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不同民族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作为人类社会普遍行为的言语交际活动,既有共性原则,又有个性准则,它们贯穿于各民族的言语教育、言语活动和言语评价之中,本文只说言语交际中的一些修辞行为来阐述为大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蕴含的辩证法,实际上是对表达技巧的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汉民族口语修辞活动中,对修辞材料、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在修辞活动中折射出具象、整体、联想比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含蓄、谦让、以和为贵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复杂、多样、异彩粉呈的汉民族地域风俗。  相似文献   

3.
从比喻的视角出发研究英汉“人体器官及部位”词语 ,可见英汉语言存在着大量的体喻 ,它们或是喻义相同 ,喻体不同 ;或是喻义不同 ,喻体相同。受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诸多影响 ,英汉体喻各具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体喻研究 ,是对语言修辞、语言心理、语言文化的学习 ,也是对人体、人类的一次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流中英语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英语谚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特点的角度,讨论了英语谚 语的翻译问题,认为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翻 译 英语谚语应该忠实传递它们的文化信息,以修辞、句法和美学信息的文化归、异兼容的手法 处理之。  相似文献   

5.
修辞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社会心理,因而对同一客观事物也就可能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的修辞色彩。文章试从修辞的视角对汉维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从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系统四个方面揭示汉维语言修辞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漫谈修辞的民族性章忠云不同的民族使用着不同的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毫无疑问,这一切对修辞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社会风尚、心理状态、宗教信仰以及自然环境等都会使语言的运用产生不同的风格,表现出不...  相似文献   

7.
修辞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具有认知属性。而案件形成过程中的修辞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而且参与了案件事实的建构、演变以及最终的形成。近来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夏俊峰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分析的蓝本,该案背后所依据的案件事实主要是在证据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叙事性活动的产物,这种叙事活动便是在案件事实形成过程中对修辞策略的运用。关于该案的案件事实的版本,是不同主体认识之下的产物,折射出修辞者的立场抗衡。有必要认识修辞在案件事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建构性作用,而非语言的修饰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变异修辞接受是变异修辞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异表达和接受构成了变异修辞活动的两极.变异修辞接受是指接受者对超常规表达进行信息解码,是言语变异表达的修辞效果实现的过程.由于接受主体的先在经验、认知能力的差异,接受发生的时间、空间的不同,变异修辞接受的个体性突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约翰.济慈的代表作《秋颂》从意象、修辞和结构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赏析。从美学角度阐述了它们诗中所体现的意象美、修辞美和结构美以及在诗中的美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修辞活动中修辞主体的多种审美心理因素总是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而又严密的关系。情感一旦被外界事物激活,就会立即推动整个审美心理结构的运转,使修辞主体调动起感知、联想、想象等多种审美心理机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制约修辞主体对词语及辞格的选择。因此,任何相对完整的修辞活动都可以看成是在感知、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多种审美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过程中聚合、提升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英语Parody和汉语仿拟在定义和形式上的一致性和操作机制的不同性以及它们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英语Parody和汉语仿拟在定义和形式上的一致性和操作机制的不同性以及它们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修辞与语法的关系极为密切。从汉语的实际情况看,某些修辞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语法特点,而某些语法现象又往往具有一定的修辞特点。也就是说,在汉语里修辞与语法之间存在不少的共同点。再从它们的功能看,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修辞则是如何运用词句来更好地表现一定内容的方法,这也说明两者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然而,这并不是认为语法和修辞属于同一学科,应该完全归并。笔者认为,修辞与语法属于不同的范畴,它们之间既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教学修辞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辞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正日渐引起关注。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性,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修辞存在与本民族汉语教学中修辞的差异性。在宏观上,体现为修辞主体、修辞手段、以及修辞语境方面与汉语作为母语的修辞特性的差异;在微观上,依据修辞在语言教学中体现的不同层面,体现为语构修辞、语义修辞以及语用修辞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添衬是语音修辞中常见的手段之一,古今汉语中多有用例,相关术语比较繁乱。从历时层面看,添衬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不一定属于语音修辞的范畴,它们往往具有各自特定来源和范围;而从共时层面看,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找出它们的总体特征,即归于语音修辞的添衬手段之中,其基本作用是补足音节。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摭谈》探讨了长期以来对修辞教学不够重视的原因,分析了《大纲》和教材对修辞教学的要求,指出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内容,一是通过具体的言语材料分析,让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系统的修辞知识;二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修辞实践活动。最后提出三点设想,一要适当地有意识地进行修辞知识教学,消除学生对修辞的神秘感;二要注重修辞教学的系统性;三要运用比较法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提高。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与汉语在运用双关这一修辞手段时 ,具有自己语言所独有的特点 ,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 ,所取得诙谐、幽默的效果体现出一定的修辞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夏、宋通使研究──西夏外交研究之三刘兴全中国古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通使活动,是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民族关系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和宋朝作为鼎峙并立长达二百多年的民族政权,它们之间有着长期的通使活动,通过对这些通使活动...  相似文献   

20.
比喻的文化依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汉语与英语有其共同性。但是,由于各个民族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造成了比喻在内涵意义上的民族差异,影响比喻文化依俯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者要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