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是否预见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这个问题,他们论述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到底是怎样的。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占有的公共性质,而且对其公有的具体形式作过详细的研究。他们指出,氏族制度还没有脱掉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脐带(《资本论》第一卷第96页)。它按亲属关系划分,土地是公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53页)。几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几个胞族组成一个部落。这是一个有机的序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箱4卷第86—87页,第95页;《资本论》第3卷第696页)。恩格斯把构成这个有机序列的氏族、胞族、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倡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有力武器。 “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词,是恩格斯最早提出的。恩格斯1847年12月在《路易·勃朗在第戌宴会上的演说》一文中说:“各国民主主义者的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23页)1891年2月23日,他在《致考茨基的信中》谈到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批评的意义时,又提出:“这种无情的自我批评引起敌人极大的惊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7页)恩格斯还认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无疑会使许多人感到不愉快”,但这对于党来说,一定要比任何无批判的恭维更有益  相似文献   

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的一篇著名的哲学笔记。这篇笔记虽然只有十一条,一千五百多字,但它却是马克思新世界观进入成熟时期的开端。1888年恩格斯把《提纲》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发表。恩格斯评价《提纲》时写道:“这些笔记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8—209页)今天,重温《提纲》,理解恩格斯评价,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科学命题,这是对只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否认存在商品经济的传统观点的突破。既然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重要作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了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的观点(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51页。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一再强调,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应当归功于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7页),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恩格斯的谦虚而低估他的贡献。西方某些学者正是抓住恩格斯在早期较少谈论异化而有意贬低他的理论贡献,借以制造马克思恩格斯的对立。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理论界至今对恩格斯的早期思想特別是在创立唯物史观中的贡献的研究还没有引起重视,这无疑影响到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和理论本身。因此,研究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中的贡献,在当前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一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赞成列宁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页)这个极其简明的概念有二个规定性,第一,马克思主义是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一个人,而不是别人。第一点要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应注意的是体系,而不是  相似文献   

12.
宋江是《水浒》这部书的主要角色,是《水浒》作者用浓笔酣墨刻划和歌颂的典型。《水浒》中的宋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长期以来,众说纷纭。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16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宋江其人进行阶级分析,可以看出,《水浒》中的宋江,完全是作者按照地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编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宋江,是一个地主阶级的奴  相似文献   

13.
论“席勒式”的创作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指出:“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5页)反对席勒式的创作倾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文艺的要求,包含着要求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辩证统一;作品的政治性和真实性的统一;作品的革命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大力发展和繁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政治报告和讲话中一直语重心长地号召我们:要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个伟大的号召,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方法论,并站在为“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的立场①(以下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或《选集》时,则简注《全集》或《选集》),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原则、原理和范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而后总结性地说:“而自从历史也被唯物主义地解释的时候起,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②“唯物主义辩证法”“多…  相似文献   

15.
一,恩格斯给施米特的信的启迪 一八九五年,恩格斯在给康·施米特的信中说:“一八四三年我在曼彻斯特看见过鸭嘴兽的蛋,并且傲慢无知地嘲笑过哺乳动物会下蛋这种愚蠢之见,而现在这却被证实了!因此,但愿您对价值概念不要做我事后不得不请求鸭嘴兽原谅的那种事情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18页) 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南部,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卵生,通常每次产二卵,由雌兽伏在卵上孵化。有乳腺,无乳头,幼兽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进行文艺批评时几次提到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在《卡尔·格律思〈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文中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观点来责备他……’”;在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又说;“您看,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恩格斯明确说明了自己是把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文艺作品的,并且总是把美学观点放在前面。对思格斯所提倡和肯定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何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或曰美学观点就是“按照美…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历史观与科学观和自然观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它只是包含有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身的辩证法。我将证明,这种看法是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的。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我们在这里不谈;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人类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专注于“人类史”而非“自然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认识的源泉?学术界尚存在着分歧意见。我也想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在哲学认识论中,认识源泉所要说明和揭示的是人们反映什么、认识什么,亦即人们认识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的内容只能来源于、始发于认识对象、认识客体。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认识、思维是从外部世界中得来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4页)。列宁说:“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泉源。”而“客观实在是人的感觉的泉源。”(《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4页)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5页)。由此看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年旅居巴黎时所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写于1844年4月——10月。恩格斯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4页)。在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中,《手稿》虽然不是成熟之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曾经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1页)并且强调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4页)然而,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恩格斯这一极其重要的思想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在理解和应用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和一系列范畴的时候,往往离开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因而不仅自觉或不自觉地犯过形而上学和诡辩的错误,而且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也未能从哲学上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这就不能不使得人们重新研究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问题。近几年来,不少哲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联系的一般含义及其基本特征,作一点初步探索,请教哲学界的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