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散文的修辞与他的性格紧密相关,他的散文中文字的锤炼、辞格的运用、音节的安排和句式的处理等方面都受到他的细腻入微、沉潜雍容的性格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超乎寻常的美感力。意境美和动态美是他的散文的两大特点。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意境中意与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优美的散文,还必须讲究构思,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构思方面,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眼”的安设。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在动态的过程中创造出动态美,这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特点。他在写散文时,有意识地追求艺术审美表现的动态化,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就有着多姿多彩的动态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比喻的喻体美汪金科,丁全修辞是讲究语言美的。朱自清的散文,感情细腻。意境优美,使人感到清丽优雅,柔情一片,如同莱宰所说的有一种“媚的美”。形成这种美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朱自清运用了大量美的比喻。其比喻之美又主要在于巧设喻体,形成喻体之美。将本体设...  相似文献   

4.
散文最要紧的是表达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就极具真情实感,因此,他的散文感人至深,经久不衰,深受读者喜爱。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人们崇尚真、善、美,而朱自清的散文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尤甚。他在《论逼真与如画》文中,对“真”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真就是自然”。他的散文也刻意求“真”。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既是他艺术追求的出发点,也是他艺术  相似文献   

5.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瑞安的胜迹——汕岩山的梅雨潭汪汪一碧的优美画图,如悬面前。一种凉丝丝绿茵茵温润如玉的柔美之感,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无论诗歌、散文,在语言的锤炼上都很有功力。他的散文语盲既有琅琅上口娓娓动听的音乐之美,又有着意从提炼口语中琢磨出来的,无比生动,具体、细腻朴实的形象之美。朱先生的散文还巧于布局,中心突出,层次井然,引人入胜。我们从《绿》这篇优美的散文中,随时都能够看到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散文,是一首柔美的小夜曲,和谐、轻柔、飘逸;是幽林中的一条小溪,婉曲、蕴藉、清幽;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荷塘月色》),有着如烟、如云、如霞般的朦胧淡远,含蓄高洁。朱自清的散文正是以这种独特的阴柔美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代读者,也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探讨其中的奥秘。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许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 ,他总是将自己的艺术视点对准现实中的人与景 ,在透视平凡的生活过程中构造风华横溢 ,质朴美妙的艺术意境。他的散文 ,风采绮丽 ,光华照人 ,但又不是浓妆艳抹 ,猛烈倾泻。他采用朴素的文笔 ,让感情从笔端细细沁出 ,充满在字里行间 ,丝丝入扣地传达给读者。同时 ,他善于事物形态化 ,简单的事物细致化 ,无情的事物移情化 ,静态的事物形态化。在“化”的过程中创造出女性美、抒情美、动态美和构思美 ,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精美的山水风光画 ,令人如在景中 ,如在画中。一、脉脉含情的女性美朱自清…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散文风格独树一帜,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荷塘月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朱纯深的英译本为例,从修辞手段对等角度探讨如何在汉语散文翻译中达到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先生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本文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选择了《春》《绿》《荷塘月色》《生命的价格——七角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采。首先表现在语言的通俗之美;其次表现为散文的情韵美。  相似文献   

11.
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本文就朱自清散文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修辞和语用功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从而揭示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声誉卓著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既无旧文学的陈腐味,又不带有西方文学的洋气和世纪末的颓废风,显现出一种清新纯正而又朴实真诚的新鲜气息,被誉为是“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许多评论指出:他的散文或直抒胸臆、或融情于景、或妙语天成、或质朴自然……在抒情方面具有诚挈醇厚的美,结构上有着谨严单纯的美,语言有着朴素自然的美等等。诚然这些论述都切合他散文的基本特点,但却不是朱氏散文所独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例,从词语、句式、修辞、欧化以及口语化几个方面,对来自清、俞平伯两位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特征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语言风格学的有关理论,浅析其形成各自不同语言风格的制导因素和风格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大师。他的散文真诚朴实,流畅优美,别开生面。著名作家李广田称赞:“他对任何人都毫无虚伪……正由于这样的至情,才产生了他的至文。”(《最完整的人格》)台湾学人周锦评述来自清散文,“富有中国味道,表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是不可多得的美文。”(《朱自清作品评述》)《背影》、《儿女》、《给亡妇》是朱自清一组忆念亲人的抒情散文,其感情深沉真挚令人为之动容,而那炉火纯青的优美的口语化语言,又使人拍案称奇。这“情”真,“文”美,恰恰是朱自清散文的基本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修辞     
一般说。修辞包括词语的选用与锤炼;句式的选用;修辞手法;布局谋篇等。限于篇幅,本文准备就上述内容中的前两部分,分别举些例子,以说明鲁迅是如何修辞的。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半个世纪来总是脍炙人口,成为现代散文的名篇;《背影》的发表,使朱自清以现代散文家彪炳于世。对他的不朽人格和民族气节,毛主席曾作了这样的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纪念这位现代著名散文家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刻,研讨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特色,借鉴有用的东西,对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散文创作,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朱自清是散文领域里的卓越的风景画家.”的确,读朱先生的散文就犹如欣赏一幅幅风景、风俗画:有精美的工笔山水,有清朗的小写意花卉,也有质朴的素描、绚丽的油画.画中有月光下的荷塘,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虚渺梦幻般的白水漈;还有春的绿色足迹……从他的散文中可以欣赏祖国优美的山山水水、人情风貌,也能体味异国景致、海外风情.朱自清散文中的画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触细腻而无浓妆艳抹;构图简洁,于朴素中见风华,平淡中显腴厚;明净的色彩、素雅的风致,常常将读者引入幽远的画境.前人对朱自清散文的绘画美论及已经很多,然多片言只语或论及平泛,故本文略作总结,并谈谈一些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散文历来被认为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温柔敦厚之美”,而对其散文的现代理性精神则很少关注。从文化与散文相结合的角度,可以看到朱自清散文具有四个方面的现代理性精神,即个性自由精神、民主科学精神、专业学理精神和批判重建精神。这四个方面表现了朱自清散文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具有的现代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在文坛是我国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许多优秀散文大都写于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这些散文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优美独特,是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散文和"五四"时期其他散文作家对台湾当代散文影响很大,从余光中的散文作品中可以看出朱自清的影响。但余光中又力倡散文革新,反思"五四"散文创作传统,所以他的作品又具有了不同于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