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论述、新要求,结合对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长期观测,就当前我国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新的“两个翻番”在统计指标数据上的变化以及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进行解读,对十八大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开展探讨.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今后五年发展的主题和基本任务.文章立足于国家、地方政府重大需求,对新疆南疆三地州与全国同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专题进行研究,构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新疆南疆三地州2000-2011年的指标数据进行监测,对2012-2020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预测.研究显示:2011年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实现程度为82.64%,已初步实现小康社会;新疆综合实现程度为68.65%,尚未实现.到2020年,新疆小康社会的综合实现程度为82.28%.其中,克州综合实现程度为84.86%,和田综合实现程度为73.88%,喀什综合实现程度为89.53%,可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提出“投入倍增”、“内地第三产业前移新疆”、“收入倍增”、“稳定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南北疆应实行差异化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方面入手,在每一方面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统计指标,描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总结东、中、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特点,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中国2000-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时期每年平均提高2.59个百分点,"十五"时期每年平均提高1.51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实现程度分别达到88.0%、77.7%、71.4%和82.3%,区域差距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5.
东营市提出到2016年力争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2012年,东营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90.66%。其中,经济总量、社会和谐、生活质量等方面发展迅速,但经济结构、文化教育、环境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为此,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以保证东营市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201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中国2000-2009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77.1%,比2008年提高2.5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达到85.8%,75.2%,69%和80.6%.实现程度最低的西部地区与最高的东部相差16.8个百分点,差距虽依然较大,但比2008年有所缩小,从增长速度看,2009年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均有提升,但区域间差距依然较大.本文也分析了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这一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历程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有利于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衔接。从理论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从现实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从世界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发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存在开发开放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提高开发开放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作为本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过去的10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0.1%,呈现出经济持续加快发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兵团实际情况,构建出适合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兵团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为77.60%,比2005年提升了8.85个百分点;在西北地区进程较快,但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东部沿海差距较大。该文指出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认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是加快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宗平 《老友》2012,(12):4-5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了科学地反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国家统计局每年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监测和评价。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3.
梳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过程,“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接力推进进程;论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 “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发起全力冲锋;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的全面部署,我国一定能够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 国人民的千年夙愿。  相似文献   

14.
小康社会理论来源于我国古代、近代的小康社会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小 康社会由百姓向往的生活状态发展为治国的一种社会模式,中国共产党把小康社会由理想愿景付诸社会 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奋斗实践中,实现了“建构小康社会”到“建立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 会”到“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飞跃并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宝库,为中国 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也为世界减贫治贫贡献了中国力量。 总结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百年 奋斗”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让全面小康社会美景更令人憧憬,也令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更为人关注。一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词。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已走过10年历程。1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泰尔指数测度了厦漳泉2005—2012年间与建设小康社会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类、生活水平类、社会发展类和环境保护类等17个指标的区域间差异状况,得出结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厦漳泉区域间差异在总体上趋于缩小,但个别指标仍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以及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厦门市则在比较多的指标方面占据优势,漳州市多个指标处于劣势。应充分发挥厦门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共同繁荣,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李昌森 《中华魂》2012,(7):33-34
国家统计局去年底公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已达到80.1%,其六大指标中的民主法制一项得分最高(93.6%),而文化教育则成短板(68%)。值得关注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报告中则含糊其辞地用了"比2000年(0.412)略高"的说法。(中新网2011年12月26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监测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反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果,国家统计局根据新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每年对农村全面小康进程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04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于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东、中、西部差异较大,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各地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加快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主体地位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论等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实践主体地位、利益主体地位、价值主体地位三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激发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必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