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3岁那年,父母亲在一次沉船事故中不幸丧生。哥哥与我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却因了哥哥的关爱,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没想到,12岁那年,一场矿难又夺走了  相似文献   

2.
我父母亲都是教育工作者。1992年,父亲病故,母亲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料理家务,省吃俭用供养我和妹妹上学读书。她老人家为我们所吃的苦,我们很清楚。 如今,母亲离休了。离休后她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交  相似文献   

3.
胡少春 《老友》2015,(2):15
母亲生前常说:"娘爷肚子里有崽女,崽女肚子里没爷娘。"意思是说,父母亲的心中总是装着儿女,总是对儿女牵肠挂肚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而儿女是不是那样心心念念地牵挂父母呢?怕是未必。确实如此。父母辛苦了一辈子,为生计奔波了一辈子,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儿女本应感恩戴德,尽忠尽孝,拳拳服膺。可细细想来,父母亲在我的心目中究竟占有多少分量呢?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4.
周明灿 《老友》2012,(2):24-24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县城一所中学任教。当时我家住农村,由于交通不便,要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有一次我回家.吃完晚饭去家门口祠堂里的茶馆走走。刚走到祠堂门口,就见门口摆了一桌茶客,大队会计正忙碌着准备招待公社来的干部。  相似文献   

5.
回首看愛     
父母亲四十多年相伴生涯,他们的生活既不富足,也不浪漫。年轻时,没公园可逛,没电影可看;中年时,为我们这一群儿女,终日忙忙碌碌精打细算,不曾悠闲片刻;到老年,仍风雨相随,风烛残年还得为生活操劳。 我爱我的父母亲,他们任劳任怨撑起了我们这个平淡却完整的家。但爱情,我认为于父母而言  相似文献   

6.
徽州宗族祠堂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三个问题。一、徽州祠堂的朝向。徽州祠堂———包括女祠———有的座北朝南,有的座南朝北,有的座西朝东,有的座东朝西。朝向如何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受地理环境和祠堂所处位置所制约。二、徽州女祠。徽州绝大多数祠堂既供奉男祖先神主,又供奉女祖先神主,只供奉男祖先神主的祠堂是个别现象。因此,个别宗族修建女祠,既不表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不是对女性压迫的强化和改变。三、徽州庶母神主和庶母祠。“庶母不可礻付祠堂”是庶母社会地位低下的表现;庶母祠的修建没有改变庶母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7.
奶奶笑了     
《阅读与作文》2009,(1):94-95
一天,奶奶病倒了,父母亲都不在家,真急死我了。 我站在奶奶床前,她看起来病得很厉害。看着奶奶苍白的脸色和满头的白发,我热泪盈眶,想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8.
在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宗族社会中,祠堂可谓有其特殊的文化功能。它象征着祖先,象征着宗族组织,所谓“祠堂乃祖先凭依之所,又为至公执法之处”;它既是宗族凝聚的精神纽带,又是宗族首领代表祖先执行族权、体现宗族尊卑长幼之  相似文献   

9.
在泉州这样一个多种宗教相并存的城市,回族祠堂建筑有其特殊的审美文化特性。回族祠堂建筑是泉州传统血缘、宗教、地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的传承性要求我们在展望泉州回族祠堂建筑保护的同时,也应该对祠堂建筑的当今价值进行探讨。现以侨乡泉州的回族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对泉州回族祠堂建筑的典型——丁氏回族祠堂——的审美文化进行美学特征探讨,并对其当代意义和保护与开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王晓建 《中华魂》2013,(11):61-62
1961年,我在北京上小学二年级,已有了逛书店的兴趣,父母亲给的零花钱,几乎都用来买了书。那时候我认字还不多,买书的标准是书中要有插图。  相似文献   

11.
濂溪祠堂考     
后世尊称理学鼻祖周敦颐为濂溪先生,随着他在思想史上地位的不断提高、理学思潮的兴盛和统治者关于祠堂制度的改变等,从南宋开始出现濂溪祠堂,明清时期,对濂溪祠堂的修缮各地一直都在进行。濂溪祠堂的地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四川、福建、湖北六地,修建者主要是地方官员。濂溪祠堂的兴起不仅是理学发展的结果,也客观上对理学的兴盛起到了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教育我要做个好人。我“接触”最早的好人大概首推“雷锋叔叔”了。雷锋做好事是随时随地的,并且不图回报。在我的印象中,这就是好人的“标准”。等我年龄稍长,又知道了另外一些关于好人的议论。诸如:“好人不长寿,害货一千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现在想当好人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连我自己也远不如幼小时单纯。倒不是怕“早死”或被人欺辱,实在是社会对做好事的人那异样的  相似文献   

