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相”字有互指和偏指两种用法,这点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相”字偏指时的词性问题上,各家的看法就很不相同了,有人认为是副词,有人认为是代词。认为是副词的人也承认这时的“相”具有称代或指代的性质和作用,因此便出现了“指代性副词”、“称代性副词”、“代词性副词”、“副词活用兼起代词作用”、“省略宾语”和  相似文献   

2.
偏指副词“相”的修辞意义李索《说文·木部》:“相,视也。”作为虚词,“相”的常用意义是“互相”“交相”。但在文言文中,“相”字还有一种较特殊的用法,即有关AB双方一方施而不受,一方受而不施。如:A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朋友...  相似文献   

3.
0、本文试考释“相”字由本义动词假借为副词、由直指到偏指的演变轨迹。1.l从最早的文字史料看,“相”字义为用眼睛打量树木,是“察看”的意思。如(1)相田今允雨(甲骨、卜辞)。1.2《诗经》一书中“相”字共出现三十次,其中动词“察看”、“省视”义项占40%、“佐助”义项占66%,名词“助手”义项占10%、“质”义项占3.3%,副词“互相”义项占377%、偏指“代相”义项占3.3%。《孟子》一书中“相”字共出现四十七次,其中动词“佐助”义项占106%,名词“助手”义项占43%,副词“互相”义项占70.2%、偏指“代相”义项占6…  相似文献   

4.
<百喻经>中的"都"全为范围副词.按其语义指向,可分为四类.拿它与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的用法相比较,有两点不同<百喻经>"都"语义指向谓语时,句子主语一般是表示个体概念的单数名词,"都"强调动作本身的彻底性、周遍性.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百喻经>"都"语义指向宾语时,总括宾语表示的全体对象,不受条件限制.而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总括宾语时受限.<百喻经>中的副词"相"主要有三种用法"互相"、"递相"和"偏指",与现代汉语副词"相"的意义差不多,都主要表示"互相","递相"义和偏指用法很少.  相似文献   

5.
关于古汉语中偏指之“相”的词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表偏指的“相”是副词,具有称代作用。本文认为表偏指的“相”应为代词。因为判断一个词的词性应该根据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表偏指的“相”的语法意义是起指代作用,可以指代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根据语言学中的递差理论,表偏指之“相”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由副词向代词的过渡,因此,把表偏指之“相”看作代词,比看作副词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战国文字中的“(耸)”字来源于甲骨文中的“(蜉)”、“(喾)”.此字在甲骨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副词“尚”,用在动词前,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的状态;二是和“日”字联合使用,构成表示时间概念的专用语“晌日”,指“中日”之前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相”在文言中是个常见的词,词义和用法比较复杂,特别是它的副词用法更是如此。但在常见的著述中,言之不详,有的似乎还有一些欠妥之处。本文期望例举“相”的各种副词词义及用法,并试图找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里,位处及物动词之前的“相”字是个具有称代作用的付词。这种“相”字,如果从其常用意义或现代汉语的语感出发,很容易解作“互相”“交互”,即看作是表示某一行为的施事者同时又是这一行为的受事者。其实,这种用法的“相”字,意义并非如此单纯。  相似文献   

9.
程度副词与比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中程度量的标记词。根据对“比”字句及特指问句的适应能力 ,程度副词可分为三类 :主要用于程度比较的“更”类、程度确认的“很”类以及兼具二者特点的“最”类。“很”类程度副词所依据的常识标准或心理标准在句法上无须出现 ,这是它们的无标记用法 ;此类程度副词也可以出现于某些有明确比较对象的比较结构中 ,这是它们的有标记用法。程度副词的历时发展表明 ,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的区分并非历来如此 ,《红楼梦》中“最”与“极”功能的相通性 ,正反映了历史上这两个程度副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诗经》的篇什中包含“其”的有很多,风、雅、颂中的篇幅皆有,总计“其”字出现了542次。由于“其”字在十五国风中的出现频率为最高,共出现了230次,这对研究《诗经》中“其”字复杂的用法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诗经·国风》中“其”字作代词、副词、语助词等用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一些古汉语教材将“衣”字带宾语或受副词修饰作谓语中心的用法视为“词类活用”的问题,文章引用了大量例证来说明“衣” 字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绝不是临时的、个别的现象,因此,“衣” 字在古汉语中应当是一个兼有名词和动词语法特点的兼类词。文章还分析了“衣” 字活用说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界定活用与兼美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重庆话的“倒”字用法多而杂 ,能充当动词、副词、助词、介词等等。其形态丰富多彩 ,有时同样一句话 ,没有一定语境就会产生歧义。如 :“把小树放倒”就可以是“砍倒” ,也可以是“放下”。故“倒”字用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至今”与“至于今”是两个形式上相似的固定结构,在使用上有同有异。在汉语发展过程中,“至今”逐渐演变为一个副词,“至于今”在一种用法上与“至今”汇合,在另一种用法上改由四字格固定结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是”的用法与“是”的词性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的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那么“是”字到底有那些词性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北方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关于 ‘是’的词性”一文中已经谈过了。下面就根据这篇文章所谈的按照“是”字的意义、语法特点不同,它可分属于动词、副词、连词、形容词等的看法,分述其用法如下: 1、动词“是”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试说副词“只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只有”,语法论著一般只讲到两种情况;一是连词,用于条件关系复句的偏句;二是状动短语,副词“只”修饰动词“有”。实际上,在此之外,“只有”还是一个副词。这一点,语法论著和汉语教材中固然大都没有讲到,就连收了四百多个副词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也忽略了。副词“只有”是常用的虚词,并不罕见,更不是偶然的例外。现按用法及意义分为两组,举例说明如下。一、“只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释湖南娄底方言中的一些与今通语有较明显差异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用“~”代替被释副词的一个字,该副词有几个字,就用几个“~”。将所释副词分为六类: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方式副词、否定副词。若某词兼属其中两类,则按该词释文中排在前面的一类归并。壹程度副词一蛮,多,好(一)表示程度很高。相当于“很”、“特别”。“蛮”的分布很广,基本上可用于所有性质形容词前,是一个通用的程度副词。“多”和“好”只用于某些隐含数量意义且表数量之大的形容词前,如“高、长、深”等,不能修饰如“矮、短、浅”…  相似文献   

17.
《海上花列传》中“阿”的用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花列传》是一部用吴方言写成的作品。在对《海上花列传》中所有出现的“阿”的用法进行探讨及百分比统计的基础上,认为在本书中出现的“阿”的用法可归纳为四种:作词头;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作拟声词;用于“阿×勿×”结构。从而得出结论,在本书中“阿”的用法主要为前两种:即作词头和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其中,“阿”作为词头有三种构词法;“阿”型疑问句有四种不同的疑问语气:询问、测度、征询和反诘,并对其中表示完全疑问语气的疑问句进行了语法意义的探讨。最后得出观点:“阿”型疑问句更多带有反复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壹>·“相”字研究现状之分析 “相V”句式(相+动词)之中,“相”字属于什么词类?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之中,相字具体显现什么词义?当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王力著《古代汉语》230页常用词“相”字之(四):互相。引申为共同。又指一方面对另方面。 (2)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读本》286  相似文献   

19.
表程度高的副词“十分”是近代汉语中才开始使用的副词,虽然它不是一个使用频率高的副词,但在近代白话小说及近代戏曲中也能见到相当一部分用例。从用例中可看出,程度副词“十分”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基本一致,即:修饰形容词和一部分动词。如:  相似文献   

20.
情态副词“厮”与“相”在元代均可表“互相”之义,但二者在语义组合、句法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还具有着历史更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