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高校辅导员也不例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和日常管理者,高校辅导员肩负的责任重,工作超负荷,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影响到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个人身心健康.本文着重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情绪受损,并成为教师厌教、流失及教育水准难以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职业倦怠还影响到教师工作绩效、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对教师自身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成因,采取有力的措施预防和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通过对浙江省10余所300多名高校教师调查,发现其职业倦怠接近中等程度,身体倦怠的平均得分最高,若得不到有效缓解,将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一种常见的长期工作疲劳状况,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职业倦怠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入手,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解决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职业倦怠对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教学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工作缺乏责任心、使命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方面。形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学校环境和个人原因。针对问题产生原因,运用双因素激励理论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burnout)是对工作上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长期反映,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常使用三个维度: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来表示.敬老院中的护工由于长期照顾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所以护工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希望护工管理者应多关心护工的心理状况,对护工进行适当的心理培训及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7.
刘欢 《人才瞭望》2017,(10):144-145
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笔者总结近年来实证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并且个体的人格特质、心理资本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网络水平也对其职业倦怠有一定预测作用.而在组织层面,工作压力、职业认同、组织承诺、组织公平感也与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存在密切关系.这提示人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思考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及症状 (一)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情绪衰竭和强烈的身体不适感 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受到“职业倦怠”侵袭后,第一个主要表现是个人情绪上的衰竭以及强烈的身体不适感。目前一项针对西安交通大学286名教师的调查显示,有75%的教师经常感到疲劳。许多高校教师经常会感到身体不适.如疲劳、虚弱、耗竭感、失眠、颈背痛、咽喉痛、头痛、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对疾病抵抗力降低等各种小毛病,尤其是工作紧张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其专业发展水平,更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其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等三方面,其中情感衰竭维度表现得最为明显和严重。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师个人及其所在组织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期望能够缓解职业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教学秘书是维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纽带,但教学秘书岗位的职业发展却往往被忽视,工作繁重、发展前景、工资待遇等都不理想,容易造成教学秘书的职业倦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造成职业倦怠的四大因素,提出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社会各行各业中均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这是一种人们无法应对工作压力时所表现出的极端反应,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身心健康,其中尤以关乎人命安危的医疗服务行业较为明显,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不利于医疗活动中友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基于此,主要从医患关系视角下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特点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理念逐渐发生变化,许多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未来专业发展,还会不同程度地阻碍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职办学环境、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学生、教师个人以及教师家庭等各个角度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高职院校教师未来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作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H.J.Freudenberger提出的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用于描述消极压力的一种极端现象,也称为"职业倦怠"、"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是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按照国际公认定义,衡量工作倦怠的三项指标分别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其高发人群主要包括高  相似文献   

14.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体育教师的职业缺乏社会认同感,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教师相比,政治地位相对较低,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待遇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得体育教师承受着很多压力,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文从职业倦怠的原因入手,展开分析,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伟华 《人才瞭望》2008,(10):53-54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虽然在过去的30余年里与职业倦怠相关的新闻报道和研究文献不断增多,但到目前为止,学者们仍未能就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达成一致性意见。1981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究会在美国费城召开,Chr1stlnaMalsch(1982)引用了15种不同定义:Pelman&Hartman(1982)更是指出了当时至少有48种不同的定义。可见,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也是离职较多的一个群体。该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来探讨其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事前控制来达到减少教师离职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奇、求知欲强、向师性强,喜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富有情感式的诱导.教育是师牛双方共同的活动,也是师生之间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情感如同桥梁和纽带,将知识和行为连接起来,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激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成为政治教学的重要要求.以下是我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8.
李艳涛 《人才瞭望》2017,(10):220-221
职业倦怠在当下的高速公路企业中非常的普遍,会对其生活质量以及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对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此笔者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提出了高速公路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相关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吕良政 《人才瞭望》2017,(14):122-123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自身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学生的成长进步.笔者关注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如何减缓进行探究,时辅导员增强工作动力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1.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Job Burnout),也称为“工作倦怠”、”职业衰竭”、“职业枯竭”,就是个体感到心理资源消耗过度,身心俱疲,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丧失、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工作耗尽、对他人无动于衷的状况。按照国际公认定义,衡量工作倦怠的三项指标分别为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j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