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近年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此条件下,汉族和蒙古族的沟通与交流也不断增多。在两个民族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蒙汉翻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桥梁。本文分析了文化交流视角下的蒙汉翻译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蒙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障碍即可译性限度问题是突出并值得深入探讨的.因此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通过对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来说明可译性限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解决好可译性限度问题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川酒小角楼酿造技艺中蕴含了丰富的白酒工业术语。这些术语既极具个性,又富有白酒酿造的共性,因此研究川酒小角楼中的术语翻译对其他白酒术语翻译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中,作者以小角楼酒中的术语为基础,对比分析白酒工业术语2021、2008年标准,结合交际翻译理论,同时参照白酒学术期刊中相关术语翻译,力求找到川酒术语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拉宗 《西藏研究》2023,(3):83-89+162
新词术语规范化建设作为民族语文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关系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在民族地区准确学习、使用和推广。藏语新词术语的翻译和规范统一问题一直是全国涉藏州县乃至整个藏语翻译界长期面对的普遍性问题。如今,新词术语量大且面广,发展速度又快,与此同时,译名混乱和不统一问题也相继而出。因此,藏语新词术语的翻译规范和译名统一已经迫在眉睫,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任务,也是一个持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蒙汉学生的取样测试,认为文化背景因素是影响蒙汉学生智力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职业对蒙汉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智力是影响蒙汉学生学业成绩的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蒙汉学生的性别、年龄因素与智力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6.
正藏语新词术语公报各有关单位:全国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审定专家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以下藏语新词术语,现予公布。请各有关单位务必统一使用公布的术语,不得擅自改动。①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2018年4月28日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高校蒙汉双语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授课语言是蒙古语,升人大学后几乎全部学科课程都用汉语授课,这种从中学到大学的教学模式改变,给学生学业上带来很大压力.本文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对造成内蒙古高校蒙汉双语生学业压力的授课语言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各高校共同肩负着为内蒙古地区各行各业培养蒙汉双语人才的重任.进入新世纪之后,在高校受到社会市场化与高校扩大招生影响之时,内蒙古各高校没有适时地进行研究和改革蒙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使得现行蒙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蒙汉双语人才培养质量明显下滑.针对于此,本文从高校自身的角度,对蒙汉双语人才培养的高校内部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逐渐衰落,新闻媒体的发展由此走向了多媒体时代,从当前新闻翻译行业的形式来看,新闻翻译的术语在不断增加,如何加强汉藏新闻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成为了目前汉藏新闻翻译的重点。本文对汉藏翻译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就当下汉藏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在北京的藏语文翻译界进行的一次实地调查走访,了解并介绍重点所访几家单位的翻译原则、现状以及译风等情况的同时,立足于语言文化逐步向科学性和世界性发展的态势,结合藏区实际情况,思考并探讨了藏语专词术语之所以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所在.因期许于能对藏语文翻译业以及藏语文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作者由衷地阐述了个人对造成藏语术语混乱的主客体原由的看法,以探讨者的身份与藏语文翻译界的同仁进行了诚挚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明朝中叶以后长城两侧的蒙汉互市,有私市、官市和民市三种形式。汉人以布帛、粮食等生产、生活用品交换蒙族的马匹、牛羊、驴骡等牲畜及畜产品。蒙汉互市,在历史上对加强两族人民团结,发展蒙汉地区经济,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是一门英语语言和国际商务的交叉学科。商务英语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特点,具有专业性词汇和术语多、句法规范、大量套语、文化因素等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相应的原则和策略。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翻译的研究主要是在文学艺术上,商务翻译以及科学技术上的研究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同其他方式通用,但是科技、商务翻译却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商务翻译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的60年里,我国草原牧区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影响了内蒙古牧区"移民-本地居民"关系和蒙汉关系的走向.本文以一个典型性蒙古族草原牧业社区作为分析个案,通过"解剖麻雀"的人类学社区调查方法揭示牧区蒙古族基层社区的体制、结构和蒙汉关系的演变.在当年插队经历和近期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上,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个牧业嘎查的行政沿革和不同体制下人口迁移模式的变化,并对草原牧区蒙汉交往的基本类型及蒙汉交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汉语言文学(蒙授)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自1988年率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开设该专业以来,经过26年的发展历程,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文化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开创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该专业以民族地区培养蒙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为特色,一方面解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层蒙古族中学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汉语教师,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诸多少数民族人才,发展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提高了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加强了蒙汉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清代及民国时期内蒙古的汉族移民活动为研究对象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 ,对支撑汉族和平移居及蒙汉关系平稳展开的深层机制进行集中考察 ,提出 :农耕对游牧的经济补充是联结蒙汉关系的内在基础 ;客居依附效应与私人友情是突破族际分界的关键环节 ;利益双赢机制则构成推动蒙汉互动、有效释缓紧张的稳固力量。而清朝对蒙古族游牧业的持久保护政策 ,则将移民冲击控制在一个蒙古族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刊物中,大量出现古今中外的人名、地名、族名和著作、报刊、机构等名称,以及民族理论、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术语。其中大部分译名、译称可根据不同门类的译名手册和有关工具书解决,或者依照约定俗成的译法解决;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特别需要单独提出的,是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学方面一些学术用语的翻译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这类学科的专用工具书,各家的译法有同有异,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学者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在《民族译丛》上发表的有关苏联民族理论、民族学著作的译文巾出现了“民族过程”这一新词术语,对此,人们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这一术语语法不通,根本不能接受,即使勉强算通,也绝不会有生命力,不少人这样认为,一种认为,它好得很,没什么可指摘的,随着对外开放,还会大量引进这种新词术语,不必大惊小怪,一部分搞翻译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学》课程是高校蒙汉"双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重点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现代文学》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提高高校蒙汉"双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棵树呀两朵花,蒙汉人民是一家……”由德伯希夫作曲,牧人作词的歌曲《蒙汉人民是一家》创作于五十年代。当时,广大文艺工作者深深为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所感染,人人爱唱它。没过多久,这首歌就在内蒙古地区的蒙汉人民当中流传开了。1964年,牧人同志对歌词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重新为歌曲命题——《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上,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以这首歌曲作  相似文献   

20.
关于蒙汉杂居区蒙生的母语教学问题宝玉目前,在蒙古族青少年,尤其是城镇蒙古族中小学学生中,存在着丧失了母语或正在丧失母语的严重现象。从蒙古语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这个问题已成为蒙古族教育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