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科学》2012,(14):1
赖宏在《防止干部任用"内部人控制"失控的党内民主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由于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干部任用职能部门及其领导者实际控制了干部使用权,即"内部人控制",再加上监督缺失等原因,出现了选人用人不公、不准、不透明等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结果,导致了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权力所有者的监督缺位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同步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四项干部监督制度,是干部工作监督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撒手锏",是选人用人的"过滤器",是评估选人用人效果的"度量衡",关系重大,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黑马"现象是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化、公平化的必然产物,是干部年轻化趋势的必然结果,是打破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表现。但"黑马"现象频发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一是通过干部考试选拔而来的"黑马"不能全面反映"黑马"的综合能力,二是推荐环节的缺失为一些腐败滋生了空间。要公正看待、科学对待"黑马现象",以健全提名推荐程序、从严把控推荐提名,大胆任用群众提名的"黑马",加强对"黑马"的全面考察等举措保证"黑马"成为"千里马"。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关于干部破格提拔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破格提拔,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尤其是某些"80后"干部的"火箭提拔"更是备受诟病。郑重审视年轻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工作,尤其必要。年轻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实施悖论及其原因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与任用,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同样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下,干部年轻  相似文献   

5.
<正>能不能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充分尊重民意,直接影响选人用人的质量,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只有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真正让民意在干部任用中行使"表决权",才能确保干部工作质量,实现选贤任能的目标。充分发挥民意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作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思想、制度、程序、监督等环节入手。一要强化教育引导,为民意在干部任用中行使"表决权"奠定思想基础。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走过六十多年历程,其改革已取得阶段件成果,但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进行探析,在分析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雷 《决策》2001,(10):47-47
"内部人控制"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在一定范围内,它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当"内部人控制"超过了正当的限度而对企业所有者的权益造成损害时,才有必要对"内部人控制"进行控制.但是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不应是政府干预企业正常经营的借口,对"内部人控制"进行控制也就是将其活动控制在不损害所有者权益的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8.
<干部任用条例>是新形势下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关键在于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四权",从而真正把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相似文献   

9.
举措     
安徽:用制度规范县委书记用人权从2006年11月起,安徽省委组织部在肥西、五河、定远、无为、潜山、镜湖等5县(区),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试点地立足于制度规范,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解决了长期以来用人责任难认定的问题;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唯票""唯分""唯GDP"和"唯年龄",是长期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现实问题,我们要从提高选任民主化质量、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等方面入手,建立"四位一体"选人用人机制,着力破解"四唯"难题。提高干部工作民主化质量,解决"唯票"问题。破解"唯票"的问题,必须严把"四关"。一是民  相似文献   

11.
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民主推荐干部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所要求的"规定动作",也是干部工作走向群众化、民主化的有效方式。但是,一些地方或部门在实施"规定动作"的过程中,加入了"或不够规范、或技术含量低、或容易出现低级失误"的"自选动作",直接导致民主推荐干部的实践出现了偏颇乃至差错。一、在民主推荐干部人选上,出现了"确定性"过度的现象。一是极个别单位在已经讨论决定了选拔任用的人选后,再去补走民主推荐的程序;二是虽没有讨论决定,但人选已经"内定",民主推荐只是走形式而已;三是有了"意向性"人选,通过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尤其是在唯GDP的时代,"官为商""商为官",官商交往无道、"勾肩搭背"、坑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现象相当严重。从查处的一些官员腐败案例不难看出其中的道道,特别是一些有能力、能干事的干部,被少数商人"拉下水",实在是干部本人的不幸、我党的不幸、人民的不幸。综观其中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因"需"而"勾肩"。这个"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组织上讲,是我们对干部的任用标准与考核体系出现了问题,看干部只重视"显绩",不注重"潜绩";只  相似文献   

13.
政治标准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位标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做出系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广东省佛山市A局党组基于合规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创建了"三问三评一公开"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考察阶段向考察对象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普通党员以及家人亲朋"问",由党支部会议对考察对象的政治忠诚、担当有为和廉洁作风"评"并将评价结果"公开",以此来评价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三问三评一公开"机制是加强党支部在干部考察中的政治素质评价功能的制度创新,不仅积极营造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良好政治生态,而且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在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职能特殊,地位关键,必须注意发挥好三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河北等地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探索实行"两推一述"(两次会议投票推荐加干部个人演讲陈述)的做法,既为干部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也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引入了竞争机制,有利于解决民主推荐中的拉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世人多以伯乐相马形容举荐人才的善举。伯乐相马的精神是好的,但用这种办法选人毕竟有其局限性。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管理以及监督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靠制度选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变"相马"为"赛马",通过竞争择优选用,从而最大限度避免走门路、拉关系、靠年头熬官、凭关系跑官甚至用金钱买官的弊端,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执行干部选用标准不走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人用人,标准问题至关重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体现了德才兼备原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干部的基本尺度.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按标准定取舍,按德才选贤能,把那些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贯彻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选拔任用要严格把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这就要求从源头上纯洁干部队伍,锻造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面对干部工作新常态,如何从操作层面防止"带病提拔",姜堰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极破解"带病提拔"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是盯紧选任关键环节,筑牢选用"防火墙"。对选拔任用关键环节"加牢加固",从程序上防止干部"带病上岗"。第一,严格源头防控机制。严格实施干部任前  相似文献   

19.
<正>以什么作风选人,关系党风政风,关系民心所向,关系事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就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好的作风选干部,选作风好的干部。反观当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严不实的现象:有的仍简单以票数论干部,或对有反映的干部"一挂了之",不做深入调查;有的动议干部随意性大,考察干部"走马观花",履行程序走了过场;有的在用人原则上搞变通,不敢向歪风邪气"亮剑"、较真。这些选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这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推进干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做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精神,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还需要地方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在实践中探索科学有效的实施细则,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