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猇亭,始得名于三国时期,刘备伐吴,"兵于夷道猇亭",即此建有造形优美的小亭,亭椽柱上雕成既象虎又像犬兽形,是为猇,即名为猇亭。猇亭"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锁荆襄一方之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大小战争百余次。公元222年;东吴名将陆逊率军火烧蜀营七百里大败刘备,即著名的吴蜀"夷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历史沧桑,斗转星移。昔日三国古战场,今日热土铸辉煌。1992年1月6日,由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猇亭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2.
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陆逊,人们多视之为孙吴之"英将",而很少探究其一生荣辱之深层政治内涵。陆逊出仕孙吴政权,不仅标志着其家族与孙氏政权关系的改善,而且推动了孙吴政权的江东化。作为江东儒学大族主要之政治代表,陆逊主张施行儒家德政,要求孙权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其法术专制,致使双方的政治分歧不断加深,斗争日益激烈,陆逊最终为孙权逼死。陆逊冤死,是孙权政治上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3.
周瑜.作为历史人物,“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以其短暂的一生,为东吴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追随孙策,辅佐孙权,统率东吴大军,攻城略地,屡建奇功;他在几件关系孙吴存亡的大事上.如拒遣人质,赤壁抗曹等等,都提出了正确的主张,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性度恢廓”,《江表传》载:“程普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他“姿貌壮美”,气度洒脱;他精于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谣,……总之,确如陈寿所说,周瑜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才”.  相似文献   

4.
包拯与中华民族精神郭学信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包拯可以说是一位声名喧赫、影响深远、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一直成为人们所称道的对象。包拯同代人吴奎在《包公墓志铭》开头这样讲:“宋有劲正之臣,日‘包公’……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  相似文献   

5.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两千多年来,人们对他同情和赞誉,可谓“舆论一律”也。在人们心目中,伍子胥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直到现在,在一些报刊文章中,在戏剧舞台上,人们仍然对他奉献着叹惋和赞许。然而,定论未必是科学的结论。古有所谓“盖棺论定”之说。许多历史人物在他“盖棺”时虽已得论定,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后人往往会对其提出迥异与前人的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一是官渡之战;二是赤壁之战;三是夷陵之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称赞它们“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论者颇多,但对于夷陵之战,还不曾有人认真研究过。然而,恰恰是夷陵之战才决定了其后蜀吴两国的长期结盟和后来诸葛亮的北伐无功。因此有必要对夷陵之战来一番再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廊中,也许很少有像康有为这样誉满天下、谤亦满天下的人物了。他是茫茫沧海中破空而来的一只稀世之鸟,那凄绝怪异的一声声惊鸣长啸,在滚滚尘世中掀起的万钧雷  相似文献   

8.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以"篡位者"、"阴谋家"、"虚伪阴险"的形象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历史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这样一个"反面典型"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在他身上所闪现的人权思想光辉。无论是在他身为草莽之时,还是在他登极宝殿、君临天下之时,他都是一位人权思想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庇西特拉图(Peisistratus,约公元前600——前527年),是古代希腊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僭主”。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活跃于当时雅典的政治舞台上,给当时也给后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议论。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长期来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一、东吴法律英美法教育始源 东吴大学,公元1900年创立于苏州,距今届满百年.公元1915年另于上海创设东吴"中国比较法学院",成为我国首创且唯一传授比较英美法律之法学院,而有"北朝阳、南东吴"美誉,各据一方.代表我国传统法律教育南北两大系统;位于北方之朝阳大学法律系,以本国大陆法系之法律教育为主.位居南方之东吴大学法律系,除讲授本国法律教育,兼有英美法课程为主之比较法教学为特色.五十年代初,东吴大学旅台同学会为使东吴声誉能于台湾重启,于1954年7月间先行恢复"东吴法学院",发扬"东吴法律"之比较英美法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作为开宋代儒学复兴风气之先的人物,欧阳修在贬谪夷陵期间的学术研究活动不是偶然的;他的学术论著涉及面甚广,包括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等等;这些论著疑古说,破陈言,创新见,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托洛茨基,是现代世界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曾经在震撼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这场革命中的评价,却是众说纷纭,褒贬各异。褒之者将其说成起义“全部准备工作和起义本身的领导者和推动力”①,与列宁一样,是“十月革命的化身”②。贬之者则把他斥为十月革命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13.
<正> 王仲荦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史》中说:“东吴屯田,开始于公元203—204年前、后,直到东吴政权覆灭(公元280年),历七十余年之久。”高敏先生对此又进行了细致的复证,认为:“可以认定东吴的屯田应始于建安五年以后不久。”陈连庆先生认为:“孙吴开始屯田,是孙权掌握以后的事,具体时间约在建安七、八年之际。”两位先生的结论基本一致,也与王仲荦先生的主张相吻合。他们依据的史料都是《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里的一条:“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陈先生说:“有关江东的屯田以这条为最早。”  相似文献   

