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我是一位农村青年,今年25岁,自初中毕业后,因家中经济困难,便回家种地。家乡人一般不懂科学,不信科学,每年种地还是过去的老办法,我决心,不知他们外出打工,在家乡利用科学来致富。我就四处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一次我在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专业户》杂志阅后,使我爱不释手,吃饭时也要看一看,她那新、精、实、广的内容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2.
曾经寄期望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然而,在现代农村社会中,大量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经历塑造了农村青年种地活动的现代习性,如主观意识层面对种地经济活动的排斥、时空距离上与种地活动的事实性隔离以及现代经济理性计算形式对种地活动的否定等.年轻劳动力的缺失,致使老人农业生产安排结构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如种植结构形式的变动、外界力量的依附加重、耕作规模的变化等,进而将中国小农农业置于更加不利及不确定性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梁伟娜 《百姓生活》2011,(10):26-28
杨东平,1980年11月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太山村。这个生长在小山村的小伙子,从小家贫,童年时就帮父母种地割麦。18岁职高毕业后,他进城务工,在建筑工地当过小工、施工员。19岁,他靠手里的几千元钱创办了“小蜜蜂家政公司”。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太行山区,父亲长年累月给邻村地主家扛长工,母亲给邻居做针线活。我从小就上山砍柴,给有钱人家放牛、放羊,也给邻居家在地里干活的人送饭,帮母亲种地,给有钱人家当小工。为了活命挣扎度日,看过富人的白眼,受过富人的欺压,挨过富人的打骂。  相似文献   

5.
唐前关于南岳衡山的地记作品有徐灵期《南岳衡山记》、宗测《衡山记》、释灌顶《南岳记》、李明之《衡山记》等数种。唐宋各家类书、文集注等所引又有佚名《南岳记》、佚名《衡山记》数条。此数种地记,对南岳衡山相关知识的记录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但诸家地记或散佚严重,或作者存疑,对此数种地记进行重新考证、辑补是有必要的。此数种地记作者多为佛教、道教人士,其所记内容也多与此时的佛、道教生活有关。并且,此数种地记对唐宋以后南岳相关志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华 《华人时刊》2013,(5):46-48
近年来,青壮年劳力大量离开农村,奔向城市过着打工生活。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若不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谁来种地的困局,表面上看是因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但实质上还是种地赚钱少、种粮利润低,这是农村出现"农民荒"的根本原因。有关专家指出,必须注重保护农业发展和农民  相似文献   

7.
天鹅情     
梁伟娜 《百姓生活》2012,(10):33-34
1968年8月1日,刘武出生于广西博白县凤山镇斗垌村。他有4个兄弟姐妹,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靠种地,喂猪养活一家7口,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相似文献   

8.
赵蕾  陈霄 《今日南国》2009,(8):38-39
特殊的生源 魏东到北京4个月了。战友们送他上京时的锣鼓声偶尔还在耳边回响。去年退伍后,当了8年兵的他本应回甘肃农村老家种地,现在却坐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室里。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7,(5):40-40
我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小路口镇后门王村,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当年为供养我上学.父母卖掉了家里的三间房.父亲一人闯了关东.母亲在家既要种地.又要照顾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大连普兰店市墨盘乡梨树房村大房屯青年农民杨君、杨臣哥俩,栽植专门用于加工罐头的桃子,成为全村第一个靠种果树脱贫致富的农家。10年前,杨君家是全村有名的贫困户,父亲腿有残疾,靠种地打粮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相似文献   

11.
交公粮     
郑天佑 《山西老年》2008,(12):14-14
种地纳粮一直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谁也没有想到在今天,国家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种地不仅不再交公粮,而且还享受着国家补贴。农民种一亩粮食就能领到40元的补贴。退耕还林一亩还补贴170元。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业税做了几次调整,减轻了农民负  相似文献   

12.
在家乡,我们是不允许种地的,因为我们世代居住的是“母亲河”的发源地,为了“母亲”的身躯不裸露,我们要“舍小家,顾大家”,让土地长满荒草,让山峦“杂花生树”,人家则尽量想办法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13.
彭瑜  银海洋 《今日南国》2010,(14):38-39
他是农民,意外事故造成身体残疾,致使他不能种地。于是他改“种”诗,已收获近千首。他痴痴写诗,不仅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为年迈的父母。他的名字叫沈建。  相似文献   

14.
汪金友 《中华魂》2014,(4):26-27
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谈到“谁来种地”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同。”(2013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5.
周兴全 《百姓生活》2010,(12):26-28
一位靠种地、喂猪、煮饭过甘子的六旬农村老太太,两年前突发奇想,搞起了绘画、雕塑。仅有小学二年级文化、从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她,克服种种困难,硬是靠自己的勤奋和执著,创作出了百余件绘画、雕塑作品。2010年2月中旬,老人的作品在重庆展出引起了轰动,人们亲切地称她为中国“梵高奶奶”……  相似文献   

16.
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立足山区优势,变单一的粮食生产为林果、黄烟、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综合开发,在山岭薄地上创出了好效益,去年仅四大开发收入达900万元,人均达到500元。农民说:“土坷垃里刨出了金娃娃,种地也能赚大钱”。  相似文献   

17.
苗苗被二叔抱回来的那年,我14岁,和二叔家的弟弟刚子在一个班,在乡里的中学念初二。因为二叔不符合收养条件,而且态度蛮横强硬,一下被乡里罚去三万块钱,对于一个仅靠种地维持生计的普通农民家庭来说,那笔钱不啻天文数字,二叔也因此成了乡里的名人。  相似文献   

18.
蒋永清 《中华魂》2013,(12):20-21
当年延安有位农民叫杨步浩,1943年被乡区评为劳动英雄,出席县英模大会时,听王震旅长说,毛主席都亲自劳动上交公粮。他想毛主席领导抗战那么忙,还带头种地交公粮,特别受感动,  相似文献   

19.
吴名 《小康生活》2005,(2):53-55
美国农民也种地,但他们是运用高科技种地,而且广泛收集信息适应市场,把种地当作人生的一大快乐。占美国人口不到2%的农民不仅养活了本国人,而且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业企业资产有9000亿美元,年产值高达1万亿美元,比中国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多。所谓“农民意识”在美国是没有的,因为农民并不代表落后。本文中我用亲身经历的一些农民典型向您介绍,介绍那些大家还不太了解的美国农民。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自打懂事以来,随父母下田种地,上山采茶是我课余和节假日生活的全部。我觉得什么苦味都尝过,但我从不怨叹,从不退缩,再苦再累也能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