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汉代仙风极盛,其神仙信仰在文学艺术活动方面的表现,主要是汉乐府游仙诗的创作。汉代贵族乐府、民间乐府中描写求仙问药、长生极乐的游仙诗充分体现出汉代社会神仙信仰的盛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曹植父子较早大量地创作游仙诗,曹植更率先以"游仙"名篇.曹植游仙诗共计十题十一首,约占其传世诗歌总数的七分之一.可见,创作游仙诗是曹植抒泻情感的重要方式.本文对曹植游仙诗的思想意蕴进行分析,认为曹植游仙诗的实质是以列仙之趣来坎壈咏怀,其精神内核是屈骚精神.曹植在游仙诗中塑造了极为开放、自由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实际上是其未竟的英雄梦想的虚幻延伸.  相似文献   

3.
蓬莱神话系统自它萌生之日起就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蓬莱仙话在魏晋南北朝十分兴盛,志怪小说、游仙诗和辞赋等体裁的文学作品皆受其泽溉.志怪小说中出现了对蓬莱仙话的专门记述,蓬莱仙人安期生是其中个性独特的形象;游仙诗也因借蓬莱仙话,曹操、曹植、郭璞等作家或者以之为典实,作全诗之一瓦,或者侈写蓬莱之仙界,为列仙之佐证,或者借神仙意趣,抒发不平之胸怀,增加了诗歌独特的具象性和神异性;在辞赋创作中,傅玄《枣赋》把仙境物品作为独立铺写的对象,更多的作家是借助蓬莱典实,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使蓬莱仙话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特殊的表意功能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焦氏易林》游仙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受楚辞等文学传统和汉代神仙思想的影响,《焦氏易林》中有大量游仙诗,这些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迷离的神仙世界,涵盖了后世游仙诗的三种类型,表现了作者现实的苦闷与对理想生存境界的想往。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时期韵文文体的宗教表达呈现了实用与审美两种风格。从上古歌谣到《诗经》"颂"诗再到汉代郊庙歌辞,其宗教内容是民众现实诉求的反映,具有鲜明的功用性,而楚辞、汉乐府游仙诗中的神仙意象与宗教思想更多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审美情趣。此时期散文文体中的宗教表达采用了说理与叙事两种方式。《老子》、《庄子》、早期道教典籍《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均以说理的方式阐述作者的宗教理念;《史记》、《汉书》则是以叙事的方式将先秦两汉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展现于后世。另外,两汉时期人们对上古神话故事、神话人物进行宗教化改造,出现了《列仙传》与系列仙话小说,标志道教文学之形成。  相似文献   

6.
游仙诗是曹植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游仙诗,在创作动因上,既受到复杂的社会思潮和生存环境等外缘的影响,又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的推动。在创作模式上,主要有描绘仙人仙境,描写采药服食的求仙过程及游仙行为等活动。在思想内容上,包含忧生患害、渴望自由、乞羡人生永年等方面,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曹植的游仙诗奠定了中国文人游仙诗的抒情基调和兴寄传统,对后世游仙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列仙传》采取诗文结合的形式,全面、生动地记述了70多位神仙活动的时代、地点以及相关事迹和成仙过程,在宣扬黄老之道的同时也具有比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列仙传》将历史人物神仙化,又将神仙历史化,重善、求美而轻真,体现了先秦两汉小说的风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家之一的小说家的学术思想。其形制与价值观念都影响着后世的神话与小说文学。从其表现的小说特点来看,标志着文学全面自觉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从宗教史的角度看,道家学说中对"至人"等的描述已具有后来得到长足发展的神仙的特征,乃是源远流长的神仙观念和神仙信仰的源头之一。在神仙传说基础上,形成今传两部重要仙传著作———署名刘向的《列仙传》和署名葛洪的《神仙传》。《列仙传》特别强调仙人长生的特性,特别突出服饵的作用,特别突出仙人治病的特异能力。比起《列仙传》里的粗略描写来,《神仙传》则极力夸张仙人的神秘能力和神通变化,描写了许多学仙成功的人物。从小说史发展角度讲,《列仙传》和《神仙传》的编撰正值古代小说体裁形成的时期。乃是后来源远流长的这一类作品的滥觞,正是在这一方面凸显出其在小说史上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仙传小说是《太平广记》辑录的重要题材类型,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独特的叙事特征,即以史传叙事结构展示神仙故事的宗教真实性,以模糊叙事语句遮蔽神仙及其仙迹超现实的虚幻性,以对比、衬托等叙事技巧凸显神仙生命的长生久视,以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强化神仙可求的宗教目的。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兼顾了仙传小说宗教性与文学性的双重特性,弥合了"宗教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0.
仙道小说,或称道教小说,是指以宣扬神仙信仰、反映神仙或道士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仙道小说在很多方面都深受佛教的影响,并深深打上了佛教的烙印,如佛教的一些教义、概念、词汇、典故、故事情节、题材、创作模式等,就深刻地影响着仙道小说,并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但仙道小说与佛教故事相比,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7,(5):36-40
尸解是道教假死托形的一种成仙方术,其早期内涵较宽泛,包括灵魂飞升、肉体成仙、死后复生等不同形式,至南北朝时其理论内涵逐渐定型,专指假死托形、解化成仙之术。唐前仙传小说对尸解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表现,《列仙传》视尸解为神仙的神异法术,其尸解形式多样,故事情节简单,是对汉代尸解概念的演绎;《神仙传》中尸解理论内涵逐渐明确,死后托形解化成为魏晋时期尸解的主要内容,其掩饰死亡的目的也得到明确;《洞仙传》全面反映了六朝上清派尸解理论,如剑解、杖解等尸解形式的发展,尸解复生理论的完善,对儒家思想的援引,尸解仙等级的划分等。此外,《洞仙传》尸解故事还体现了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政权统治之间的冲突及保持政治平衡关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虚求列仙 实婴世事──曹植与“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求列仙 实婴世事──曹植与“游仙诗”杜青山曹植是我国中世纪诗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近年来,随着对中古文学的日益重视,人们对曹植及其作品也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研究过程中,也有被忽视的领域,这就是他的“游仙诗”。虽然诗歌...  相似文献   

