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青岛的国际化城市建设应当注重城市文化的作用.青岛的城市文化大体可以分为本土性的城市文化和国际性的城市文化,它们是青岛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基础、保障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1922年青岛主权收回以后,城市建设和发展围绕着本土化和"去殖民化"两大主题展开.在本土化方面,城市发展理念由西方化转向中国化,城市建设内容从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城市建设的依靠力量从依靠少数殖民者转为充分调动本土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在"去殖民化"方面,青岛市政当局和社会各界通过经济合作、政治动员、文化建设、空间改造等途径,祛除殖民主义遗留的消极影响.近代青岛主权收回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增强青岛民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推动青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印玲 《东方论坛》2009,(6):22-26
青岛的城市文化具有滨海文化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固然缘于1898年青岛开埠后西方殖民文化的传入,但是其定型则要归因于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之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半期到三十年代中后期,一方面由于开埠以来西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中国人已经开始在青岛的城市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使青岛在公众娱乐、文学美术、教育与科技以及建筑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引进西方文化的高潮。与前一时期不同的是,这些外来文化元素已走入了青岛居民的生活之中,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青岛滨海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青岛的文化空间与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树华 《东方论坛》2009,(4):121-126
城市的文化空间同气候、地理、经济、政治等条件一样,对于城市成长及其风格形成,以及其在区域文化中的地位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产物,还是一种创造力量,形塑了城市的风格和社会生活。民国时期的青岛,海水浴场、影戏院、跳舞厅等大众娱乐场所以及观象台、水族馆等海洋科学活动空间,得到了充分拓展,渐渐渗透到城市的日常生活中,构筑起了一个多元、宽松有序、充满生机的文化空间。这种文化空间一方面维持着城市精神生活的平衡和多元的生活形态,一方面创造着城市的季节性、摩登性和海洋性风格,并带来了一种鲜明的注重个人体验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特质。  相似文献   

5.
青岛文化由青岛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城市文化构成。研究青岛的城市文化,尤其需要重视青岛建置以来的城市历史。在文化圈理论视阈下可以发现,青岛城市发展史上德国占领时期的建设,给青岛带来了西方文化圈中的一些新鲜元素。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青岛城市文化逐渐成型,在人文价值、文明理念、建筑风格、重商主义、语言习俗、饮食风尚等诸多方面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与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近代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方面发生急剧变化的需要,反之也必然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方面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既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政治的民主化,城市文化的大众化和现代化,城市教育的普及化、社会化和多元化,也有助于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城市社会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青岛文化的历史文脉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精神的特质隐含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和地域性文化底蕴中,它凝聚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体现着市民对城市生活价值的认同感和趋同意识,因而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来看,青岛文化在很多方面继承了齐文化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传承和表现。青岛文化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依山面海的地理环境、重工尚商的生产方式、崇利善变的文化心理、丰富多元的城市民俗与情调。齐文化的内在禀赋与精神气质在青岛城市文化中得以很好地保存与流传,并与后来的移民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在一起,作为历史文脉,它对青岛城市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柳敏 《东方论坛》2016,(4):37-42
近代青岛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成为不同文化交相汇聚之处,海外移民植入西方的物质文明、管理制度及其生活方式,政治精英移民主导了城市规划与制度文化建设,旅青学者引入了高雅文化,乡村移民传承了乡风礼俗。在异质文化的植入过程中,控制、适应、交融、渗透逐渐成为移民应对文化困境的主要方式,并形成青岛兼容并蓄、多元开放的城市文化。但海外移民、政治与文化精英的流动性较强,一定程度影响了青岛精英文化的扎根与制度文化的延续;而大量乡村移民和经济精英成为青岛常住居民,给青岛带来务实与朴实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9.
