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提要]从八关斋相关佛典记载与发展来看,其追求高尚境界的道德功能与超度亡灵的宗教功能尤为突出。相关文学创作对两大功能吸收融合。在道德功能方面,以八关斋为主题,吟咏性情,表达情操;又以八关劝善育德的政治内容治国理政,激励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宗教上,围绕超度亡灵展现“持戒得福、破戒获罪”的思想,推动“游冥小说”的发展;以八关斋仪式中的皈依和忏悔影响相关小说的情节与叙事结构生成。此外,忏悔还带来一批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忏悔文。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代“私小说”中的忏悔与佛教忏悔不同,它基本上是西方基督教体系内的,但“私小说”很快又扬弃了纯宗教性的忏悔,转向了伦理的、道德的告白。基督教和卢梭《忏悔录》构成了日本近代“私小说”中忏悔主题的两个影响源,二者在日本传统文化的接受和变异下,促生了“私小说”独特的忏悔主题。  相似文献   

3.
忏悔意识是铁凝小说中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试图在厘清儒家的“反省”与基督教的“忏悔”的基础上阐述铁凝忏悔意识形成的中西方文化背景。铁凝的忏悔意识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汇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智能时代的文学创意已成时代命题。香港作家董启章小说《爱妻》立足未来,形塑“局外人”“双性人”“AI人”系列群像,重视文学精神价值、再勘哲学伦理内核,开辟文学“异托邦”。作品理性精神与人文思考的互融彰显出文学由启蒙性、现代性的追问到全球化、智能化的省思,为当下及未来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可鉴之径。  相似文献   

5.
从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谈“史诗”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史诗”精神,其中心是艺术家对人的个人命运以及个人同人民的关系的理解、对历史过程的实质的深刻认识。具体地说,赛珍珠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些作品,艺术地处理和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史诗”精神:(一)生命的意识与创造的过程;(二)深暖的人性与坚定的信念;(三)社会的背景与生存的时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一方面对《野叟曝言》关合正史的内容予以梳理 ,另一方面揭示了“托于有明”叙事与一般讲史小说叙事的异同 ,以及对作品艺术形态、文本价值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蒙的“季节系列”之所以被看成王蒙五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路标性的作品 ,被看作当代长篇小说创作重要的收获 ,不仅仅由于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思想深度 ,而且由于它在小说文体上有着相当成功的探索与创造。王蒙的小说文体探索不是从“季节系列”开始 ,但“季节系列”应该说是其小说文体探索与创造的总结。我把“季节系列”所创造的文体称为骚体小说。所谓骚体小说 ,指的是承袭楚骚、辞赋所开启的 ,在结构、叙述与语言上均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小说文体。“季节系列”作为骚体小说比较典范的文本 ,其最主要的特征乃是杂语喧哗和语言上的狂欢 ,其次还有极致化的描写以及主观化的叙述、跳跃交错的结构形式和象征、反讽的运用等等。“季节系列”的文体特征以及骚体小说的研究 ,是当代小说文体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仅仅是这种研究的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老舍《猫城记》、沈从文《阿丽思中国游记》张天翼《鬼土日记》、张恨水《八十一梦》等作品为典型,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幻设型讽刺小说”的论题并加以阐释与剖析,探讨了这一类型小说的历史源流,指出了它在现代时期在现实性、深刻性、悲剧性等审美特色方面对以往作品的突破,并且借助它作为传统文学创作、批评中的“异类”角色所遭受的历史命运,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从语言风格角度对沙汀、李劼人作品的评析和比较,得出了“沙汀的小说语言严谨、精炼、蕴藉,耐人寻味;李劼人的小说语言自由而挥洒,酣畅淋漓”的结论,旨在促进沙汀、李劼人作品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小说文本的“自在”性分析,借以“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将小说创作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感知”把握出小说创作的“异化”与“间离”的自然“张力效应”。使人与自然、人与作品在现实世界中达到统一,由此找到了小说创作在审美取向中的生命韵味。作为小说创作的载体,本文更多地通过现代文学创作动态休验的“直觉思维”,把“理性感知”的形象在特定的语言(母语)环境(生活)中,揭示、敞开出小说创作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11.
论西欧文学中“世纪儿”形象李小林本文所探讨的“世纪儿”是指十八与十九世纪相交之际西欧文学中的系列形象,其主要的作品有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夏多布里昂的《勒内》、塞南古的《奥培曼》、贡斯当的《阿道尔夫》、缨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以及拜伦的《恰尔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乔依斯作品的研究分析,认为乔依斯的美学思想和作品具有独特的内涵:1.美学思想除了“作家升华说”外,还包含“完整、和谐与光彩”、“不相容透视”及“顿悟说”等因素;2.创新的多媒体艺术手法,主要包括“内心独白”、“神话方法”、“电影手法”、“主导动机”和表现主义戏剧手法等;3.其作品语言是揭示自我、呈现人物意识等多层次需要的隐喻性语言;4.乔依斯小说呈现了评论化及其作者博学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一生的探索,不仅存在于精神领域,也存在于实践领域。分别体现于托尔斯泰的现实生活、思想形态和作品世界中,并各自形成托尔斯泰探索人生意义的3座丰碑.在托翁的全部探索中,人的现实存在。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人与人关系的实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最终归宿等是其基本内容,而人的现实存在是其内核。它本质上规定了托翁探索的最终目标是在人间建起上帝的天国。身为凡胎却要成就上帝的伟业,恰恰孕育了托翁探索的深刻矛盾和全部悲剧。托翁精神探索的价值也许并不在于结果。而存在于探索的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孕育了对人类最真挚、最虔诚的关怀,是超越任何宗教终极关怀的现实关怀。这正是现代人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的突出特征之一是体现了强烈的忏海意识,中国先锋历史小说也隐约透露出忏海意识。此文在忏悔与人性变动、忏悔与人格净化和独立、忏悔与人的理想、忏悔与灵魂救赎几方面的关系中,考察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与中国先锋历史小说的忏悔意识的相似及相异之处,并肯定它们都是对人性的追寻。  相似文献   

