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歌唱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声音素质,还需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掌握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歌唱技术和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歌唱训练,这样的歌唱训练是对歌唱乐器的制作、调理和再整顿的过程。只有经过良好的歌唱训练,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歌唱乐器,使之更适合歌唱艺术表现的需要,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就歌唱乐器的使用而言,歌唱技巧是获得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必要手段,歌唱者必须重视技术的磨练,以求得艺术的完美。  相似文献   

2.
歌唱艺术是一门通过用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音乐作品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歌唱艺术的表现力在于能否准确和充分表现音乐作品思想感情,它包括歌唱艺术表现的再创造活动、歌唱艺术表现的“同构联觉”艺术、歌唱艺术表现的情感艺术、歌唱艺术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艺术四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而歌唱呼吸不同于一般日常呼吸,歌唱需要掌握呼吸方法技巧.从分析呼吸的生理机理出发,就歌唱呼吸与日常呼吸的区别,以及歌唱的呼吸方法技巧进行探讨,旨在揭示歌唱艺术与呼吸方法技巧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形象思维是认识艺术,认识歌唱和发展歌唱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要正确地认识歌唱和掌握歌唱就必须认识与处理好三个基本问题1.声音与形象思维的关系;2.歌唱发声与形象的关系;3.歌唱的情感表现与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歌唱感觉体验对歌唱艺术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直接、间接地作用于歌唱者和欣赏者的歌唱心理,进而影响和制约人的歌唱艺术审美创造。但由于人的肌体感官在感知途径和感觉功能上的差异,造成了歌唱感觉及其体验的诸多差别,从而导致其对歌唱心理的不同影响,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区分不同歌唱感觉类型及其对歌唱心理作用的关系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一门声音艺术。要学习、掌握和运用它,就应着重解决歌唱训练中的3个问题:1.正确地认识声音概念及其在歌唱中的作用与地位,并树立起“只有懂得美,才能唱得美”的思想;2.声音概念和发声技巧的相互依赖、互相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3.掌握歌唱艺术的有效方法,即聆听、模仿最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并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歌唱。  相似文献   

7.
歌唱艺术语言具有语音语调高度的准确性、艺术表现高度的形象性、对于音乐的完全适应性.把歌唱情感与歌唱语言结合起来,是学习歌唱艺术的根本,也是一个歌唱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0146-02艺术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很强、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集音乐、文学、舞台表演为一体。人们常用艺术歌唱的形式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寄托希望和寓示理想。一般来说,完美的艺术歌唱不仅要具备悦耳动听的嗓音、清晰准确的语言、精湛娴熟的演唱技巧,更应具备强烈的情感抒发,以勃发的激情拨动听众的心弦,真正打动听众的心灵,让听众陶醉于美妙歌声的享受之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很多歌唱者虽拥有良好的嗓音条件,也掌握了一定的发声方法和技巧,但唱出来的声音却显得苍白、呆板,缺少动人的魅力。这种缺…  相似文献   

9.
从呼吸对歌唱的意义、科学正确地歌唱呼吸法、呼吸与美声歌唱等几个方面着手,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重点探讨了呼吸与美声歌唱深厚的渊源关系,即美声歌唱的基石是正确地呼吸方法和对呼吸的控制。从而阐述了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是各种声乐技巧的“能源”  相似文献   

10.
歌唱技巧与声乐艺术表现的关系,技术是手段,表现是目的,二者具有互为性,共同统一于歌唱者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种艺术表演需求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论歌唱听觉     
歌唱艺术既是嗓音发声的艺术 ,又是听觉的艺术。歌唱艺术音乐声响只能在作用于人的听觉生理器官 ,并产生相应的音乐听觉生理和心理感知反映之后 ,才能最终实现和完成歌唱审美艺术创造活动。在歌唱活动中 ,以人声嗓音歌唱音乐声响为具体感知对象的听觉生理、心理机制活动 ,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规律的歌唱听觉现象 ,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歌唱艺术实践。深入探索研究与歌唱活动相关的听觉艺术规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取文献资料法 ,对中西方歌唱艺术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 ,中西方歌唱艺术由于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使得它们之间从起源发展到内容形式以及技术技巧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歌唱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歌唱的共鸣直接影响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表现力,丰富的共鸣是歌唱技巧的基本问题,是声音训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同时作用的过程,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歌唱水平的发挥。只有二者积极配合与调节时,才是最佳的歌唱状态。故在歌唱艺术中,既要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又要不断对自己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节,只有这样,歌唱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田丁 《肇庆学院学报》2001,22(4):114-116
声乐教学训练声音技巧,掌握基本发声方法,培养好音乐表现能力等都很重要,但更应该注重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这对完成好课堂教学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让良好的心理状态应用到发声训练中去,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合理地集中和分配,正确运用好声乐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从而更好地完成声乐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歌唱来抒发、交流情感的艺术是以演唱者的心灵感受来表达的。体现作品深层的思想内涵,使歌唱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还需要表演者在歌唱中深刻理解作品的词意、曲情,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美声歌唱的理论研究,从歌剧的产生、文艺复兴、欧洲声乐教学和歌唱方法等理论研究及几位著名歌唱家和声乐教师的著作,从声乐理论的论述总结出的一些原则,其中很大一部分仍然是我们美声歌唱必须遵循的准则。经过几个世纪,美声歌唱的演唱风格、技巧随着时代作品的发展而发展,至今仍盛不衰。  相似文献   

18.
想象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从事各种艺术活动的人们要借助想象的力量才能完成。对于声乐学习来说也需要想象,想象能使我们尽快而准确地掌握各种歌唱方法,更好地表现作品意境。  相似文献   

19.
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歌唱是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有机结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歌唱的外部动作和技术技巧的设计和运用,一是要弄清它与表现歌曲情思的关系,把握好声音律动和歌唱外部动作的指向性和知觉联想性,让观众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反复转换,从感官享受与精神享受相统一的高度来正确深刻领悟歌曲的音乐美;二是要以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需求与歌曲所表达的人的欲望和意向之间的关系的正确深刻理解作为内在依据;此外,还要从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和哲学的角度加以审察和协调。  相似文献   

20.
歌唱表演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很深的文化修养、音乐素质及演唱技巧.文化是音乐作品的诠释底蕴,音乐素质是表现声乐作品完整性的基本保证,而声乐技术只是声乐作品的展示工具.良好的声乐艺术表现取决于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声乐演唱中,心理准备的充分与否是决定一个歌唱者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心理素质的好坏取决于个人文学修养、音乐素质、技能技巧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