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明小品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一种完全独立的自由文体,汤显祖创作了大量的小品文,成为晚明小品创作高潮中的重要作家之一,为古代散文体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小品文创作是在他的文学主张和艺术情趣的指导下进行的,崇尚灵感,顺应潮流,具有融理趣、情感、章法、语言为一体的特点,在晚明文坛上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苏轼小品兼有魏晋之洒脱和六朝之隽永,而自成一家。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晚明小品文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晚明小品文作家在其中吸收大量的精华。苏轼小品文在题材的生活化、语言的简练畅达、幽默与讽刺、自然成文不拘格套等方面对晚明小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尚情与尚趣两个方面肯定了晚明小品文创作主体的审美自觉 ,从而确立了晚明小品文本体发展的审美突破之功  相似文献   

4.
小品文在散文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梳理从晚明到现代这一段时期小品文走过的路程,探讨小品文文体传承与流变的内因与外因,总结其盛衰的历史经验,重新确认小品文小、真、趣等方面的审美特质及其创作规律,对于振兴推动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既有其理论的价值,也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散文发展到明朝末年,已进入衰微时期,可是此时的游记小品文却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独行文坛,另辟天地。本文主要分析了晚明游记小品文兴盛的原因,从内容、体制、语言等三方面探讨了晚明游记小品文的特点,并就其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游记创作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浅谈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小品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是在"五四"高扬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中兴盛的。它轻松活泼、闲适从容、个性鲜明的笔风是汲取了古今中外小品文滋养后的必然结果。现代小品文对晚明小品顺势承传的同时,也接受了英国随笔重个性、幽默味格调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与突破,与中国现代小品文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复出之后的小说创作,通过对底层人物日常生活及民俗民风的描写,体现了其独特的民间情结和审美追求。汪曾祺以文学家特有的眼光,从民间生活中发掘美,进而欣赏美、弘扬美,表现出鲜明的情感价值取向。在时代政治环境及汪曾祺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间成为汪曾祺真正寄托心灵空间和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8.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9.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中国 2 0世纪 3 0年代小品文的兴盛是汲取了古今中外小品文滋养后的必然结果。现代小品文对晚明小品顺势承传的同时 ,也接受了来自异域散文的影响。英国随笔的注重个性、幽默味以及闲话风格调 ,对 3 0年代小品文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而共同的文学渊源又给日本写生文对中国现代小品文发生渗透提供了文化前提。 2 0年代小品文理论倡导的深入、出版物的盛行、报业的发达 ,又为小品文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11.
小品文虽然兴盛在躁乱的晚明都市,但晚明文人对于生活、对于文学以追求闲适韵味为通则,尤其是对于内在的自娱闲适的追求,使晚明文人笔下的小品文噪中出静,世俗喧闹中不乏静默雅趣.同是静,儒家的冷静、佛家的禅静、道家的虚静各有其境界与风致,构成其坚实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晚明人物小传在表现内容以及传主选择两个方面已表现出现代传记的萌芽迹象。本文分别从注重个体主体性、个体性情书写以及个体不完满性表达三方面探讨晚明人物小传表现内容的现代传记萌芽特征;又从其选择无用人、弱势个体、被侮辱个体作为传主来探求其传主选择方面的现代传记写作意识。藉此,本文认为尽管晚明人物小传的现代传记特征只能算是萌芽,但它作为充分内因,与西方传记大量输入这一外因条件共同促使了中国现代传记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作家的梁实秋在精神气质上受传统文化心态影响很大,他的小品文与明清小品文相比,在文化境界和文化心态上既有所继承又有所超越。雅舍小品继承了明清小品文对市民文化的关注,并以现代文化的目光加以审视。在创作心态上,梁实秋的文学选择与明清小品文大家的文学选择一样,经历了由迫不得已,不再关心于重新架构文学理想,选择独抒性灵的小品写作,到认同这种边缘的文化身份而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在其自身的现代文学观念和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思想内涵两个维度上得到了展现。作者对人和人的命运表现出特别的关注 ,并拥有开放的、自由的、妇女观和婚恋观。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无论在题材的探索、语法的革新方面 ,还是在语言观念、体裁特色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现代性 ,对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中国小说创作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人小品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品文发展到晚明而盛极。明人小品受个性解放思潮和在样之风的影响,从文以载道的传统向消遣自适转变,从复古摹古向师心自运转变,形成一种最为自由的文体。明人小品追求“真”“趣”,并把诗歌体制融入散文之中。从传统古文的”以气为主”转而追求意境情韵,是古代散文的重大转折。明人小品受宋代散文的影响最大。明代作家对于小品文有自觉的美学追求。明人小品在现代社会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时期之一,其魅力在于对个体情感的全面张扬。在晚明文坛上居重要地位的松江诗人宋懋澄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个性解放的典范和表征,他与各类女性的真诚交往和相恋,表现出晚明时期特殊的情爱观,也体现出一代文人对传统两性观念有意识的颠覆。  相似文献   

17.
除作为一位小品文作家,王思任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他的诗歌历来被蔑视或忽视。该文对王思任诗作按内容分三类加以讨论,并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抛开晚明以来钱谦益等人对王思任的贬斥,试图对王思任的诗歌作一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通过追溯其人生经历和创作经历,发现这位从旧时代过来的作家经历了中国当代大小各种政治运动,不仅创作断断续续,而且“早熟”弄口“晚成”间隔了整整30年。从精神结构上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从创作倾向上说,他是20世纪最后一个京派作家。士大夫的精神心理结构和京派的创作追求与中国当代日益左转激进的政治文化环境发生强烈碰撞,形成了汪曾祺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奇特的创作“间断性”风貌。  相似文献   

19.
在赵树理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共同地反映出丰富、鲜活的民间生活。从创作主题、风俗民情、人物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等各方面来考察,赵树理与汪曾祺殊途同归的民间立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还难以摆脱政治意识的干预,对于解放区农民的生活和内在情感有比较深切的把握和文学观照,后者相对表现出传统伦理的民间形态,却更多地体现了人性自由和内在精神品性的发掘。  相似文献   

20.
阳明心学在晚明小品文大师张岱与陈继儒的文学创作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不同的是,张岱着重于表现真我,一往深情,其小品文具有无序编排的结构和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陈继儒则更重视寻求自我,斗假求真,崇尚至情,其小品文表现出偏师制胜和雅致典丽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