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浙江省2005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特征,并得出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把信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来重点扶植发展。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采用直接消耗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系数指标,分析信息产业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实证表明:信息产业对浙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对浙江经济发展支撑力度不够。因此,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产品来推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最大程度的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技术联系。本文利用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反映我国能源六大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各自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掘主导型产业,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笔者采用2010年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的有关数据,对该省金融业产业关联度进行测算,用完全分配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定位该省金融业,考察其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与浙江省金融业前向完全关联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即该省金融业推动力主要作用在第二产业;与金融业后向直接关联最大的是第三产业(不含金融业),即该省金融业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三产业(不含金融业)。可见,浙江省经济对金融业的带动作用较小,且金融业对该省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分析法,通过计算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并采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对国民经济的135个部门的特征和结构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从管理的角度,指明各项需求政策所带来的的产业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北京市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三次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以及感性度系数和响应度系数,通过分析得知北京市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有很高的依赖度,同时其他的产业对第二产业也有着很高的依赖度,说明了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以2002~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指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三类细分服务业在制造业中的投入水平最高的是分销服务业,并且也是引起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水平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电信产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独立出来的电信产业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探讨投入产出模型方法在我国电信产业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电信产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开发背景、模块层次结构及其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2002年和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为依据,通过计算农业产业投入结构、感应度和影响力等,探讨河南省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出结论:河南省农业后向关联明显强于前向关联,农业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制约作用较强,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辐射能力较弱,但这种制约作用有进一步弱化、辐射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以福建省2002年12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了一张由文化产业及其相关部门组成的8部门投入产出表,对福建省文化产业进行静态关联和动态关联分析,得出结论:福建省应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产业,使之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广东省各经济部门数据进行重新调整组合,把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三大类。然后利用广东省历年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计算出产业关联指标: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主要产业部门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比较弱,其产业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王磊 《经营与管理》2012,(10):85-88
鉴于金融保险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利用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金融年鉴、1997年、2002年、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分配系数的方法,从纵向对我国金融保险业的产业关联进行分析,并利用1995年日本投入产出表所提供的数据,对中日两国金融保险业的产业关联进行分析和比较,从横向比较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得出:我国金融保险业仍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然而并没有成为主导产业;中日两国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现出相似的特征;日本的金融保险业的前后关联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而我国则是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较高;日本的金融保险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后关联度较集中,而我国则较均衡。  相似文献   

13.
肖皓  朱俏 《管理评论》2015,(3):57-66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建立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比较各部门拉动和推动作用的一种测算方法。本文在综合评价传统测算方法的缺陷、既有改进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后,从经济效益、能源和环境效应出发,针对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的中国2009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比较系数改进前后计算结果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经济含义,探讨兼具经济效益和节能环境效益的备选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指出在不同研究目标下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延拓性,本文的改进方法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关联经济距离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系统中产业之间既存在关联,又存在经济距离. 关联反映产业之间联系程度的紧密,经济距离反映产业之间中间生产环节的多少.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关联度和APL模型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创建了区域产业关联经济距离模型,包括前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和后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并采用 1997—2007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电力热力业作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从初始投入的上游产业来看,1997—2007年在中国8大区域的区域内和区域之间,呈现出采选业与电力热力业以及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 从最终需求的下游产业来看,1997年重工业与电力热力业以及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2002年则增加了建筑业与电力热力业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 2007年除了京津区域的建筑业与北部沿海区域的电力热力业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 短外,其余均为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 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 1997—2007年8大区域中电力热力业上下游生产链在区域内的能源经济联系比区域间更紧密. 受空间成本的影响,绝大多数区域的能源对外联系仍以相邻区域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借鉴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构建建筑业碳关联效应结构分解模型,测算并分析2007—2017年我国建筑业与其他产业部门间的碳关联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建筑业与其他产业的碳排放关联效应呈现下降趋势,碳排放溢出效应是主导建筑业碳排放总效应的关键,其他产业的碳排放总效应受碳排放乘数效应的影响较大,其他产业对建筑业碳排放的溢出性影响较小;建筑业对工业的碳排放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服务业、第一产业;建筑业对煤炭开采和洗选、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8个行业的碳排放溢出效应远超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机械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基于ERP的机械制造企业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研究,结合机械制造企业的特点和ERP的运行数据的特点,确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原则是既体现投入产出的特点,又能将ERP与投入产出很好结合;同时说明每一投入产出矩阵块中数据与ERP中数据的关系以及转换方法,并以具体案例说明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徐兴华 《经营管理者》2012,(8X):266-267
在屡见报端的"拉闸限电"、"电荒"、"错峰用电"以及市场和民众对电价上涨预期加强的大背景下,文章使用投入产出表的横向平衡关系,引入直接消耗系数、完全需要系数(即列昂惕夫逆系数)和系数矩阵平衡关系,得出了产品价格变动相互影响模型。在实证分析中,结合重庆市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电价上涨10%时对各部门的价格影响,提出建议,并正确看待当前电价上涨预期和"电荒"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2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建筑行业进行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分析、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建筑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2002年陕西省的投入产出表为依据,编制2002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投入产出表,对2002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依存度状况进行分析;结合2006年榆林统计年鉴编制出2005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投入产出表,分析2005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依存度状况并与2002年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能源化工产业各部门之间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各行业对自身的依赖程度在增加,尤其是煤炭开采的独立性增强,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总合模型,研究了总产出、最终需求、最初投入和中间投入的部门结构系数之间的转换关系,给出了转换公式,证明了结构转换的总量无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