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俞荣新 《中华魂》2014,(10):6-9
在整个成渝铁路的修建工程中,邓小平都特别尊重知识分子,尊重人才,虚心听取专家的建议,并让专家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成渝铁路开工后,按照邓小平尊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邓小平“对专家要大胆使用,让他们有职有权,  相似文献   

2.
1998年6月11日,随着汽笛一声长鸣,首趟金温铁路列车“海鹤号”缓缓驶出温州火车站,向杭州进发,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条合资铁路——金温铁路全线开通运行。“巨龙横贯浙两南,百年梦想今日圆。”在尽情欢庆的时候,浙西南2000万人民不会忘记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是他发起修建了这条被称为“浙江头号扶贫工程”的地方铁路干道,开创了内地与香港合资修建铁路的先例。  相似文献   

3.
北京至绥远段铁路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交通干线,是在我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的基础上展修而成,京绥铁路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有重要作用。该路在内蒙古地区的修建正值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铁路建设骨干人员仍以修建京张铁路人员为主要组成部分,铁路修建技术已经成熟。在修建过程中,路线测勘与选线及施工过程都比较艰难,特别是由于当时国内时局动荡,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只得靠铁路自身余利展修,以路养路,通过多次募集筹资,这种形式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在艰难行进的过程中,资金不足、军事干扰,使得铁路自身质量及附属设施如站房、信号等不能得到正常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沪杭甬铁路是晚清铁路史上一条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商办铁路,也是在自办铁路时期建筑和经营最好的一条铁路,更难得的是其在各省商办铁路中集资最充足的一条铁路。在整个集资过程中,江浙民众、清政府和英帝国主义都围绕"资金"在博弈。本文通过分析集资的背景、集资的方式和来源等方面,反映了沪杭甬铁路资本的社会化,也反映了在特殊时代铁路集资策略的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5.
万宜铁路建设与西南民族地区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万宜铁路建设与西南民族地区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万宜铁路的修建,使西南到华东地区增加了一条大通道,大大改善了这一地区的交通条件,将对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要使万宜铁路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必须加强西南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沿线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加快内部交通网络的建设。与此同时,在铁路修建过程中,要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文化资源特别是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起初不欢迎铁路 ,视铁路为“怪物” ,群起反对 ,因此日本铁路的诞生历经曲折 ,并不顺利。京滨铁路是日本第一条铁路 ,该铁路的建成改变了日本人对铁路的错误观念 ,使其接受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此外 ,该铁路的建成积累了宝贵的筑路经验 ,培养了一批铁路建设人才 ,为日本铁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并对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产品的输送、原料的购销产生了积极影响 ,还引起了日本人生活习俗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作品简介:列宁指出:“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的最主要的部门即煤炭和钢铁工业的总结,是世界贸易发展与资产阶级民主文明的总结和最显著的指标。”(《列宁全集》第22卷,第182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从1872年日本建成第一条铁路以来,铁路在日本这个岛国上迅速延伸,  相似文献   

8.
在哈尔滨市儿童公园里奔驰着驰名中外的儿童小火车。这条儿童铁路全长2公里,设有两个车站:哈尔滨站和北京站,两站往返时间为8分钟。儿童铁路始建于1956年5月17日,建设这全国第一条儿童铁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兴修铁路之议始于 1 9世纪 60年代而迄于80年代 ,反对派官员囿于风水神灵之说 ,赞成者亦仅仅着眼于运兵运械之利。真正能从开发利源以振兴经济的高度认识铁路的近代化价值的 ,张之洞是第一人 ,铁路成为他一生最后 2 0年的生命主题。他关于铁路建设必须立足于“销土货、开利源、塞漏”以发展民族经济 ,关于干线国有、枝线民营 ,关于铁路借款必须坚持“主权第一”等一系列认识与实践 ,是当时国情条件下最有可取的思想与行为。作为中国“钢铁之父”的张之洞 ,对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同样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海量数据的读取和存储得以空间化。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铁路运营网络与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实现高效的铁路运营管理决策系统。以2013年4月19日的铁路运营图为基础,共采集2 614个普通车站,161个高铁车站和58个综合车站的空间信息,3 065条铁路网络物理空间信息,83 903条普通铁路运营网络和4 085条高速铁路运营网络空间信息,构建铁路网络GIS平台,并以SQL Server2005进行数据管理,应用Visual C#和SuperMap Objects进行系统开发,实现数据的存储、读取、更新及计算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提升铁路运行速度是一代代中国铁路人的重要目标追求。改革开放后,随着邓小平访日引发的“高铁旋风”,揭开国内铁路提速的序幕和起点。随着铁路运量和运能矛盾加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建高速铁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政府开始京沪高铁建设的前期筹备和科技攻关工作,并完成首条准高速铁路的立项建设,为迈向高速提供重要经验和技术积累,孕育了中国高铁发展成功的最初基因。  相似文献   

