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云龙县白族诺邓村寨于2002年1月24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又被列入云南省分类打造“旅游名镇”计划的22个开发建设型“旅游民镇”之一。通过实地考察,以云南山地白族聚落——诺邓村为例,以村落中的“建筑”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建筑的基本单元、建筑的类型以及建筑的空间构成等问题,逐步扩展研究由建筑组团而形成的街坊组团,从而可以为解析村寨巷道系统、结点空间以及整个聚落空间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钓源村,以其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精致美观的装饰艺术、赣派民居的典型风格,体现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成为我国江南古代村落建筑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王家大院是明清山西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人文环境.四合院是王家大院典型的平面形制,建筑结构以砖木结构为主.砖雕、木雕、石雕、彩画被作为主要的装饰手段,呈现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通过分析王家大院的装饰题材与技术,展示了王家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品味,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揭示了山西民居建筑的技术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4.
窗棂是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是建筑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内容。王家大院窗式可分为长窗、半窗和漏窗三种,具有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王家大院窗棂不仅体现了形式美的构成、民间工艺美术的共性,而且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晋商文化各景区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区域范围内旅游地的竞合研究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像晋商文化院落这样密集的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着较为相似的旅游资源、相似的客源市场以及相当的重视程度,同时,他们的资源特色、市场定位、发展条件、介入机会等竞争因素的差异也比较大,这些都决定了各个大院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山西晋中市四个特色景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为例,重点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空间竞争优势,最后提出区域合作的策略,以期对晋商文化旅游区的开发与管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古村镇的非物质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座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镇,往往就是一个社会和一段历史的缩影.目前国家出台的保护古村镇的文件,主要保护的是古村镇的物质文化遗产,毫不涉及其所蕴藏的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镇(村)"所要保护的,既应包括优秀的、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古代建筑群,也应包括在这些聚落里蕴藏着的传承既久的乡土建筑之外种种其他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浙江乌镇、西塘和河北暖泉三镇为例,阐述了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性及其在历史风尘中的流失情况,从而认为古村镇的保护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双重保护,而不应该只是单一的物质文化保护.  相似文献   

7.
门楣, 即门框上边的横木。有关门楣的起源, 尚无确切记载。但就雕刻艺术与建筑装饰的发展来看, 门楣发展于唐宋,随着民宅建筑装饰的兴盛, 到明清时期形成规模。由于门楣处于非常醒目的位置,所以历来的建筑师们也都非常重视对它的艺术装饰, 以加强建筑的感染力,久而久之, 门楣艺术就成了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文化形态的生动体现, 也为研究我国民宅建筑艺术提供了史料。王家大院的门楣装饰就集中体现了清代北方民居的风格。王家大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绵山脚下的灵石县静升镇,地处晋中盆地南端。明清时期,崛起的华夏三大商帮(晋、徽…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皇冠的话,那么别致的建筑装饰就是皇冠上的一颗夺目的钻石。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以著名的“三雕”闻名于世,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雕刻技艺、高品位的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给人类展示了王家主人的品味和生活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意志和决心,给后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涵盖了省域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以及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是“乡愁”记忆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国学的思想宝库,及时保护利用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树立正确的观念、科学规划和严格执行最重要,持续而有保障的土地、资金和传统技艺投入是关键,正确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实现政府文化供给与农民文化需求的供需平衡,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通过对贵州省六个村落的调研发现,由于政府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面重在城市地区和县、乡(镇)两级,村一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又仅限于固定性的文化大院和短暂性的“送文化下乡”两项,造成了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失衡、农村居民公共文化生活较为匮乏的问题。扩大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注重村一级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并鼓励农村自办文化,是保证农村地区政府文化供给与农民文化需求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座落在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胡家大院,距离恩施州城45公里,是典型的具有侗乡风格的古民居建筑群落,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巴蜀盐道古村落、胡氏移民村落,具有很高的民族建筑艺术研究价值、文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家大院是明清时期的山西古建筑传统住宅的典型代表。从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符号象征、语意传递等几个方面解读大院符号语言。通过对曹家大院的历史背景研究,把握和分析曹家大院建筑符号语言所传递的语意,以求挖掘大院的符号语意从而促进大院的文化特色树立和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历史文脉延续与社会、文化可持续的重要空间载体。分析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结构与分布并做原因解释,以期为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评定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提供引导。结果表明:(1)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总体空间格局为南多北少,集中分布于晋中、晋南地势平坦的盆地,汾河、沁水两岸和南太行西麓;(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多时间久远,名村以明清时期为主;(3)历次评选晋中、晋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大体持平,第六次评选晋南数量优势明显;(4)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地处黄河文明发祥地与中原文化区的深厚历史根基密不可分,同时与自然地理、评选标准、政策导向等原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平市康营村是一个具有晋商历史文化典型性的古村落,但是目前有关康营村的文献资料几乎是空白。针对高平市历史文化遗存普查发现,康营村现存庙宇中仍保留了六十多通明清以来的碑刻、匾额,以及遗址、构件、题记。通过对高平市康营村庙宇碑刻的考察,可以清晰地发现晚明清初时期晋商的阶段性特性,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明清以来高平商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王家大院是我国清代典型的民间建筑,在建筑结构上体现出晋中地区的民居窑洞特色,仍有一些青砖、青瓦的单体木构架建筑。石柱础是结合建筑物而发展起来的功能性建筑装饰。王家大院敦厚宅石柱础雕刻充分显示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自由,体现出浪漫的创造精神,把“情、艺、技、神、意”融会贯通,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温州龙湾区永中镇永昌堡距今已有450年历史,是全国唯一的私家抗倭城堡,堡内外建筑汇聚大量的当地文化精粹,其廊檐雕饰之精美、水乡石墙石桥之独特,集中体现了温州古城瓯越文化的特点,本文就此进行探讨。着重研究永昌堡的建筑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石堡祠     
杨聪 《源流》2010,(17)
位于高州市南塘镇丰垌仙坑村的石堡祠建筑群,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当时村民为防卫盗匪侵扰而建的堡垒式建筑,也是当地教育文化中心,附近群众多在此练文习武。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此项改革在大多数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乡(镇)村的财政状况来看,目前乡(镇)村财政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应从农村基层组织改革、妥善处理乡(镇)村的历史债务、健全财政收支制度、加强财源建设以及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寻求解决对策,以期农村税费改革达到最初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性”载体之一,其价值和意义不仅关乎人民生产生活与各类文化遗产,更关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关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身份与认同.传统村落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的“非正常”消亡与瓦解不利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文章通过中国传统村落普查与审定的背景综述,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解读传统村落普查与审定这一当前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20.
羌族民居建筑群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民间美术具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民居建筑群作为民间美术的核心,在羌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扼要阐述了羌族民居建筑群的文化特色;其次从军事、政治、教化、生产、生活功能方面与建筑材料、建筑技巧、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等方面对羌族民居建筑群的历史价值进行了探讨,接着又从建筑风格方面对羌族民居的科技和艺术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本文指出了对于羌族民居建筑群的具体保护、开发利用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