青岛丰富的高校文化资源对提升青岛的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对城市文化建设起支撑作用、驱动作用、引领作用和升华作用。在文化强市战略下,青岛高校应主动融入青岛、服务青岛。青岛高校文化建设应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办学思路、凝练大学精神,构建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立体化平台,发挥高校科研成果的辐射作用,以多种方式参与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以便促进青岛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岛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青岛的进出口贸易、投资和旅游文化发展都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是,城乡统筹、陆海统筹、铁路公路水路统筹不够,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着青岛外向型经济质量的提高。只有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强青岛对外交通运输网络立体化建设,大力拓展对外投资规模,保障对外投资人员安全,鼓励企业到"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开展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升级,才能推动青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将青岛建成山东省和半岛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目前青岛市对大学文化之于城市文化的提升作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缺乏社会整体的认同和普遍自觉的行动,没能充分利用城市里大学文化资源的个性优势,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强化城市文化功能;在引导城市文化与大学文化的互动发展方面,缺乏确保两种文化关系良性、互动运转的机制;在发挥大学文化的提升作用方面,没有相应规章制度的引导和约束,未形成被社会广泛接受的行动规范和准则,也导致了青岛城市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各自平行推进.为此应在理念层面提高认识,操作层面采取尽快建立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高校文化资源社会共享、突出大学文化提升城市文化的着力点、加强大学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知名度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其影响力早已远远超出了体育范畴,具有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更广泛的意义。奥帆赛对青岛经济、社会、城市发展、人文、生态环境诸方面产生影响。对这些影响要进行客观的评估,以正确面对后奥运时期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奥帆赛的举行和人文奥运的理念对青岛人文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影响。采用纵向对比法,对2007年和2003年青岛市人文环境的文明程度、文化环境、生活环境、民主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和综合指标评价,结果表明,奥帆赛加速了青岛市人文环境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青岛城市文明程度、加快了青岛城市民主进程、全面改善了青岛城市的生活环境并留下了丰富的奥运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奥帆赛对青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岛市承办2008年奥帆赛,为青岛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和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奥运文化和奥运经济的强大推力,将有力地促进青岛社会、经济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大大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对青岛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奥帆赛极大地推动了青岛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地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城市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五个方面对奥帆赛的影响进行评估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奥帆赛对青岛城市现代化的贡献度年均达到1.9%,使得青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提前了大约3.3年。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以新闻报道、纪实摄影、影视作品为主的青岛本土媒介以文字、图像及影像等多种形式建构青岛形象,引起了读者的广泛认同.媒介视域下的"新青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青岛城市的巨大变化,突出"新青岛"的现代城市风貌;二是回顾青岛发展史,表达对青岛现代化的忧思、期待以及对"逝去的青岛"的怀念.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资本的差异不仅使得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拥有不同的职业地位(白领/蓝领),共同的身份标记与惯习(家乡文化资本),还使得同在城市生活的他们既有着不同的社会位置又有着相似的境遇与心境。文化资本是他们做出是否定居城市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们最终融入城市社会所要跨越的区隔。探讨区隔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文化资本不仅与经济资本一样是稀缺的,在传承和获取的社会条件方面,它比经济资本带有更多的隐蔽色彩。教育机会、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品位与生活方式等因素不仅潜在地影响着农村流动人口的文化资本获得,更成为了他们在城市攀援的阶梯。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个性特色即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休闲文化是其中最能彰显文化个性的部分。青岛文化的内涵是以古齐文化为主脉,在欧陆文化碰撞交融下形成的;山海和谐的自然风光,市民广泛参与的节庆活动,帆船之都、影视之城、音乐之岛的人文特性构成了青岛的休闲文化特色。休闲文化资源是青岛城市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济南和青岛是山东省城市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但是两城市现代化的特征有所不同。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可以发现济南在社会和生活现代化方面领先于青岛,青岛的城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高于济南,青岛经济现代化水平和进程略高于济南。研究结论揭示了两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市今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9市之间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明显失衡,突出表现在师资、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等三个方面.其失衡原因主要有:一是来自传统文化心理的障碍;二是源于滞后教育制度的羁绊;三是出于异步经济进程的限制.缩小武汉城市圈市际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差距的方略在于:淡化城市的行政级别,制定合理的教育制度,协调市际的经济进程,创建共享的教育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