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和三大文明理论的形成历史进行了考察回顾 ;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而非人类中心的 ,它实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辩证整合 ,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向生态中心主义倾斜 ,是一种人、社会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 ,或者说 ,是一种生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观与实现观 ;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必然引起现代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的调整 ,由只是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与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 ,转变为同时也必须把非人类物种的需要和整个生物圈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终极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关科学主义思潮的争论已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但仍存在种种问题.有鉴于对科学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即自然化认识论)的分析与考察,理应在当前对一种弱反科学主义提出辩护及倡导,以利于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文化多元性的形成以及竞争环境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一直为新闻传播学界、业界所重视,“生态关怀”却少有提及和研究.生态关怀强调的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关爱之情,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现有很多新闻报道在充分展现人文关怀的同时,却忽略了生态关怀,在无意中加剧了对环境的伤害和生态的破坏.重视和加强新闻报道中的生态关怀,可以从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报道思想、培养热爱与尊重自然生命的情感、避免对自然的“敌对”语言、增加生态损失及原因的报道内容、重视生态知识与生态反思报道等五方面进行着手.  相似文献   

4.
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争:西方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贯穿人类文化的一个永恒的矛盾和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逻辑上包括二者的存在关系和价值关系两个不同的向度,在理论上则表现为方法论和价值原则两个不同的侧面。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中环绕这一问题形成了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争论,这种争论既展开于社会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等“实践哲学”领域,也体现在一般方法论、认识论及本体论之中。  相似文献   

5.
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尼采虽然部分肯定了科学和真理的作用,但反对实证主义科学观。他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源于他对理性的批判,而他批判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源自其透视主义认识论。此外,尼采还从艺术和生命角度出发对科学进行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论的“整体主义”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论脱离二元论模式来把握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定内涵,将其曲解为"人类整体主义"。"人类整体主义"是一种极具欺骗性的观念,从国际环境正义的角度看,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极其不利。我们应透过西方生态伦理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抽象论述,透视西方学术话语幕后深藏着的生态帝国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玄机。  相似文献   

7.
环境伦理实践是环境道德哲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本文在梳理农业文明时期“依附自然”、工业文明时期“控制自然”和生态文明时期“尊重自然”的环境伦理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代生态文明视域中伦理关怀扩展的合理性、文化价值理念的生态性与生态道德律令的普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哲学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了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文明最深刻的觉悟之一,当是生态觉悟。生态觉悟发端于对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命运的关注。这种文明的觉悟蕴含着深刻而普遍的哲学意义。生态哲学“生态中心主义”世界观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生态哲学有机整体的思维模式是对传统认识论哲学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生态哲学观“生态平等”的价值观在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基础上体现了深刻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人道主义还是结构主义 ,历史主义还是科学主义 ,都是对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人为割裂”,而非马克思自身的“认识论断裂”。施密特关于“历史与结构统一”的观点澄清了阿尔都塞等结构主义者提出的“理论上反人道主义”的不足之处 ,从而破除了“经济学语境”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遮蔽 ,并恢复了马克思“人道主义”与“经济学语境”相统一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有机论思想是在批判地继承康德人类社会互为目的与手段的有机体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黑格尔的有机论思想是以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观而表征出来的:他把有机体作为一个根本原则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考察,认为社会、自然以及精神都是客观精神的外化,是一个自我保持自我发展的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有机整体。黑格尔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有机论涵括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有机体;市民社会形成需要体系的有机体;历史发展是一种有内在必然联系的、有规律的过程的思想。其内蕴的有益思想质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真正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德沃金的整体性阐释理论主要是为了批驳"因袭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两种关于法律的观念而专门提出的。通过对一些著名的疑难案件的讨论,德沃金认为,任何一个案件都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这主要是来自于法律共同体所达成的基本共识。整体性阐释理论对我国的司法审判有所启示,主要是对"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的变迁: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两种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西方社会经历了从古代、近代的整体主义到现代、当代的个人主义的变迁的历史进程.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着个人主义的严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解决危机的最终出路在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的教育水平及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方法论集体主义的分歧源于社会理论中的能动性与结构问题。方法论个体主义体现了一个极端,即强调行为主体而不是社会结构,是一种试图仅用个体相关的方式处理社会结构、制度和其他总体现象的方式。方法论集体主义体现了另一个极端,强调整体结构而不是个体,认为所有个体倾向或行为能够也应当从社会的、结构的、文化的或者制度的现象中得到解释。这两个极端都有其缺陷:个体主义否定结构影响,不承认多层次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质"层级,集体主义对改变个体的过程和机制也未给予充分的关注。而对这两者的超越与综合则包括了结构化理论、批判实在论、凡勃伦制度主义、奥地利传统的互动主义以及基于现代系统论的系统主义等。结构化理论和批判实在论试图从实体层次上分离能动性与结构,凡勃伦制度主义和互动主义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能动性与结构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系统主义则采用系统论的思考方式,强调不同层级和不同网络中的循环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肖柯 《学术探索》2011,(4):17-22
当前制度分析流派基本可归结为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大阵营。前者理论难以数量化,未能清楚说明制度变迁的来源,并且天然地忽视个体作用;后者缺少集体行动理论,未能透彻理解市场,同时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这些困难来源于二者基本范式不兼容,彼此之间往往构不成互补。本文致力于提出基于生态学的新制度研究范式,探讨将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相兼容的可能性。在生态学视角下,单个制度具有了生命特性,能够遗传、变异和扩张。制度整体也具有类似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耐受性。通过引入制度生态位的概念,我们可以对类似经济增长与制度之间关系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些表现出生态学作为一种新范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刘海萍 《兰州学刊》2009,(8):174-176
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书面语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分析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一个显著差异,即“整体性”与“个体性”差异。分析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差异对了解两种文化、学习两种语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先天综合知识在西方哲学史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这种先天综合知识旨在给人类的认识提供有效的基础,并最终建立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但这种愿望注定是渺茫的,这是因为,康德以之为典范的逻辑学、数学、自然科学所面临的挑战表明,它们称得上先天综合知识的可信度是非常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把形而上学当作科学对待,而只是把它看作帮助理性人走出困惑以获得心灵的平静的人生态度,形而上学的魅力也不会减弱。我们无须担心众说纷纭的形而上学讨论,因为这恰恰是哲学“爱智慧”本性之体现。  相似文献   

17.
贺拉斯和朗吉努斯都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性观念,即作品的结构布局和情节组织要有机统一。贺拉斯的有机论思想主要来源于"合式"、"合情合理"原则,更多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朗吉努斯认为有机性源于对作品的组织能力,选材要选重大有意义的事件,为有机整体论注入了典型化的内涵,同时认为文学作品风格的崇高源于作者的高深...  相似文献   

18.
在对生态伦理学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伦理学所涉及的主要流派对其内部自然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指出生态伦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趋向;进而厘清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发展路向,即个体主义路向和整体主义路向。  相似文献   

19.
群己关系是不同社会关系之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核心关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为指导,扬弃和超越先秦儒家注重中道、和谐的理论向度和思维方式,克服群己关系形上思考的二元对立,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中庸和谐、群己兼顾、共生共荣的群己关系和社会秩序,应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