13.
论徽州宗族祠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宗族祠堂林立是徽州一个重要的社会和历史现象。本文探讨了徽州宗族祠堂的兴起时代、建造规模、建筑装饰及其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作者认为,明代嘉靖年间,夏言进行民间祭祖札制改革以后,徽州宗族出现了大建祠堂的热潮;徽州宗族祠堂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建筑耗费惊人。作者指出,明代中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所引起的徽州社会变化,冲击了徽州的宗族统治,因此许多宗族集团才大量建造祠堂,以加强宗族观念和宗族团结,巩固宗族组织和宗族制度。  相似文献   

14.
晚清湘军的兴起带来湘乡县域宗族的发展,进而影响这一时期该地区祠堂的兴盛。通过对多个家族的族谱和现存祠堂进行考察和研究,得出晚清湘军时期湘乡县域的祠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为家族经济实力增强,宗族内原本合祀一庙的先祖分别建专祠祭祀,祠堂数目激增;祠堂规模扩大,平面形制呈两翼扩展的地域特征;细部装饰多样化,体现出湘军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懒猫 《新天地》2012,(12):32-33
一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婚姻已经迈进了结婚20周年的瓷婚期。瓷婚,顾名思义,就是夫妻感情被经久岁月打磨出如瓷的色泽,却也是需要小心珍惜的阶段。进入瓷婚以后,我们的日子就像一潭死水。外表波澜不惊内质却又一点点被庸常的日子不留痕迹地蒸发掉了。女儿上了大学,父母亲归了尘土。我和他就像撒了气的轮胎,一下子没有鼓胀的精气神了。下了班,我更多的时间沉湎于书本之中,他不知什么时候爱上了街边麻  相似文献   

16.
少年时代我曾有过强烈的求学梦想,当我登上飞往澳洲的东航客机,这一切慢慢地变成现实时,我却在茫然和陌生中陷入了困境;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是一位可爱、善良又美丽的澳洲姑娘给了我最有力的帮助…… 与澳洲姑娘初相遇 我从财经专科学校毕业后,统分回到了家乡金融系统,在一家银行做出纳会计工作,父母亲对我的工作十分满意。就这样,我平平淡淡地在银行工作了几年后,觉得这种天天与钞票打交道的日子,和理想中的人生目标相距甚远。 在周围的亲朋好友不理解的目光中,我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到南京大学参加了托福培训班。当时考托福…  相似文献   

17.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核心,佛山祠堂文化通过它的布局构造及祠堂内的布设体现其特色;通过增强文化的传承意识、深化道德观与法制观、彰显凝聚力与向心力来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登机牌     
缅甸之花自由了张欣:我父母亲都出生在缅甸,那里的一切都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常讲昂山素季,几年前我读了她的传记,荡气回肠。一个国父的女儿,留学英国,嫁给一位牛津大学的教师,有两个可爱的儿子,一次回国探亲改变了她的命运,那里的人们祈求她出来为他们讲话,就这样素季踏上了不归路,被软禁20年,今天终于释放了。昂山素季是缅甸之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被监控的异议人士,她恢复自由了,东南亚的蝴蝶又翩翩舞于阳光之下。  相似文献   

19.
郑雄 《人生与伴侣》2009,(11):48-50
苦难的生活中,父亲教我学会忍耐和善良 我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瑶沟,父母亲都是农民。家乡给我的记忆,就是一道道无穷山梁和父亲那黝黑的脸庞上无尽的汗水和满脸的疲惫。  相似文献   

20.
姚剑 《山西老年》2009,(8):21-21
他出生时,父母亲都已年过三十了。生他时是难产,很艰难才把他生下来,母亲却去了。当他一个月大时,父亲还没有从悲伤中恢复过来。却又发现他眼神呆滞,抱他去医院诊治。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