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当下尚不具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施行需要的经济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在立法需求尤为紧迫的情况下,我国刑事被害人救济立法的可行路径是由"救助"渐进式地向"补偿"过渡。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应是兼采一般社会救助制度和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相关合理因素的"紧急司法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立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提供基本经济保障的制度。一般认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基本项目。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成果。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而伴着风险社会而来的灾难又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了新问题,因此反思现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从加强立法、完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制度等多个方面来构建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救助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社会救助工作已逐渐被党和政府重视起来,"三农"问题已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西部农村社会救助有其特殊性。本文从边际效用的角度,在社会救助法律体系整体不完善的情况下,重点论述了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经济和农村社会救助之间的冲突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初步给出了在地方立法中协调社会救助与经济发展的冲突的相关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6.
"非典"发生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严峻考验。虽然这一次疫情并未在农村地区广泛传播,但已经暴露出了农村在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面对"非典"发生后的严峻挑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进革新,在发生突发性灾难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考虑解决农民的人身救治问题,把农民的灾难救助纳入社会保障的轨道上,依法予以解决。结合国际社会灾难救助的一般规律,今后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改革的主要趋向是: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下改善农村医疗状况,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国家对农村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乡村突发性灾难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立法,对乡村危机时刻的社会治安和秩序进行有效管治;建立基层社会组织物资储备系统以应对危难时刻的群众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灾难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救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服务行政的兴起,以国家和政府为责任主体的行政救助制度已成为现代国家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机制.对此,行政法应当积极回应现实的需要,拓展传统行政救助的内涵,进一步完善行政救助立法体系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主要是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它存在着立法层次低,法律效力弱,立法内容面窄、体系不健全及立法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法理和宪法角度分析,我国应为农民工完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是提高立法层次,近期内由国务院针对有关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障项目统一制定行政法规,远期则由我国立法机构出台单独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完善立法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项目,农民工立法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为重要补充;同时加强农民工立法的执法司法力度。  相似文献   

9.
五保供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发展密切相关。五保供养制度救助对象的特殊性、属性的复杂性及演变过程的规律性决定了五保供养制度未来的出路应该是:顺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去人群"化的发展趋势和制度目标,以保障需求为基础,按种类和层次对五保供养制度的内容进行"横向划分、纵向分类",分拆五保供养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整合社会保障体系及衔接其他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自身的特点,要求我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做出相应调整,应当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价值取向,实现农村社会救助的法治化.农村社会救助要实现从绝对标准转为相对标准,建立以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各项专项救助制度为补充和各项配套优惠政策相衔接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加强农村社会救助的社会参与,提高救助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推进社会救助立法和法律完善,从而实现社会救助管理的法治化,是中国社会救助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文章立足于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提出了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的理论范畴,并以此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面临的现实环境、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面临的现实国情;同时,中国社会救助事业要以社会救助的管理法治化为引领和依托,着力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以及事权责任明晰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此外,在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和制度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着力建设社会救助和谐文化,促进社会救助的结构优化,努力打造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的国际比较及其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社会逐步走向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网.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需要在救助范围、管理、资金来源、法律依据、救助标准等方面进行有价值的比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确立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生存需要和帮助社会成员抵御生存、发展风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网络,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理顺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关系,使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结束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的局面。社会救助作为维护公民基本尊严的托底制度,理所当然需要严格监管。"张海超事件"的后续发展暴露出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中的监管机制存在着审查标准不够细化、执行程序过于简单、救济程序不完善等问题。《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作为临时性法律,只是从宏观层面上完成了社会救助的笼统性规范,却无法进行具体规制。为了更好地实现救助目的,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权,民政部门有必要通过行政立法对《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进行相关制度配套,从而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中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疆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与全国同步建立。经过多年的徘徊与探索,目前新疆已建立了新农合制度,新农保制度实施试点。但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救灾救济等社会救助制度还需不断完善。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将使新疆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为新疆的改革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进一步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6.
老龄人口社会保障的宪法规范基础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国家目标规定,也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质平等权以及发展退休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保障社会救助权等国家任务规定。该宪法规范框架类型上归属于宪法积极规范,性质上归属于目标规范和弱行为规范。宪法积极规范的特征及其规范性质决定了其制度实施中一般实施应主要由立法机关承担,其规范实施则涉及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包括通过立法技术层面的规范设计实现具体化和通过宪法释义学层面的解释实现具体化。规范设计上应关注宪法规范实质内容和实现程序的具体化,解释上应基于体系解释与目的解释方法,关注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组织规定并借助比较法和国家理论,实现解释的融贯与协调。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块基石,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得正义"作为一种原初的分配正义具有必要性,但也具有天然的局限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分配正义价值,体现为与需求原则、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相联系的"底线正义"。坚持社会救助制度的底线正义价值,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予以保障的制度。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多种手段中,法律手段因其具有公平和效益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法制化成为历史的必然。社会保障法制化要求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填补立法空白,提升社会保障法规范的位阶,增强其权威性,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由行政管理转向法制管理,以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学认为,实现社会公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终极目标。就目前情况看,东北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运行结果,都体现出对公平理念的某些忽视和缺失,这势必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只有以实现公平为基本目标,改革相应的社保制度,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实现“底线公平”,重构社会救助机制,才能真正完善该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有其必要性,它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协调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是降低制度运行成本、规范农村低保制度的需要,也是完善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统筹城乡低保制度也有其可能性,它无论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还是实践基础来看都是可行的。而实现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就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观念的统一、城乡低保政府责任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