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土家族跳丧舞流行于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聚居区,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土家族跳丧舞自古以来就与土家族原始的祭祀娱神活动有关,与土家族的宗教祭祀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所以土家族跳丧舞蕴涵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对土家族跳丧舞起源、基本形式及表演形态等进行考察和描述,分析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特征,以及土家族原始宗教对土家族舞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跳丧习俗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跳丧是由土家族先民巴人舞蹈发展而成的土家族丧俗。今土家族跳丧习俗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各个阶段特点略有不同,汉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交流是导致演变的动因之一。现阶段可以利用跳丧为土家族地区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土家"跳丧"文化本源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丧"又称"打丧鼓"、"跳撒尔嗬",是流传于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土家"跳丧"与巴楚文化、与土家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与土家族先祖巴人威武强劲的军阵战舞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巴东、建始、恩施、鹤峰、五峰和长阳各县连的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地区,有一种特殊的丧俗——跳丧。老人死后,乡邻们会集一起欢歌狂舞,通宵达旦。过去,有人曾说,这是守灵之变。现在也许多种说法。本文试图通过土家族跳丧同我国现行丧礼、西南各民族跳丧的比较,对土家跳丧的特殊内涵及其特点进行探讨。一、从我国现行丧礼看土家跳丧特点现在,我们国家企事业机关某某逝世后,大都要举行追悼会。这种追悼会,多在宽大灵堂里举行。堂内高挂青纱镶围的死者遗像,还放着许许多多花圈。在花圈边一条纸上写上  相似文献   

5.
“撒尔嗬”是土家族源远流长古老独特至今仍在流传盛行的丧葬祭祀歌舞仪式。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撒尔嗬”是汉语音译,又译“散忧儿嗬、“三友儿嗬”等,音意兼译为“跳撒尔嗬”,意译为“跳丧鼓、“打丧鼓”、“闹灵歌”等。形式上有坐丧(文丧)、跳丧(武丧)、绕棺(转丧)等。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北清江流域的长阳、巴东、五峰、鹤峰、建始、恩施等土家族聚居区,在湘鄂川黔毗邻地区土家族聚居区也有程度和形式不等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湖北长阳县土家族跳丧习俗除了葬礼前的一般程序外 ,主要包括“打井”、“祭拜”、“跳丧之夜”、“游丧”、“闭殓出柩”、“上山掩埋”、“回灵及祭祀”等。  相似文献   

7.
长阳巴山舞以土家族最具代表性且世代传袭的民俗文化生活事项——跳丧为早期形式和原始内涵,在研究传统跳丧的基础上创新而来,是跳丧习俗在现代文化中延续和发展的典型代表。长阳巴山舞的特殊意义,不仅在于它的文艺价值,更在于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独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跳丧”是鄂西土家族著名的民间舞蹈,也是鄂西清江流域古老的丧俗之一。它在悼念死者的灵堂前举行,通过一人击鼓指挥,众人跳舞的朴素表演,表现出土家族古代生产劳动状况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该舞蹈古朴典雅,节奏明快,步伐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通过这种欢快的跳丧歌舞  相似文献   

9.
论鄂西土家族"跳丧舞"丧俗的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鄂西土家族"跳丧舞"丧俗如此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时下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然而从整合角度来探讨其功能的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在已有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跳丧舞"丧俗对土家人个体精神的整合,"跳丧舞"丧俗对土家人社区或族群的整合,"跳丧舞"丧俗对土家民族文化的整合这三个方面,对其整合功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鄂西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中,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歌舞悼念死者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土家人俗称它为“跳丧儿嗬”。 一、跳丧儿嗬的基本形式 跳丧儿嗬广泛流传在古代巴人发祥之地的清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尤以鄂西的巴东、长阳境内最为古老原始,在这里的民间最为普及。  相似文献   

11.
论长阳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精神旨归和表演形式两个层面分析了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构成。指出跳表舞的本质是一种巫术,其文化构成是一种流动的构成,是随着土家人的生命理想和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而动态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土家语“撒叶嗬”(sa^55 je^21 xe^53)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地区民间保留的丧葬习俗“撒叶嗬”(sa^55 je^21 xe^53),不是汉语,是土家语,其意为“死神舞”。因其地汉化较早,虽然土家语消失,但其中拥含土家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底层语言被借入汉语,受汉语影响,在形式上稍有变化而世代流传,使人神秘莫测,其含义更鲜为人知。故研究土家传统文化,必须考察与其相关的土家语言。如不精通土家语言,很难发掘其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13.
喀麦隆丧葬习俗具有典型的非洲特色,同时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其所经历的历史进程。通过描述喀麦隆中部大区恩高仁盖村一位名叫马蒂尼·阿博莫( Martine Abomo )的葬礼的全过程,归纳出喀麦隆独特的丧葬文化习俗。研究表明,葬礼步骤、葬在家门口、死者身份、年龄、死亡原因不同导致的埋葬时间不同等构成了喀麦隆非穆斯林区独特的丧葬习俗,并且这些习俗与当地的音乐、舞蹈、宗教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长阳土家族“巴山舞”深层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阳巴山舞是由土家族民间传统的“跳丧鼓”改造创新而来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应。本文通过对巴山舞传承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长阳巴山舞的深层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丧祭之礼是古代华夏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礼学思想所关照的核心问题之一.<礼记>在对丧祭之礼的阐释中贯穿了精湛的学术思想,弘扬了儒学的人文精神.儒家认为丧祭之礼应注重情感因素而不必过分看重礼仪形式和礼品的丰厚;强丧祭之礼具有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价值的最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6.
在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藏族"锅庄"舞,具有生产与生活、多元性与交融性、健身与娱乐等文化特征。由于藏族"锅庄"舞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体育运动,因而在健身、健心等方面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Bells”的音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ells是一首四节不规则颂诗,连续讲述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一节都有它自己的金属钟声:雪橇的银铃、婚礼的金钟、铜的警钟和铁的丧钟。这四种钟声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每一个人生阶段的不同态度。"音必须像是义的回音",作者对音素的使用成功地表达了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毛古斯”戏剧表现形态历史衍变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古斯”戏剧的表现形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层累递进”的复合化过程,衍变的痕迹隐约可见。在其表现形态中,一方面不断加进体现新的时代内容的表现元素,另一方面又包含了原有戏剧形态的某些“残留”,造成奇异的古今“混同”状态。这种看似矛盾的表现形态恰恰反映出“毛古斯”作为一种民族原始戏剧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