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最蓝的眼睛》以现实主义艺术为主导的同时,又广泛吸纳和融合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描写手法、结构章法和叙事策略,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继承、发扬和创新的精神。这部小说具有"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艺术特色,是作者小说创作道路上一部高起点的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从小说与时代主潮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前进中的问题小说,有问题的问题小说,顶风而作的问题小说。从艺术成功的程度看,其前进中的问题小说是相对来说最成功的作品。但是,从其创作生涯来纵向衡量的话,他的"问题小说"创作是走下坡路的。其创作的得与失,主要的原因在于时代给作家创造的自由创作的空间的大小而定。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剧体作品相比较其成熟期的小说和散文显得粗糙和幼稚,但是通过其原生态璞面的剖析,可以发现它们在体现"原材料"创作价值的同时,也折射出"生活体操"与"原始艺术力"的耦合,从而契合了文学创作的一定规律,彰显了作者早期创作的一些特色和其独特的原初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叙事理论中,将小说的作者与叙述者相区分、"说"与"看"相区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系列相关研究得以进一步展开的基础。传统小说中的叙述者与作者被认为是合而为一的,与之相伴的是"说"与"看"的合而为一。在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由二者的合一到二者的分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福楼拜、亨利·詹姆斯、普鲁斯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现代小说这一叙事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市井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向。在文人参与到小说创作中之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地具有了文人的叙事意向和审美趣味;但是多变的人物命运,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是"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深受市井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大团圆的结局既迎合了市民的审美趣味,又张扬了惩恶扬善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苏童笔下的"历史叙事"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观念的演绎,苏童的"历史叙事"呈现了地域文化对创作的影响,主题构成的多义性,而从艺术表现上,则呈现出循环的结构及其象征意味。关于"历史"的叙事"漂移",最终使苏童的创作进入生存境遇与人性剖析的层面,而这不但是其小说给予读者的启示,同时,也是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心意"即"向着‘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是萧红全部创作的核心价值。萧红宏扬和实现"艺术的心意",采用两种方式:召唤结构和儿童视角。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指示出萧红灵魂的归路。  相似文献   

8.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04,24(4):54-57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恒定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他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守护,另一方面是对女性及其命运的持久关注。它们共同构成周大新小说创作的"不变"。而他小说创作的"变"则主要表现为他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在叙事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艺术变革,以更好地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明代吴江派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理论,"有意驾虚"倡导的戏曲创作"不必与事实合"一说可谓独具匠心。它不仅很好地解释了戏曲创作中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的关系问题,而且为剧作家如何实现成功创作指明了方向。本文试从这一观念出发,结合古今相关创作案例,分析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辩证关系的基础,考究当今时代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10.
桑塔格的处女长篇《恩主》深受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新小说"之影响,其文本中情节被消解,人物与叙事者被驱逐,最后只剩下叙事形式的魔方,从而宣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的终结。其创作实质是"新小说"观念直接影响下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影视喧嚣、文学逐渐为读者疏离的当下,路遥的小说之所以依然深受读者喜爱,与路遥小说创作对和谐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路遥坚定于"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的和谐创作观,执着于营造真善美统一的和谐艺术世界。有意识地分析路遥小说创作中蕴含的和谐元素,必定会对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以他出色的文学才华和对上海生活的熟悉,创作了具有浓郁"新感觉味"的现代都市小说。他在小说中毫不掩饰地传达出对都市物质文化、都市女子的迷恋,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总是让小说中的女性披着一层黑色"面纱"。他透过人们的"黑色眼眸",在"黑白世界"的对照中去审视和书写都市男女的生活,表现都...  相似文献   

13.
晚清有一类特殊的小说现象——标"新"小说,其肇端实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这篇小说的诞生与梁氏长期以来的求"新"意识密切相关,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其理论中,也表现在实践上,是时代要求的反映,又推动了社会思潮的转变。《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酝酿已久,在小说变革接近临界点时刊发,是"新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亦开启了标"新"小说的创作风潮,并对这类小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约翰.麦卡尔曾说过,莫里斯能够轻松地掌握各种艺术形式,是因为艺术对他而言,都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1]建筑艺术,作为莫里斯的爱好之一,也呈现出了这种包容性。在《乌有乡消息》中,莫里斯对"建筑"的讨论贯穿了整部小说。本文在"建筑即完整艺术"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试从建筑与历史的关系,建筑活动的参与者以及它与装饰艺术的结合三个角度探讨《乌有乡》中的"建筑"意象。  相似文献   

15.
小说以虚构为本体,小说自发端起就和虚构荒诞相联系,先秦时期小说虚构特点尚未自觉,一方面受释道巫术等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受史家实录精神的影响,小说批评以"实"为阅读美学的原则,视神怪志异为实有。唐宋时期,小说与历史的文体特征区别开来,文人有意识地用虚构的艺术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明清时期小说虚构的艺术特征趋于成熟,总结归纳出诸多虚构艺术手法,真幻关系的认识达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守土"与"离土"两种创作意识,其作品相应分为"守土"与"离土"两种态势,表现"守土"现象的安守牧歌式家园型、安守寓言式乡村型的创作以及表现"离土"现象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创作,其创作方法和美学风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口头诗学理论为背景,从"程式"、"主题"、"故事范型"3个层面揭示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拟话本小说所含有的口头艺术特征。分析认为,冯梦龙"三言"拟话本小说保存了口头诗学特征,丰富了口头诗学理论,并对口头诗学进行了"书面化"改造,这不仅有利于探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艰难蜕变历程,而且也证实了口头艺术影响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裸体吃中餐》探讨了中美文化差异下的母女关系,并对年轻女性对母体依恋又抗拒的复杂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而,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也不容忽视。在赛义德"东方主义"的影响下,华裔文学作品中的男性往往是"隐退"的或者被"女性化"的。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也在尝试对长期以来的这种男性形象描写进行着小小的反抗。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中父亲形象的分析,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体会这部作品对男性形象描写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唐传奇与"三言"悲剧情节结构之比较刘鹤岩在唐传奇和"三言"中,爱情悲剧题材的作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成就上具有代表意义,如果对二者进行一番比较,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从形成阶段到成熟阶段艺术演进的轨迹,从中发现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我...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早期小说创作过多地局限于个人经验和个人情感。《小鲍庄》是一个突变,树立了作家超越自我的信心。从《叔叔的故事》开始,真实性不再是小说的必要规则。《伤心太平洋》和《纪实与虚构》凝结了王安忆小说创作超越意识的最新成果。《长恨歌》及其之后的一系列新作,表明了王安忆小说创作艺术水准的更高层次。自我意识与超越意识的相互消长,是王安忆小说创作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