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成书时间新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现存文献中 ,最早著录和评论《水浒传》的是明嘉靖时期的一批学者。本文从《词谑》入手 ,通过考证崔铣、李开先等评论《水浒传》的时间 ,从而断定《水浒传》成书时间的下限应不晚于嘉靖九年 (15 30年 )。通过对《词品》、《戏瑕》、《百川书志序》的细致分析 ,再结合杨慎与崔铣、文征明之间的关系 ,推断出《水浒传》成书时间的上限应不早于嘉靖三年 (15 2 4年 )。《水浒》在嘉靖初年成书与嘉靖初年的社会状况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徵圣》具有独立的价值,它提出了文章的创作主体和以圣人之文为标准的创作准则。将《徵圣》与《宗经》进行比较,从逻辑上得出《徵圣》为《宗经》之前提,二者内容相似但论述重点有所不同。另外,《徵圣》提出的为文标准与刘勰于此篇所提的"体要"观在全书也得到了由始而终的贯彻。因此,纪昀评价《徵圣》的"装点门面"说有其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4.
刘勰论"文"而标举"徵圣宗经",其立意既不同于孟子、荀子,也有别于董仲舒、扬雄;其"敷赞圣旨"之方式,更在马融、郑玄诸儒外,另辟蹊径,故其论"文用",不乏自家面目。他在继承儒家注重教化、顺美匡恶等观念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第一,《文心雕龙》全书宗旨之一,在于重点阐发孔子"四教"中以"文"为"先"的"文"教思想因子,确立了以"贵文"为基础的新的"徵圣宗经"模式;第二,刘勰"顺美匡恶"之说,多结合各体文章之特点,所论怨刺、讽喻、劝诫之对象范围甚广,并不局限"君王"一隅。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发表了邓广铭先生的《就有关宋江是否投降、是否打方腊的一些史料的使用和鉴定问题答张国光君》(以下简称邓文)一文,针对同刊1978年第4期发表的拙作《<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质疑》提出八点答辨,并重申作者的两个结论:“一、不能把历史上的宋江同《水浒》上的宋江混为一谈;二、历史上只有一个宋江,这个宋江并没有向张叔夜投降,而是在反抗斗争失败后被折可存等人的部队俘获了的。既不曾投降过,当然更不可能有从征方腊的事。”  相似文献   

6.
<正>在古代中国,官场上最难做的是"二把手",《水浒》中有两个做得非常成功的"二把手",前期是辅佐晁盖的宋江,后期是辅佐宋江的卢俊义。宋江在江州被梁山众人刀下救出后,带着自己收罗的新人马上  相似文献   

7.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臣锴曰"历久弥新,今仍可持用解难,举三例四字以明:1)"疾""病"二字,锴注胜于清代段玉裁注,揭示《说文》的"疾加"是"(病)危重"义;2)《说文》"表,上衣也",据"臣锴曰",原文当作"衣上",指皮衣上的毛;3)"瞷"字"臣锴曰:戴目,目望阳也。""戴目"即"望阳",是正确训诂该词的钥匙。因此,当前要高度重视"臣锴曰"的训诂价值,正确利用《说文》小徐本。  相似文献   

8.
关于明代宗学开始正式设置的时间,目前学术界看法不一,有"嘉靖九年六月说"、"嘉靖二十四年说"。通过考证认为,"嘉靖九年六月说"、"嘉靖二十四年说"皆无法成立。明代宗学的设置经历了一个过程,嘉靖初至嘉靖四十三年是明代宗学设置的探讨阶段,嘉靖四十四年,明政府将设置宗学写入《宗藩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为国家制度,然至隆庆三年,这一制度才开始得到逐步落实。明代宗学于隆庆三年开始正式设置。  相似文献   

9.
嘉靖本的《荔镜记》已形成自己独立的声腔,这种声腔在南戏常用曲牌基础上变调而歌并吸收闽南民歌等当地音乐入曲,以闽南方言创作戏文曲词说白,并以闽南方言演出;这种声腔又有潮州腔与泉州腔之分,因两种声腔的音乐、语言、受众很接近,因此可以合腔,《荔镜记》就是使用潮泉合腔的戏文。《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不论是潮腔还是潮调,都见出至迟到明中后叶一种独立于正字戏、也独立于闽南戏的潮州本地声腔已经成熟地运用于潮州、海陆丰的戏曲舞台。这些潮州戏文虽然有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然而其体制则秉承南戏的长篇巨制、七角行当以及基于曲牌体的灵活自由的演唱形式,甚至还有一些唱正音的遗存。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与当地乡社祭祀小戏结合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杂剧《诚心令女贤》的本事不是韩凭夫妇的故事,而是出自《列女传》中的"珠崖二义",它是一本描写珠崖县令的女儿与继母"推让争死"的旦本剧.汤显祖《送艾太仆六十韵》一诗在《艾熙亭先生文集》卷一《附诸公赠诗》及万历本、天启本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28句有异文,6句差别很大.由此可知汤显祖对该诗的修订过程,但也存在着诗题与实际句数不一致的疏漏.晚明沈自晋传奇<眺望湖亭>第23出插演的短戏《柳下惠》,从内容上的耍闹调笑和演出上开呵、布置、收住来看,极似院本,尤似笑乐院本.  相似文献   

