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鸠摩罗什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佛经翻译家、佛学家和佛教教育家.他的译经和传教活动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对中华文化整体发展以及东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检索、阅读新世纪以来学界相关研究报道,发现鸠摩罗什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在翻译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鸠摩罗什研究,逐步建立鸠摩罗什学,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位来自西域的中华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鸠摩罗什少年时的龟兹石窟,其中包括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四禅、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佛教义理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表现及其对少年鸠摩罗什佛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鸠摩罗什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来自西域龟兹的佛教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佛学家和教育家,是古代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十六个世纪以来,他的佛经翻译批评对中国佛教发展、对中华文化整体发展乃至世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鸠摩罗什通过翻译批评实践,不仅以一种新的范式复译了诸多佛典,产出了大量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新译本,而且建立了通行几个世纪的一套译经新规范。因此,他也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佛经翻译批评家。翻译批评家鸠摩罗什不但缘于丝绸之路,而且为丝绸之路之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物不迁论》,是我国姚秦时代佛教思想家僧肇撰写的一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哲学论文。据《高僧传》记载,僧肇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于公元三八五年,卒于公元四一四年,仅仅活了三十岁。他幼年时,家道贫寒,在为别人抄书谋生的生涯中,得以遍览经史,精通诸子,尤其对于《老子》庄子之学深有造诣。后来,投于由西域入关的僧人鸠摩罗什门下,协助罗什翻译佛教经典。他与鸠摩罗什坐论佛道,精研义理,师徒之间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为了摧伏邪见,以显正论,他写了《不真空  相似文献   

5.
略论鸠摩罗什时代的龟兹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龟兹传统上是以小乘佛教占优的国家 ,但是在公元 4世纪左右 ,其佛教状况却极其复杂。出身于龟兹古国的鸠摩罗什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入关弘法之前 ,他还曾在以龟兹为中心的西域北道诸国中广兴大乘 ,使龟兹的大乘佛教一时间名满西域 ,为这一古来的佛教中心赋予了更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庐山慧远与鸠摩罗什之间的理论论争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它反映了东晋末年以庐山慧远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学者对当时流行的般若性空学说的深刻反思,为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从大乘般若学向大乘涅槃学的重大转向起到了思想铺垫作用,在中国佛教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真空论》,是我国姚秦时代的佛教思想家僧肇所写的一篇唯心主义哲学论文。 据《高僧传》记栽,法师僧肇,不知俗姓为何,京兆长安人,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于公元三八五年,卒于公元四一四年。幼时家境贫寒,为别人抄书谋生。他博览经史诸子之学,尤其崇尚老庄。常叹老庄文辞华美,而不满意其说之未尽善。后来,他读到佛教经典《维摩经》,击节称赞,以为终生归宿,于是出家投于沙门。当时,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姑藏这个地方弘扬佛法,慕名投师,在罗什门下为弟子。在罗什主持的译场中,  相似文献   

8.
“空”论是佛学的核心,中国化佛学的“空”论,是佛教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原有的各种思想碰撞融合而形成的。其中,正在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道家“有无”观,被佛学吸收和改造,成为超越印度原始佛学的中国化佛学“空”论的重要思想要素。这一复杂的融合过程在早期即经历了第一轮的求同——寻异——会通,格义与六家七宗、鸠摩罗什、僧肇分别代表了这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简论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鸠摩罗什的译经弘法活动,充满创造精神和学术锋芒,不仅对佛教中国化和我国哲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作为佛教教义宣传载体的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鸠摩罗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商僧,但他曾两次"破戒"娶妻,这在《出三藏记集》和《高僧传》的《鸠摩罗什传》中均有记载,鸠摩罗什本人对此也非常悔恨,并将痛切转为悲悯心,在其翻译佛经中有所表露。但上述二书明确记载鸩摩罗什的"破戒"完全是被迫而为,这是可信的。而《晋书·鸠摩罗什传》的记载则是鸠摩罗什主动"索要女人",这种记载并不可信。古代佛教界对鸠摩罗什的"破戒"也有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玄奘是继鸠摩罗什之后,对西域佛教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玄奘法师与西域人民广结善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定的信念与高尚的情操所显示出来的人格力量,得到了西域人民的尊崇。高昌回鹘王国建立后,佛教很快在回鹘人中成了占主要地位的宗教,我们从考古发现中可以推知,玄奘及其法相唯识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回鹘文佛经残卷中有关玄奘及其翻译的经典更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妙法莲华经》是在中亚、东亚、东北亚广泛流传的大乘佛教经典。在中国汉传佛教史上,主要有三个译本,即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和阇那崛多、达摩笈多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其中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是经过南北朝隋直到唐高宗时期的不断修订而成,所以没有署名具体的翻译者,在唐高宗咸亨仪凤年间(671-679),由皇家书手抄写,流通全国,成为其后所有抄本和北宋以来署名鸠摩罗什翻译的官私刻本的祖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姚秦时代的佛学大师僧肇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素享极其豪华的声名.他留下的《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等三篇论文,是佛教文献宝库中的瑰宝奇珍.其中,《不真空论》,《物不迁论》两篇论文,是从本体论方面讲的,旨在探讨外部世界的真相,其立论对象是“所观之境”;《般若无知论》是从认识论,概念论方面讲的,旨在寻思精神的真相,其立论对象是“能观之智”.熔“境”“智”于一片,在客体与主体统一的意义上,把握整个世界的普遍根据、理由和实质,这就是僧肇造作三论的终极目的.《般若无知论》是僧肇在由西域人汉中的佛学巨匠鸠摩罗什门下从学助译时,根据  相似文献   

