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技术创新现象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西方近代科学理性精神的确立和数理科学体系的形成是现代技术创新现象产生的前置性因素。数学语言作为科学发现的表述工具,赋予了科学解释和科学实践良好的预言性和前瞻性,是科学与技术能够产生直接对话的本质原因,人类因此才可能在技术层面上理解并利用自然,创造技术人工物。技术知识基于经验性的描述日益减少,基于科学性和数学语言的描述则越来越多,标志着现代技术创新的过程逐步理性化。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技术创新越来越依赖于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且技术程序科学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包括技术创新的社会需求导向和文化价值因素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促进,现代技术创新现象基本形成。现代技术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技术创新的过程与结果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的创新思维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创新力量,是推动人类技术文明自我革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系统科学是政治学的科学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科学是政治学科学化的科学哲学基础。将系统科学引入政治学 ,有利于清除政治学研究中的不可知论、机械论和还原论倾向 ,加强政治学科学化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有学者认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其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要是以一个科学的态度对待政党的建设,即政党建设应遵循政党运行规律。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地规划技术实践,有必要注重科学观念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在技术实践中的应用,倡导创新主体在科学精神指导下的技术创新,规范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并适当发挥技术创新的法律调节作用,以完善公正、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科学教育思潮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铁华 《齐鲁学刊》2005,1(6):49-55
科学教育思潮是盛行于“五四”时期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孕育、萌芽、形成、高涨和践行的过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的基本主张是:抨击传统教育弊端,大力倡导科学教育;阐明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价值,确立了近代意义的科学观;传授科学内容,弘扬科学精神,重视科学方法。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和科学是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基本价值追求。行政决策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前提;行政决策科学化是民主化的本质和归宿。当前,依据党和政府有关改善决策机制的精神,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科学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武 《东岳论丛》2002,23(6):18-21
人的发展是人在认识、改造、接受和利用客体的过程中实现的 ,而认识、改造、接受和利用客体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人支付成本的消费过程 ,由此决定了消费对于人的发展必然具有重大作用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现消费的科学化。实现科学消费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树立科学消费观念 ;广泛开展全民科学消费教育 ;选择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推进消费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学由获得现代科学意识起步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出自西方文学演进序列的“超验模式” ,因其先天性的价值预设功能备受新文学倡导者们青睐 ;片面强调文学在其社会意义上的科学属性导致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科学拜物教现象 ;现实主义的科学化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造成了它本身难以避免的历史性局限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科学具有矛盾两重性关系,二者既有一定联系,也有本质区别。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经验性与实证性,而哲学的本质特征则是超验性与思辨性,因此,哲学只能作为一门特殊的"思辨科学"亦即"思辨哲学"存在而不能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存在。哲学与科学代表人类认识的两种理路与趋向,而哲学的本质也正在于"超越科学",哲学也只有保持自身的形上本性并克服科学化倾向才能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宏志 《南方论刊》2011,(5):31-33,30
本文对"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根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这一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是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的。其科学根据主要在于先进阶级的基本属性、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时俱进的历史品质和执政为民的实践经验以及现实与未来的发展需要等。  相似文献   

11.
法学是一门科学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的科学化问题,是确立法学性质的基础。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实际上又与科学本身的定位密切相关。应当说,适用于自然科学的严格标准,则法学永远无法进入科学的殿堂;但将科学定位在知识化的体系,则法学可以属于科学的范围。当然,这也要求法学必须具有基本的科学特质,方法的科学性因之成为法学科学化的哲学基础。同样,有关法学理论的建构应当符合抽象性、一般性、客观性、可检验性、开放性的理论特质以及具备基本假定、概念、现象范围、特定理论、问题、检验方法、价值观念等逻辑要素。然而,法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又决定我们在信守科学规则的同时,必须反对科学主义可能对法学的终极关怀所造成的戕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再次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还是哲学?如果是科学,它是什么意义上的科学?如果是哲学,它是历史哲学还是世界观?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一、康德黑格尔:科学与哲学的科学化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首先要考虑到德语语境中"科学"的含义。德语  相似文献   

13.
孙中才 《阴山学刊》2007,20(4):87-92
农业经济学在20世纪能够迅速成长为一门常规科学,是因为它的理论核心首先进入科学的模型化水平,为经济行为的分析奠定了基础,使应用研究有了概念和逻辑的出发点。事实表明,农业经济学的科学化进展,不仅使本学科有了突出的进步,提高了学术地位,而且也促进了一般经济学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科学行政发展观引领下的高校行政学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行政发展观是一切行政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高校管理工作必须符合科学行政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高校行政学术化是科学行政发展观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以管理人员学者化、管理工作科学化、管理为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校管理理念。科学行政发展观引领下的高校行政学术化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有利于制衡内部权力关系,有利于提升管理干部素质和管理工作水平,从而推动高校和谐发展,引领高等教育到达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重科学轻人文教育是在重科学轻人文观念的冲击下在近代中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只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轻视科学精神教育;离开了精神的指引,知识必将堕落为僵死的教条,而教条以及对教条的迷信必将压抑和控制学生个性的形成;人文教育不仅在总体上受到轻视,在科学成就有目共睹的今天,更惨遭被科学化的厄运。其实质是一种重理性而轻非理性、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重认知而轻情感与意志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化统领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化统领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以科学化统领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始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以科学的组织建设和科学的制度建设保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重视加强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科学运用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把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做好经常性工作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历程的定义出发,考察现代经济学的科学化进展,阐述科学历程与经济学进步的基本关系,旨在解释已有的经济学理论重大研究成果所具有的科学原创性的意义。考察的领域集中在生产经济,焦点主要是该领域发展史上的重大路标。结果表明,自然科学的历程武装了经济学,使它毁灭了直觉观念,促使它迅速地成长为常规科学学科,并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为科学历程的普及、提高和示范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窦才  宗树兴  王贺兰 《河北学刊》2007,27(5):159-161
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当务之急,改进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三个服务",即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同时,要加强以校为本的实践教育学研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9.
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达到对决策事项的充分了解,运用科学理论分析、经过充分民主讨论而制定决策的一个过程,其科学内涵包括了解情况、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推动科学发展两个方面。从实践取向上来看,提高决策科学化要从抓教育入手,夯实决策科学化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学习,提高决策科学化的理论素养;要加强制度建设,使决策科学化有制度保障;要以调查研究为具体形式,深入实践以提高决策科学化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经济学是合科学伦理判定的经济学。贯穿于经济学变动过程和阶段呈现链条之中的根本恒定价值指向的只能是人生幸福。合科学伦理判断的经济学即促进人生幸福的经济学。经济学科学化的实质是对描述事实、揭示规律正确的经济学进行伦理再造。其主要内容包括重塑经济学研究目的,端正经济学价值立场,提升经济学家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纠偏经济学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合科学伦理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性的根本依据,这也是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