11.
《水浒》是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为了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和批判,现将其故事演变和版本种类简介如下; 一、《水浒》故事的演变《水浒》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南宋以来,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宋末罗烨的《醉翁谈录》在记述当时说话人的“小说名目”中,就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篇目。南宋遗民龚开(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已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组织在一起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和《水浒》基本相符,却有一点显著不同,即三十六人中有”铁天王晁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地戏是中原文化与贵州山地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然而贵州地戏形成的时间难以确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地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当前,地戏形成的时间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明初说",认为地戏是明初朱元璋征服云南时,征南军士带入贵州,至今有六百年的历史传承;二是"雍乾说",认为地戏最终形成于清代的雍乾年间。然而这两种观点均存在很多的值得探究的疑点。通过历史文献、田野调查以及文化传播的基本线索等途径的综合考察发现,贵州地戏形成更为准确的时间应在明代嘉靖年间。  相似文献   

13.
杨家将的故事,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它是流传于民间的英雄传奇。杨家将戏与三国戏、水浒戏、包公戏一起构成了中国戏剧的四大板块。就拿京剧来说吧,传统老戏中有《佘赛花》《李陵碑》《清官册》《洪羊洞》《四郎探母》《太君辞朝》等,新编历史戏中有《状元媒》《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等。  相似文献   

14.
王尚絅字锦夫,号苍谷,河南省郏县人,生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一四七八),卒于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官至浙江右布政使,著述颇富,亡佚的有《平山年谱》、《义方堂集》、《嵩游集》、《密止堂稿》等,现有《苍谷全集》一书行世。其中存有赋四篇,诗八百零四首,文一百四十六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夏峰撰写的《王布政公传》中说:  相似文献   

15.
臧凤华 《中华魂》2012,(15):41-43
今年2月28日,《燕赵都市报》刊发一篇时评:《还原真实雷锋,偶像没有黄昏》。(王石川文,以下简称川文)川文首先指出,雷锋当公务员时"喜欢拍照片、发表文章",当工人时"穿皮夹克戴手表",当兵时学习《毛泽东选集》,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尚"青年。接下来笔锋一转,开始晾晒"雷锋不是道德完人"的"缺点"和"毛病"——"年少轻狂,有虚荣心","爱炫耀","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到厨房拿吃的"等等,说"这是真实的雷锋",声称"还原真实雷锋","雷锋精神才更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试论林冲     
林冲故事,是《水浒》中引人注目的章节;林冲其人,也是《水浒》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但是,在《水浒》成书之前,林冲故事倒不见传闻,南宋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没有林冲。《大宋宣和遗事》中也只在花石纲十二指使中提到了林冲的名字。即使在元曲中,林冲也只是在少数几部《水浒》戏里做了一个配角,没有一本林冲戏。可以说,林冲这个人物是《水浒》作者在成书时特意塑造的。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的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这对于我们深入开展对《水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的作者、书名、主旨与宋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8,28(1):49-57
《水浒传》的作者或主要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书名出自《诗经.大雅.》体现全书"忠义"的主旨,宋江形象是《水浒传》作者集中的代言,全书的灵魂。他是一个义士,但更是一位忠臣。他的"忠"不是一般的"忠",是为人所难为,为人所不敢为,为人所不能为,是旷古未有的一种"忠"。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古代一位仁人志士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坎坷,他对不幸的理解,对光荣的梦想,以及对现实的困惑。《水浒传》中,宋江是与李逵、鲁智深等性情中人不同的另一类英雄,其作为文学典型更具内涵,更难理解,更不容易却更值得肯定与同情。  相似文献   

19.
本刊自本期起,将连续转载《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作者至今不知是谁。《增广贤文》主要由有韵的谚语、俗语、格言、警句、佳句构成,是一本包括风物典故、历史知识、天文地理知识、做人哲理等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阅读《增广贤文》,对于丰富我们的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增厚写作基础,一定会获益不浅。请小读者跟着我们一起阅读《增广贤文》。——编者  相似文献   

20.
坚持说金圣叹仇恨农民革命的人,总是以他骂过宋江为口实,说他那是擒贼先擒王。其实只要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在他改造投降的《忠义水浒传》为战斗的七十回本《水浒传》时,关于宋江的形象问题便有着很大的麻烦。因为如果承认宋江心中有“忠义”,则宋江就必然是不折不扣的投降派,最终裹胁义军屈膝于王庭是合乎逻辑的结局。而这是和金圣叹的想法南辕北辙的。如果不承认宋江有“忠义”之心,但他又确乎满口是“忠义”的言词,这又当作何解释?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批书人硬是去公开肯定宋江的叛逆性,则在那个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