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常言道: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冬景更佳。去年元旦期间,我和几位摄影爱好者一起去黄山采风,它给我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乐趣。杭徽高速的开通,让我们两个多小时就从杭州来到黄山脚下。我们从前山乘缆车上山,从玉屏楼到中海,  相似文献   

2.
对于黄山,我是久仰大名了。看朋友从黄山拍回来的照片,其巍巍雄立的山势,峻峭的山壁,深深地吸引着我,当时我就把她作为我的旅游目标。 趁暑假,我和朋友们选择到黄山去,除了游览之外,还想挑战自己的体力。要上黄山,可以选择乘缆车或步行两种方式,我们选择了后者。 “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是我们从旅游手册上看到的上山原则,因为山上都是石阶登道,且有多处险段,所以登山时要非常小心,但我们还是边走边看。头一天天空非常晴朗,我们从东海开始上到始信峰,  相似文献   

3.
登山正当时     
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古人对三山五岳之一的黄山给予的最高评价.但如果你不曾真正徒步爬过黄山,恐怕很难理解徐霞客写下这段话的情怀. 秋高气爽之时,如果能徒步登黄山,你便可以亲眼看见秀丽的黄山是如何在你面前勾勒出一幅画卷的.黄山五绝、雾搬雨凇、一线天、黄山三瀑,这些都是去黄山必看的景点.然而要真正一睹黄山"天下第一奇山"的壮丽,前山与后山两条登UI线路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黄山怪石     
人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此话不假。这个暑假我有机会去游览了黄山。  相似文献   

5.
没去黄山之前,我猜想,黄山大概是黄颜色的吧?到了一看,黄山却是一片紫铜色和铁青色混合的色彩,还有点黑,远看像一座苍茫的黑山。据记载,黄山在秦代时叫黔山,“黔”就是指黑色,那为什么偏偏又叫黄山呢,热情的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当初发现这座大山的时候,惊叹于它的神奇、仙灵,于是带人在此炼制长生不  相似文献   

6.
黄山是世界名山。由于其科学研究上的典型性,从20世纪30年代来,黄山地学研究一直是我国地理科学研究的热点。地理学界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黄山的自然环境、人文和旅游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许多成果,对科学认识黄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近年来黄山地学研究的进展,重点总结了黄山山地的形成机制研究、黄山古冰川研究、黄山旅游地理研究等热点问题,文中提出的建议对黄山地学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带着不足7岁的儿子去游黄山,当我们徒步回到半山腰时,由于山中缺少食物,几只猴子乘我不备,要抢儿子小挎包中的面包。我发现后举起手中的雨伞,一边大喊一边冲向那几只猴子。猴子总之还是怕人,于是就一溜烟地逃跑了。  相似文献   

8.
久闻黄山雄伟秀丽,向往已久,未能如愿。今春三月初,我们一行18位老年朋友终于踏上了游黄山的旅程。农历三月,北方还是乍暖还寒的季节,而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已是风和日丽,山花烂漫,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了。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它集西岳华山之奇险,东岳泰山之雄伟,南岳衡山之苍茫,北岳恒山之高峻,中岳嵩山之灵秀于一身,而且兼庐山飞瀑、武当烟云、峨眉清凉之奇观于一体。正如明末旅行家徐霞客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1990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9.
正前段时间去黄山,发现黄山松大都是矮矮的,树叶也是扁扁的,树型也不高。导游说,黄山上每年七成左右的时间有雨或是雾,山顶之上少见阳光,于是松树就很难长高;而在平地上,有阳光雨露,松树不可能那么矮,几乎棵棵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果然,当我行之北海宾馆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之处时,看到这里的松树棵棵树干挺直,有的高达十余米,与山顶的松树形成明显的对比。是不是可以下这样的结论,黄山  相似文献   

10.
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许是所处的角度不一样,也许是对待这个问题的情感不一样,很难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但如果能就这个问题在某一个层面上达成一致,会给交流双方带来一个不错的沟通交流的平台。几年前,我与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女士曾有一次关于黄山扰龙松的对话,双方各持自己的观点,但沟通是愉快的。记得那是2003年8月,我在黄山风景区宣教科工作,黄山管委会领导派我去市委宣传部开会,说是去参加一个座谈会,具体谈什么  相似文献   