15.
学作品是由语码符号组成的,但并非是一个平面的图式,而是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最深层面的符码往往规范着学作品的意蕴和美学风格。徐訏小说最深层面的符码即为徐针立足于宗教化对人生与世界的独特理解,它极大程度上抟塑了小说中追寻救赎的生命意蕴和史诗美学。本试图从这个途径来把握徐訏小说,力图还之以更深入、本真的徐訏。使人们重新认识徐訏小说的思想、美学价值,为重写学史做点扎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小说消解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庄严社会意义、政治意义,还原了普通市民的真实生活和生存真相,同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后市民所形成的感性化、欲望化、平面化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趋同性。表现在作品以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人物对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抵制和拒绝以及作品对浪漫爱情的消解。因此在这一层面将“新写实”小说视为市民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在《秦腔》中,引生只是一个旁观者和叙述者,白雪才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经由对于白雪的美、无辜、孤独和悲苦的刻画,寄托着作家对于既往岁月的歉疚和忏悔,这是作家的“心迹”。研究者的矛盾在于,既高度肯定小说“密实的流年式的叙写”,又带着寻求“规律”的眼打量这部作品,很难真正接受生活无尽的偶然和枝蔓。  相似文献   

18.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三个方面,即主人公、文本结构和小说语言,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与分析,揭示出作品主人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大型对话”;作品的语言明显具有“双声性”特点,这些方面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复调特征.“复调性”给作品带来了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意识流作家乔依斯关于“作家非个人化”的美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为了实现“作家非个人化”的美学理想,乔依斯还首创了“神话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神话作为一个隐喻的媒介使作家“超脱”于作品之外,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反讽的、超然的透视观点以审视现代人的生活。神话作为隐喻又给故事表层注入了深刻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尤利西斯》作品的分析,认为乔依斯作为一个现代派的先锋作家,是一个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作家,而不是国内评论界所说的“反传统”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寻把巴金的家庭、革命、抗战三个系列长篇小说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的小说模式。指出家庭系列作品所表现新老两代人冲突及青年人死亡和出走的模式,贯穿在巴金中长篇小说创作的全过程,而年轻人出走以后的生活在革命系列和抗战系列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该模式以“家”为中心,展示了进步青年反叛旧家庭,建立新家庭以及面临新矛盾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