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道孚藏族是我国川西高原从事农业的族群之一,有着很久远的农耕历史,但由于道孚藏族的语言—道孚语在传统上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其文化演变只能通过文物发现或藏汉史料中的有关记载略见端倪。本文采用语言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从道孚文化的活化石语言入手,通过考察道孚藏族的经济生产、物质生活、传统农业习俗来透视道孚藏族早期物质文化的基本情况,试图为藏汉史料有关记载的真实性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2.
川西藏区道孚的语言情况比较复杂,同一区域的同一民族就有四种语言流行,且各种语言在县城内相对的形成了"各尽其能,各守其位"的语言孤岛态势,因此,可以说它是我们研究语言和方言类型转换的一块宝地.本文通过在道孚县县域内语言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入手,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和分析了道孚语言的多样性的成因、使用特点、多语环境中不同语言折叠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作为土著原生态文化支撑点-道孚话"语言孤岛"现象受周围语言的影响程度等现实问题.力求通过道孚这一特殊文化现象揭示出语言孤岛特殊的语言形态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特定思维方式的浓缩。汉英民族分属于东西两大不同文化体系,因而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源于两个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意合的语言结构与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是汉语表达的主要特征。本文从这一特点入手,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英文写作中的意合与综合性倾向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思维方式与英语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 ,在语言的表述方式上也各异。双语思维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在写作的句子结构、段落结构及语篇结构上都有所体现。多方位、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人们思维的载体,受思维支配。处于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语篇思维特征和思维方式。本文在分析汉英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对交际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由于英汉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壤的差异,其思维方式会有不同的特点,这必然会使英汉语句有不同的结构.鉴于此,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调整语句结构,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调整语句结构,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的句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形式为出发点,探讨英汉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 ,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调整语句结构 ,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的句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形式为出发点 ,探讨英汉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在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成语是蕴涵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最能反映出本民族的文化特点。本文对日语成语所折射出的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思维方式、审美心理、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些语言材料的阐释性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日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和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著表征,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里蕴涵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本文在研究蒙古语词的文化义时,以词义研究理论为基础,将蒙古语中含有传统文化的指数词、颜色、自然现象、用具和饮食等词的文化义及应用特征与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情感和思维方式的结合为研究方向,并为兄弟民族学习和研究蒙古语言文字及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语篇的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明显的区别特征,是语篇语言学和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语注重显性接应,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形态上,而且反映出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思维观。英语语篇的形合特征则与西方民族形式逻辑思维法密切相关;汉语语篇的意合与汉民族的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模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汉英两种语言在造字、语法特征和话语组织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语言的差异与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具有一致性。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征分别体现着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并对两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不同民族文化和心理趋向的主要载体,也是传递文化的主要方式。文化、语言和思维三者统一于跨文化交际过程,在与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流之前,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英语语言和语篇的基本构成元素中所蕴含的思维模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对英语和傈僳语的形容词用不同用法比较来论述语言与思维的互动关系,从而探索中西方民族文化特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是跨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篇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本通过分析英汉语使用思维方式的异质特征,探讨了英汉语篇组织形式与之密切相关的特点,以提高英语学习对英汉两种语言语篇结构差异的意识,从而培养学习的英语语篇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其编译码过程、语言和语篇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的差异。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语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了解、导入英语文化的过程。介绍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揭示潜在于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应当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17.
英汉思维差异与语言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形态。英汉语民族思维方式由于受各自哲学和文化的影响,其思维倾向各有特征,主要表现在英语民族重抽象、分析、客体思维,而汉语民族重形象、综合、主体思维。他们的思维特征有其哲学渊源,在语言上也有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由于思维的民族个性,语言在各自的表达上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与创造;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排除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负干扰。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并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他们的宗教、语言、身份、风俗等四个方面的认同状况进行研究。调查分析表明,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虽然受宗教、语言、身份、风俗等潜在因素影响,但其间也反映出并渗透着藏族大学生对自己民族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即积极的适应主流文化、珍视本民族优秀文化、以自己的民族成分而感到自豪等。藏族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特点,反映了藏族文化融合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的心理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进行英汉思维方式的对比研究,探索其在语言中作用的必要性。本文拟从两种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入手,探讨其在语篇与话语结构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所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