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由于一些不可预测的随机事件的影响,纯粹的连续扩散过程难以正确描述利率变动的行为。因此,在HJM框架下,给出了服从跳跃扩散过程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进而推导出我国固定收益市场的债券定价公式,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和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基于市场竞争、无风险利率对实物期权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标的资产和利率服从跳-扩散过程下的期权定价模型,获得了存在潜在竞争对手情况下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若忽视市场竞争、利率变化对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将会造成投资项目价值的不合理估价,进而导致决策错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金融杠杆、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文章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金融加速器机制,通过引入工资加成冲击、通胀冲击、货币政策冲击、投资冲击、政府购买冲击、偏好冲击、金融扩散冲击和生产率冲击,利用2001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采用贝叶斯推断方法估计DSGE模型,比较了金融加速器存在与否、不同杠杆率和利率市场化三种情况下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金融加速器机制下,各种冲击放大了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金融扩散冲击解释了内生变量扰动的绝大部分信息;与杠杆率为1.5和2.5时相比,当杠杆率为2时,外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最大;利率市场化以货币政策冲击和金融扩散冲击间接影响经济,对货币政策冲击而言,内生变量均遵循类似驼峰状的轨迹,其中以劳动供给和投资影响最大,金融扩散冲击对产出、消费、投资和劳动供给影响较大.因此,给出去杠杆化要有一定的缓冲期、不断深化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四个政策建议,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中国外汇管理产生很大影响。外汇管理的改革必须与利率市场化程度相适应。中国应该在向宏观间接外汇管理转变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从金融改革的总体情况看,利率管制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在金融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让利率发挥市场性作用,才能更好的实现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利率市场化运行,确保金融改革能够符合利率综合管理的要求,提高利率市场化管理水平,为利率的全方位控制推动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金融的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风险逐渐凸现,但长期的利率管制使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只能被动应付,主动管理意识淡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也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一个时点的切换,目前,我国利率管制程度依然很高,但是,不可能等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才开始利率风险的管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利率风险及加强管理找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邮政储蓄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邮政储蓄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风险:利率市场化过程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提出了邮政储蓄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几种风险 :利率市场化会加剧逆向选择 ;利率市场化会抑制物价回升以及抑制投资 ;利率市场化会形成垄断性利率造成无序竞争 ;利率市场化给国有商业银行利率制定和管理带来的风险问题 ,提出控制这些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及其市场化利率效应取决于相应的制度环境。通过半对数模型回归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别经验分析表明,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国有企业体制和提高非国有经济比重,建立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微观基础。在放开利率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制定高标准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有效的银行监督,评估银行风险。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 ,我国在积极地创造条件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 ,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 ,必须注意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模式。我国应从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模式 :一是利率市场化方式的选择 ;二是利率市场化突破口的选择 ;三是利率市场化的具体步骤 ;四是过渡时期的利率管理。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与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核心途径。公共利益在公共治理中具有的重大功能可以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公共利益所反映的是,在多元社会的治理过程中,政府与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和利益分配问题上所达成的共识。在公共治理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实现公共利益,以下几个方面是重要的:公共治理是否尊重了人的尊严和保护了公民的权利;公共治理是否体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优先;公共治理是否超越了特殊利益集团、部门、地方和短期的利益;公共治理是否尊重了科学与理性;公共治理的过程是否开放和尊重了民意、遵循了正当程序和社会公认的伦理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公共利益在公法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也是经济法和民法理论体系构建及实践发展的基石.尽管刑事司法过程中公共利益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但由于刑事程序中刑罚权的异常强大,公共利益问题被长期掩盖.当前,人权保障思潮强调尊重个人利益,因此对刑事司法中的公共利益进行研究,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各种关系进行协调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个人利益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利益产生冲突,所以利益冲突是客观的、必然的。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严重失衡是利益冲突的重要表现,成了改革的阻力,其深层次原因是公共决策过程中利益输入失衡,必须在决策过程中建立平衡的利益输入机制,才能解决因利益失衡而引发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属于法律保留事项,依法认定是公共利益认定的首要原则,我国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和边界,以明确执法和司法。正当性原则是公共利益的合理性标准,公共利益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公共利益只能在没有其他备选替代方案时才能牺牲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认定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公共利益是相对的长远利益和重大利益。当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其他利益作出限制或牺牲时,应当把这种限制或牺牲限制在最小范围,符合比例原则。如果追求公共利益时损害了个人利益,就应当给予充分的公平的补偿。公共利益的界定以及认定应当以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法治程序为基础,以确保公共利益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立法中利益整合的原则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现代立法中,法律是利益衡量的产物。立法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利益整合。利益整合的原则是立法的利益整合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也是进行利益合理协调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在利益整合过程中应当遵循人权保障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及效益最大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公司利益的不确定性具有多种表现,其存在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公司的营利性要求适度的公司利益不确定性,不受控制的不确定性则蕴含风险。对公司利益的不确定性应进行实体上的控制、自我控制与司法控制。实体控制可从利益构成、客体范围及对相关行为的控制进行。自我控制包括从组织上的控制和程序上的控制。司法控制则主要体现为司法对公司利益判断的程序审查,但不应绝对排除对其进行实体审查。公司法中缺乏对公司利益不确定性控制的系统性安排,可增加监事会决议瑕疵制度、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商业判断规则等。  相似文献   

17.
利率自由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证明,银行自身、借款企业和储蓄者三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从而使得利率自由化进程中更易发生银行危机。因此,进一步深化银行和企业的改革,加强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对于有效防范和化解我国利率自由化改革中的银行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实现利益的和谐,而现代立法其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及利益表达的交涉过程,也即表现为立法的利益协调功能,立法通过通过确定利益主体的范围,分配权利和义务,确立一系列的原则和制度来协调利益关系,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两种境界中人的义利观与群己观不同,但义利观与群己观的不同并不妨碍两种境界的贯通。从义利观看,义与利并不截然对立,而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为谁之利"就是两种境界相贯通的可能性所在。从群己观看,虽然两种境界中人的群已观不同,甚至对立,但这并不影响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的提升,人生境界的提升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