12.
柴冬 《百姓生活》2014,(1):56-56
京师环城铁路1916年建成通车,1971年全部拆除,仅存在了55年。这条只有12公里长的铁路从西直门站始发。经德胜门、东直门,在东便门与京奉铁路接轨。最终至正阳门站。线路虽短。留给人们的记忆却悠长。  相似文献   

13.
195 0年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民族政策 ,决定成立西南民族学院 ,大力培养各民族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干部人才。中央任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委主任王维舟兼任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 ,同时积极物色干部和教师 ,考虑到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成渝两地气候  相似文献   

14.
正"让专家有职有权"在整个成渝铁路的修建工程中,邓小平都特别尊重知识分子,尊重人才,虚心听取专家的建议,并让专家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成渝铁路开工后,按照邓小平尊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邓小平"对专家要大胆使用,让他们有职有权,并在工资待遇上给予从优照顾"的指示,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许多非党技术人员担任了工务段长、分段长,对在本区内施  相似文献   

15.
道清铁路是近代英国福公司为外运豫省煤炭而修建的一条铁路。1905年,福公司因铁路费用难以承担,故强迫清政府签订铁路借款合同,将铁路收归国有,但铁路使用及管理权仍操于福公司之手六十年。道清铁路对英国福公司、中国政府以及豫省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对地处豫省西北的焦作现代化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不断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力发展了重载铁路运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40年里,中国重载铁路最大列车牵引重量从3500 t到3万t,重载铁路线路从既有线路扩能改造,到新建大秦铁路、包神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再到中国第一条30 t轴重设计标准的山西中南部铁路,直到正新建的最长运煤专线蒙华铁路,中国铁路科技人员始终秉承"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理念,不断提升和优化铁路重载技术。当前,中国已经拥有了25 t、27 t轴重重载铁路的成套成熟技术和标准体系,也发展出中国特有的30 t轴重重载铁路技术。在概述世界重载铁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1980年代中国重载铁路既有线路扩能改造工程,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重点建设的、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几条重载运输大通道;介绍了重载铁路技术面临的长期挑战;从机车、货车、轨道、控制和通信技术方面重点阐述了取得的进展和技术成就以及重载运输的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和相关重大获奖成果;结合现今世界重载铁路发展趋势和中国铁路技术现状,提出了中国重载铁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大轴重重载铁路技术、多式联运技术、重载快捷化技术和清洁化、智能化、互联互通化。  相似文献   

17.
50年前,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政务院发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指示精神,在成都成立西南民族学院,为西南各省区各民族培养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各方面干部人才,并决定由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维舟兼任院长.本文回顾了西南民族学院从筹备、建立到发展壮大的50年艰辛历程,总结了西南民族学院办学的10条宝贵经验.建校以来共培养了40多个民族5万多名各民族学生.学院始终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民族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知识重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铁路高等教育的办学起点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根据招生条件和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毕业生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对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北洋大学堂、芦汉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几所学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具有独立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其招生及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是近代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学堂。  相似文献   

19.
<正> 潮汕铁路是清朝末年华侨资本兴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近代第一条商办的铁路。率先筹集投资倡办这条铁路的,是当时侨居印尼爱国华侨张榕轩、张耀轩兄弟。本文拟揭示张氏兄弟及其修筑潮汕铁路的起因与历史意义,并以此表彰和怀念他们侨居海外不忘祖国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20.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缩短西伯利亚铁路,打通太平洋入海口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后,于1898年开始修筑,1903年完工,南满支线几乎同时修筑。中东铁路经历了沙俄、国际共管、中苏共管、日伪、中苏共营几个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形成规模宏大的东北铁路网,但直到1952年底,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才真正回归中国。中东铁路是殖民地铁路业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