11.
雄峙皖南的黄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然而,到黄山游览,除了领略那称绝于世的自然风光,还应该欣赏一下这个地区的人文景观。至少,著名的棠樾石牌坊群应该去看一看。 丙子春夏之交。登罢黄山,我受朋友热情相邀,驱车来到这里。 棠樾位于黄山风景区附近。一进村,无须指点,一眼就看到一条宽阔的青石板甬道上,自西南至东北游龙般依次耸立着高大的七座牌坊,面对这气势宏伟的图景,游人莫不发出赞叹,感到震惊。  相似文献   

12.
谭高 《社区》2014,(6):56-57
“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下的一首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的白话诗,诗中的“蟹壳黄”,便是享誉遐迩的安徽特产“黄山蟹壳黄”烧饼。陶行知当年从他的外婆家休宁县万安镇新安江码头出发,乘船去往上海等地求学时,随身携带着的家乡干粮,主要就是这“黄山蟹壳黄”。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1,(4):48-49
黄山,在游客心中是一个放松消遣的绝佳圣地。然而,对于已经在黄山生活了40多年的资深导游蒋国勇来说,不论是从小听说的传说,还是亲身经历的怪事,黄山始终是让他敬畏的。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美的生成过程中,人类的精神创造如文学创作发挥了重大作用。黄山凭借雄奇壮美的景色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游历观光,也激发了诗人心底无限的诗情。但是,因为开发时间较晚,现存文献中对黄山的歌咏直至唐代才开始。李白是最早写作咏黄山诗的诗人,诗僧释岛云则是唐代咏黄山诗存诗数量最多者。宋代游黄山诗人愈多,咏黄山诗也愈多,其中不乏杨万里这样的著名诗人,以汪莘为代表的黄山本地诗人诗作也颇有可观之处,他们的作品共同丰富了宋代黄山诗的创作面貌。这些诗歌作品丰富了黄山景观,也提升了黄山景观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的暑假     
万好 《阅读与作文》2013,(Z2):76-77
转眼间,两个月的暑假生活过去了,这两个月的暑假生活我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在这个暑假中我看了许多本书,和爸爸一起去钓鱼,和叔叔、婶婶一起去游泳,去看电影……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和叔叔去黄山旅游的情景,脑海里还记忆犹新:清晨,微风习习,我  相似文献   

16.
天阜  楚山 《百姓生活》2008,(1):58-60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些赞美黄山的语句,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留下的名言。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的黄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在无数赞誉黄山的辞章中,还有这样一句名言:"泰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衡岳的烟云,匡庐的飞瀑,雁荡的怪石,峨嵋的清凉,黄山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7.
我素爱游山、读山,更爱摄山。久闻江西省三清山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她位于上饶地区玉山、德庆两县交界处,素有“江南第一仙峰”、“黄山姐妹山”等美誉。趁假期,我约上几名摄友终于去了一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黄山地理标志茶叶为例,运用logistic模型对消费者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消费者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消费者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知识的了解程度、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标签的信任程度、消费者茶叶的偏好以及购买茶叶的主要用途等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关黄山山名由来的说法有遗漏,对黄山山名由来的文化背景少有研究.借助地理志、方志与游记中的相关记载,研究黄山山名由来及其文化背景,探讨这一山名景观的多种文化内涵.有关黄山山名由来存在黄帝炼丹说、坤道土德说、黄檗说、黄连说、来龙去脉说、天玄地黄说等六种说法,以及存在着黄帝是否游黄山,黄山与黟山是否为同一座山,是改黟山为黄山还是改黄山为北黟山或黟山等疑议.上述说法与疑议的出现受黄山自身文化背景以及命名者与疑议者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消失的街市     
方华 《社区》2011,(20)
上古巢父筑巢而居,被后世推为建筑鼻祖。大禹时封巢氏后代建立有巢国,即今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之滨的巢湖市。可见巢城之历史悠久。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一次去黄山,在步入屯溪老街时,我吃了一惊,这闻名遐迩的老街,太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