13.
《列仙传》《神仙传》作为前后相承的神仙传记,演示了道教伦理建构的渐进历程。二书在神仙形象内涵、神仙度人机缘和宗教伦理方面的转化,体现着道教建构神仙信仰体系、确立宗教独立性的努力。神仙观念变化的背后是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博弈。仙传在反映道教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出现滞后、多元并存乃至自相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曹植《髑髅说》创作时期之判定,可谓众说纷纭,除未定者外,举凡前期及后期皆有学者主张,然而无论主张前期或后期之学者,其论据皆颇为不足,因此诸说皆难惬人心。对曹植本文创作时期之推估,笔者以为其关键在于对曹植本文最末段文字所显现的生死观的理解,因此推估本文创作时期即以此为核心,并配合对《髑髅说》上下文连贯性之理解、曹植思想中诸家杂糅的倾向、曹植后期困顿抑郁的精神生活、“生之欢乐不下于超越性世界”观点的有无,以及《髑髅说》与曹植前期作品《辨道论》相类的反神仙论辩手法等分析角度,推估《髑髅说》当属曹植前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南朝时期的《周氏冥通记》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神仙传记。仙传通过主人公周子良冥通神仙的故事,展现出独特的遇仙方式和神奇的宗教体验,表现出当时释道杂糅的神仙思想。  相似文献   

16.
神仙集传是道教传统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列仙传》起,几乎历朝历代都有道徒将神仙故事和传记汇集成书,以证明神仙之实有,并弘扬道教的修行方式,为后世修道者树立楷模。而进入明代之后,道门并未继续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反倒是江南一带的文士及从事商业出版的书坊主等世俗社会成员积极地推出新的作品。以屠隆为首的慕道文人依据自身对道教神仙的理解编纂了神仙集传,而书坊主不仅重刻了《列仙传》等经典的神仙集传,还编纂并出版类似作品。由于社会身份的差异,他们在编纂、刊刻这类作品时也怀有不同的动机和心态。而在出版文化的语境中,神仙集传的编刻不仅衍变为一种社会性的事务,而且其内容也因编刻者、读者身份的变化而有了通俗化的倾向。   相似文献   

17.
论《郊祀歌》的神仙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祥旭 《南都学坛》2002,22(1):60-63
《郊祀歌》的神仙思想和汉武帝等人的崇祀封禅活动密切联系着 ,它主要表现为人神交接、长生不老、福瑞祥祗等神秘理念 ,它的前因是跟战国以来神仙思想的发展尤其楚辞艺术的哺育有关 ,它的后果是直接刺激了我国游仙诗的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18.
汉代游仙诗的产生过程和楚辞有密切的关系。楚辞中的《远游》篇已蕴含了游仙诗的基本因素。至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在承袭中将宣扬道家思想的主题改变为永生不死的愿望。以后的汉乐府游仙诗则体现了道家与方士思想的融合,从而形成及演变出汉游仙诗表现仙人自由安乐的生活,表达长生不死愿望及企望超脱尘世的思想形态。  相似文献   

19.
葛洪的《神仙传》在记录大量神仙传记故事的同时,描写了神仙具有的奇妙莫测的道术。这些道术的罗列和描写是道教变化观的形象化体现,展示了神仙具有的超自然神性的宗教特质,既突出了道教神仙的超越现实的宗教品格,也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段,对以后仙道小说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闻一多先生曾指出,“研究《楚辞》,如果同古代的神仙思想联系起来,一定会有不少新的发现.”确如闻一多所揭示,《楚辞》与神仙思想、《离骚》与“仙真人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以屈原到垂暮之年自沉汨罗这件事来说,由于爱国忠君而殉其夙志,自然是诗人的主导思想;然而,其中很难说不包括受到神仙家学说思想影响的成分. 神仙观念的形成,大抵是先有神而后有仙,随着时间的流逝,“仙”的成分在“神仙观念”内渐占优势,甚至改变了原始神的面貌. 恩格斯曾指出:宗教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宗教是在最原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