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不断加深,从而提出和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分析,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坚持初级阶段长期不动摇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了人们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有助于人们增强坚持走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路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着眼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品质和历史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内外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实践主题,科学回答时代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和应对“两个大局”的理论结晶,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创新逻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前提是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创造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判断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处发展阶段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选择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确立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以正确指导。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关键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历史发展主体的价值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三大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探索实践,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三大理论成果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刘定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发展和确立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其形成有内在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坚持与发展;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品格的系统传承与弘扬;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突破与飞跃。准确把握这一科学体系形成的理论逻辑,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增强理论自觉、推进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历史、理论、未来和价值四重逻辑上的省思与建构。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历程的科学总结与提升;理论逻辑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未来逻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蓬勃发展的科学规划;价值逻辑是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历史、理论、未来与价值四重逻辑建构起来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民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明确了民生问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目标,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对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健康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人民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新时代人民健康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观念体系。它是化解人民健康困境的锐利思想武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天然载体,是内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法宝。中国共产党人应立足当下,坚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大健康观,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健康路径,构建人民健康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四个伟大"重要论述,是对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蕴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是习近平对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主线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并总结其中的历史启示,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弄清楚何谓马克思主义,可以从理论体系、理论品格、基本立场、理论特质诸方面去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核心领导地位所决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元化,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建国六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确立的一个重大经济政策。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创新成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辩证法的精髓。探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贯穿于全部人类认识史。个别与一般关系的争论,说到底,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思想路线的争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曾长期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人,并使我党付出了代价。今天,正确地理解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十分重要。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个别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创造之一,是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方法指导.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指南.恩格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指南.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理论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既是指导革命的理论,又是指导建设的理论。革命要讲辩证法,建设也要遵循辩证法。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体说来,邓小平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特征体现如下:第一,这种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这是邓小平同志辩证法思想的首要特征。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和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坚持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主题及其时代内涵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的概念和伟大的实践 ,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 ,走出了一条适合我们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轨迹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重要意义,对文化自信的深层内涵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其中包括文化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求文化自信,文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要求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立场要求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根本价值;要加强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要倍加珍惜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革命文化,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主动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对外来文化要在辩证取舍后消化再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服务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还应科学地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势,把握文化发展的有利机遇,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不断推进文化的创造,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新成就,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建设网络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