14.
评薛瑞生《乐章集校注》黄炽(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柳永终其一生并未给历史留下斧声烛影之谜,人们却为他争论了1000年,褒贬不一。为这样一位颇具特殊性的人物的作品作校注笺证,诚非易事,这需要勇气、胆识,更需要功力和负责精神。西北大学教授薛瑞生不畏险...  相似文献   

15.
孙策是东吴霸业的实际开拓者,《三国演义》对他描写得不多。孙策的出场《演义》第七回中仅提了一句:“却说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名策、字伯符”,第二十九回就写孙策之死。在短短十二回书中仅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和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对他着重渲染。这些材料与历史记载基本相同,只是用文艺笔法塑造,笔墨虽然用得不多,但孙策的人物性格,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孙策这位小霸王风姿英俊,年轻有为,骁勇善战,性情暴躁,是一位政治上未成熟的江东创业  相似文献   

16.
论战神蚩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蚩尤是我国上古时期炎黄时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与炎帝、黄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这两场战争,堪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战争,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军事家和一位兵器制造专家。由于蚩尤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最后的悲剧结局,后世人们将他奉为战神进行祭祀。  相似文献   

17.
熊希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从他所创办的湖南瓷业公司的实业活动中 ,研究他独特的伦理思想和个人特点 ,将有助于人们对他进行更全面、恰当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声名洋溢之上庠,无不具有源远流长之文化学术传统,域外如牛津、剑桥,禹域如北大、清华皆是也。苏州大学,今日矗立于东南之上庠也。其前身之大学非一,而东吴大学建校为最先。远在曼殊朝光绪辛丑前,即已建立,辛丑岁即正名为东吴大学堂,为余降生前八载,迄今约百年矣。苏大文学院今日之成就辉煌,后海先河,溯源自当上及东吴建校之初矣。东吴建校,即聘我乡黄人摩西为文学总教习,犹今世之主任也。与摩西同时任教者,馀杭、章炳麟太炎、吴县吴梅瞿安、常熟金叔远鹤冲,俱当时学林巨子,各有不朽之著述传世。黄人,原名振元,中岁改名人,慕韩、摩西…  相似文献   

19.
张闻天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有多方面值得研究的典型意义:张闻天是一位有代表性的中共党史人物,他虽然不是创党一代的英杰,却是在一个从内战转向抗战伟大战略转变时期党内负过总责,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一位真正的理论家、思想家,是一位品德高尚的老革命家,他坚持真理、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可以称得上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又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学术成果的学者,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白寿彝先生是历史学界的大家,他的著作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由于视野和精力等原因,学术大家的有些著述,也往往会出现舛误。《回族人物志》中由白先生执笔的《王宽》一文,就是这样的。学术研究的灵魂在于求真,鉴于王宽大阿訇是近代回族社会的中坚和泰斗式人物,事迹常被引述,而讹误也多被沿袭。本着尊重前辈学术大家的态度,本文对白先生所撰之《王宽》一文予以考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