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产权明晰私有化论”、"产权明晰决定论”以及"产权明晰不对称论”三种观点的辨析,认为产权明晰不是搞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成功唯一决定因素,用充分竞争取代产权明晰不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出路.应当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跳出国企自身的框架范围去探讨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思路,国企改革思路应是多元的、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俄罗斯、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企私有化改革后公司治理状况,分析了各国应对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国企改革中公司治理问题的几点启示,包括制度的设计、公司治理定位、路径的选择和文化传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产权明晰私有化论”、“产权明晰决定论”以及“产权明晰不对称论”三种观点的辨析,认为产权明晰不是搞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成功唯一决定因素,用充分竞争取代产权明晰不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出路,应当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跳出国企自身的框架范围去探讨国企产权制度和国企改革的思路,国企改革思路应是多元的、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4.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当前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深化改革的基础在于混改企业股权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我国国企混改与西方国企私有化存在本质区别,因此需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企混改股权制度。混改企业股权需要对既有股权结构进行整体化改革和特殊性安排,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民营资本对股权要素的不同需求,从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及股权高度分散化等不同角度,构建混改企业的股权结构类型。为了实现混改企业的最优股权结构,同时可以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双重股权和黄金股等特殊股权制度,确定其适用条件和边界,推动国企通过混改形成多元化的股权模式。  相似文献   

5.
"郎咸平旋风"争论的实质是国企改革要不要走私有化的路,"刘国光旋风"争论的实质是我国改革是要走社会主义路还是要走资本主义路,结论是我国的改革是要走社会主义路,国企改革不能走私有化的路。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以来,在国有企业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的同时,中国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和合理化。在经济学人看来,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018年8月《中国经济学人》杂志就此问题,从国企在产业升级中的地位与不足、国企改革、对外投资等维度对经济学人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经济学人认为:首先,国企与民企在产业升级中的地位不分伯仲,且兼具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其次,国企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官员型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缺失、晋升锦标赛与既得利益者阻碍导致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再次,竞争改革比产权改革更有利于国企推动产业升级,且国企完全私有化不是最有效激发国企创新能力的方式;最后,并购外企是国企促进产业升级最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国企改革的基本经验:依据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改革思维,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有序渐进方式;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为国企改革选择了正确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实行两权分离、兼并重组和股份制;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实践国企与非国企共进论;按企业本位论处理国企与全民(国家)的关系;遵循企业进退规律,及时有效地进行结构调整,应对危机;国企文化凸显廉洁敬业、持续创新、带头履行社会责任。第一阶段改革有成的国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国企改革的首要贡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企改革已走过30多年历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产权结构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社会结构的政府“强权控制”、内部治理结构的“官本位”等问题依然影响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改革的根本不在于改革国企自身、而在于改革国企社会资本的政府中心地位,建立多元化的国企内部社会资本结构和多元合作型的外部社会资本结构,使国企在建立自己多元化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企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分配结构的调整进行的。在这个阶段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位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运行目标的问题、关于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以及关于政府与国企的关系问题。从实践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国企改革的成效,而且影响到我国国企进一步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末拉美国家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开展了建立已私有化、自由化和全球化为标志的外向型市场经济改革。改革结果没有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合理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拉美化"问题。究其根源,是拉美各国经济改革中产权制度分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产权的集团垄断、私有化产权分配过程缺乏公平、外资影响产权结构和大企业与小企业产权不平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而理顺和处理好国企与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国企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反思与回顾我国国有企业形成及改革中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演化,剖析在处理二者关系上面临的问题,摆正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定位,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企改制中母子公司现象的考察,得出这种类型的国企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内卷化发展的结论。其根源在于国有企业在历史中形成的独特发展逻辑,进而型塑着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需要一系列社会要素的配合和支持。社会支持的建设则是国企改革乃至经济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将把国企改革引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涉及产权交易、管理层收购、资产处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重大问题,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来进行规范。引入法律服务机构,全程参与国企产权改革过程,可以为国企改革提供准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有效避免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革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如何提高国企的绩效,始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产权、竞争、创新对国企绩效的影响,探讨国企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赵嘉妮 《21世纪》2014,(1):51-55
"2013年,反腐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对于国企而言,可谓是"打虎"之年。记者粗略统计,2013年国有企业高管级别的领导落马者约31人。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有观点认为,密集的国企反腐,将对新一轮国企改革,注入一股积极的力量。在改革过程中,国资委的定位也将随之变化。"老纪委"出身的新任国资委主任张毅,自2013年9月份开始负责国资委全面工作后,多次着重强调国资系统纪律问题和领导人员廉政的重要性,也让外界对其上任后,在反腐方面的动作更加期待。"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国企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国企改革。其中企业领导制度改革是重要组成部分。 国企改革进行多年,但是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企业整体效益和管理水平有下滑的趋势。1998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下降38%,亏损额比上年上升22%。为何国企改革进行这么多年却收效不大?面对国企管理不善和效益下滑的突出矛盾,企业领导制度改革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一、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改革的 必要性 过去,国…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放活国有企业已是改革初潮中一股激流,一朵浪花。20年后,国企改革依然是体制转换中的一个热点,一道难题。虽然经过努力,我国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三年目标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去年9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一次吹响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号角,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实现了国企改革的七大理论突破,为国企真正走出困境,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带来新的希望,《决定》必将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对11省市出台的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的相关政策意见进行梳理后发现,尽管各地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态度积极,但是缺乏改革创造性,并体现出国企改革主要目标认知偏差、一味淘汰劣质国资、利用非公经济扩张国有经济等倾向。地方政府应该按照中央决定的要求,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国资国企改革:一是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充分发挥国企功能的各种作用;二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合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三是加强国有资本垄断行业的改革,探索特殊管理股制度;四是改革国资管理体制,实现政资分离、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19.
吴炳贵 《今日南国》2006,(10):39-40
国企改革是一个公认的全球性难题,而国企产权改革改制更是国企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国有产权的改革和改制,加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力促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这是值得很好研究的重大课题。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转型,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是个严肃而政策性很强的问题。有一定的游戏规则。笔者认为,在国有产权的改革和改制中,必须更新观念,坚持原则,把握好有关问题,使改革和改制得以有序而顺畅发展。理性反思,以人为本,更新观念经过20多年改革的实践、学习与争论,我们仍应更理性地反思改革过程,树立新的改革观,使改革成为13亿人实现富民强国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改革需要确立以人为本、广泛参与等5方面达成社会共识的改革新观念。  相似文献   

20.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国企行业历来享有政策性补贴,更是缺乏改革的动力。文章通过对贵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的调查,对于国企改革中普遍感到困难的职工配合、认同问题,重点分析了他们的成功经验,指出职工认同感和改革进程的技巧性把握,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文章最后一部分主要记述了企业家角色在国企改革中的核心作用。鉴于文章分析对象具有典型化意义,可以从中更深入地思考国企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