14.
古代所谓的魔法在内容上是混合了巫术仪式、医药知识和幻术等因素的一种专门化技艺或手段。中国古代社会中通行的魔法,既有本土特色,又有外来因素。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魔法中最有奇幻色彩的由"大秦幻人"表演的一种幻术就主要传自埃及亚历山大。魔法往往被宗教传播者用来延揽信徒,在释迦牟尼的早期僧团中,就有一些成员是当时著名的"幻师";中古时期东来传教的西域僧人更是大量使用魔法手段来吸引教众,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魔法知识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鸠摩罗什虽以义学与翻译著称,但他所掌握的魔法或幻术知识相当丰厚,其获得此类知识的源头来自小乘学术体系中所谓的"杂学"。在西域龟兹时,鸠摩罗什就使用过一些神异手段来预言凶吉;到中原后,鸠摩罗什对幻术等神异手段的使用主要是在停留凉州的17年中,而敦煌文献中记载的他用"纳镜于瓶"来验证"芥子纳须弥"的法术,为我们认识鸠摩罗什与后秦统治者姚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迥异于传世主流僧史文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长安文化铺就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因佛教之教义较符合长安文化的一些哲学思想,所以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统治者利用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促进了佛教的发展。阐述了我国古代佛经翻译的发展历程,并概述了一些翻译大师如安世高、道安、鸠摩罗什、玄奘等取得的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16.
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体现了译者个体接受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而其客体性突出体现在深受当时对译入文化的社会接受的影响。这种社会接受影响了鸠摩罗什佛经翻译的翻译目的、文本选择和翻译风格。鸠摩罗什对译作的社会接受的考虑也使他的译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接受。译者作为特殊读者的个体接受和具有强烈历史性的社会接受之间是一个互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释道安,佛图澄弟子,东晋时杰出的佛教领袖,般若学六家七宗中“本无宗”的创始人。他在创建僧团并制《僧尼轨范》、组织翻译和亲译佛经、编篡佛教《众经目录》诸方面也作出划时代贡献。因此,他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上杰出的学者,而且被鸠摩罗什誉为“东方圣人”。  相似文献   

18.
施蛰存的某些作品与佛理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四部以佛教为题材的小说《鸠摩罗什》、《塔的灵应》、《黄心大师》、《宏智法师的出家》烛显出佛教的我执观、轮回观、果报观、忏悔观。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译佛典中,有多部名为譬喻经的典籍,其中道略集、鸠摩罗什于长安译的《杂譬喻经》与《众经撰杂譬喻》关系最为密切,历来被认为是同部譬喻经。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一、《杂譬喻经》与《众经撰杂譬喻》是两部内容不同的譬喻经,《杂譬喻经》有故事39则,《众经撰杂譬喻》有故事44则,两经只有9则故事相同;二、《杂譬喻经》成书于公元405年,而《众经撰杂譬喻》约成书于公元800-1102年之间;三、《杂譬喻经》为道略集、鸠摩罗什译,而《众经撰杂譬喻》的撰者与道略、鸠摩罗什无关,具体撰者不详。  相似文献   

20.
"关河旧说、摄岭相传",是历来三论宗对自宗思想传承的表述。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关河旧说"指鸠摩罗什一系学说。但日本三论宗却一直将"关河"理解为"关中"和"河西",从而将河西道朗纳入三论宗传承。很多日本学者和部分中国学者也支持这种看法,本文通过辨析吉藏著述中关河、关中等词语的内涵,通过考察吉藏对道朗学说的态度,指出吉藏在单用"关河"一词时,基本上是指"关中",只有两处是"关中"与"河西"的略称,而用"关河旧说"和"关中旧释"时,均指关中的鸠摩罗什一系学说,没有例外。吉藏以鸠摩罗什一系思想衡量道朗学说,既有赞同,又有批判。不应高估道朗对吉藏的影响,把道朗列入三论宗传承系谱缺乏思想传承根据,也与三论宗思想特质相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