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论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长期以来都是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争议且没有定论的问题.虽然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在国际法上还没有充分的依据,但不能因此否定国际罪行、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为实现国际社会的法治,国际法应加强对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一思想是我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了国家统一的基础、概括了国家统一的目标明确了国家统一的策略。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国际格局、中国的国际定位、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和外交政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国际格局、中国的国际定位、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和外交政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建国立规——孙中山的建国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晚清到当代,中国一直处于国家建构的进程之中。在各种不同价值取向和制度设计的国家建构方案中,孙中山的国家建构方案最值得人们重视。因为,孙中山不仅在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建国实践和建国理论两个重要支点,而且在建国实践的进程安排上,刻画出了共和建国的结构状态图和渐进路线图。华人地区真正具有现代性保障的政治体建构,正是循孙中山的建国思想以及建国进路而成就的政治业绩。对于今天处于建构现代国家关键时刻的中国大陆来讲,重归孙中山的建国思路,遵循其建国路线而积极作为,可能是中国大陆建构起现代宪政民主政体国家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格局的作用规律及其对政策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在无政府状态下,由于国家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共存"的关系,所以如果要维持这种关系,多数国家都需要产生这样的共识,即需要共同逃避无政府状态、特别是最原始的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国际格局的形成,是国家逃脱"霍布斯困境",进入社会化过程的第一个环境;而国家进入社会化过程之后,无政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造,"自然状态"变成了"自治状态"。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国际格局对国际关系的运行、国家行为和国家的政策偏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对于国际格局所能产生的作用规律,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分别从结构和过程的不同角度做出过阐述,并且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理论的意义上讲,如何认识国际格局的作用规律,是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试图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成果,对国际格局的作用规律及其对政策偏好的影响进行一种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家利益催生国际制度。利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显现,制度的本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在国际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中,国际制度不是完全被动的,其一经产生就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国家利益产生教育、引导、保障、限制、促进等功能。一国在国际制度中扮演何种角色,对该国国家利益具有的重要影响,为了争取国际制度保障国家利益,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制订与执行。  相似文献   

8.
国际秩序是2015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强化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政治秩序来提升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在奥巴马政府看来,国际秩序是继安全、经济繁荣、价值观之后美国的第四大国家利益。奥巴马政府倡导的国际秩序观就其实质而言是美国试图通过掌控构建国际秩序的话语权从而最终实现对世界的领导权,从而更好地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和政治国家都是现代主权国家,但民族国家与政治国家在建国顺序与建国内容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过程中,孙中山力持通过政治革命实现政治国家的目标与民族国家统一.由于政治国家价值理念与社会客观现实方面的差异,孙中山思想中残存的封建意识与民主价值之间的张力,以及政治国家理想与民族国家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这种举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于一役的思想和实践,非但不能实现政治国家目标,而且也不利于民族国家统一,并最终回归民族国家统一之路.孙中山的政治国家实践说明:政治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而民族精神是政治的灵魂,要正确对待民主与政体的关系,政治国家要服从并服务于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0.
"失败国家"是一个当代现象,但它应该与"国家失败"区分开来。"国家失败"表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面临的不断受挫的正常过程,而"失败国家"则表示一种耻辱的身份。"失败国家"这个词语在冷战结束后被制造出来,它的内涵不断扩大,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对它的解释表现为一个不断展示美国价值观的过程。国家失败的后果是危险而苦涩的,但它并不必然与恐怖主义相连。国际社会对国家失败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但时时遭遇集体行动的困境。国际社会需要调整对国家失败的认知、态度和策略,找到一条真正能够拯救国家失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面对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亡,梁启超、孙中山和李大钊各自提出了救亡之策。梁启超排斥无产阶级革命,孙中山溶化无产阶级革命,二者都把无产阶级革命当作民族独立之后的国内事务来处理,但只有把民族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融为一体的李大钊的救亡之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鉴于历史上对孙中山的定位有失偏颇和现今两岸沟通现状的需要,本文从反对沦为鹰犬的清朝专制政体,抨击列强对中国的侵凌,号召扩张武备抵御外侮,捍卫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等方面,对两岸共爱的孙中山的民族英雄新定位做具体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源于古代的“大一统”思想和儒家文化中“和”的思想以及近代中国四分五裂的状况。其主要内容有: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的统一必须是完整的统一;和平统一是主要的统一手段,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国家统一的主要障碍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以市场统一和交通统一来促进国家统一。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我们今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思想研究的论著无数,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孙中山政治思想影响的文字也不少。但是,缺乏从马克思主义全球范围的传播和实践中,考察对孙中山政治思想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孙中山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态度的发展过程,讨论其变化和曲折。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利益观是人们对于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看法,是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国家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与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在实现国家利益观创新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给我们在面临和处理国际国内事务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45年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思想可以具体阐释为:坚持独立自主,正确对待国际力量,创造有利于国内统一的国际环境;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 战胜日本侵略者,完成国家对外统一;维护阶级利益,壮大自身实力,奠定国家统一的阶级基础;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和平、民主,以建立联合政府为目标,促进国家统一;坚持和平谈判基础上的武装自卫,有理、有利、有节,推进国家统一.它是中共面对多种矛盾交集的国际国内局势,为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而践行的重要思想,是其抗战时期国家统一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其解放战争时期国家统一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建国前中共党人对孙中山的纪念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显著的差别。随着时局变迁,在孙中山去世、国民革命失败以及抗日战争前后等阶段,中共党人纪念孙中山的内容和意义虽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利用不同的纪念空间,通过集体记忆的形式,一直重申自身革命的正统性并付诸于实践,从未改变过。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国家利益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是构成国家生命悠关的需要的高度概括 ,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与国际交往中的基本目标和决定因素。世纪之交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只有认真学习和坚持邓小平国家利益思想 ,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努力保持政治稳定 ,一心一意搞好经济建设 ,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 ,坚持中国既定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