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自然的内在价值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在价值概念的分析,指出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是误把自然物的合生态规律性当作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目的性,并由此认为自然存在物具有主体性,有“泛主体化”与脱离实践之嫌。内在价值是人类所特有的并包含于人的本性之中,是人的实践能力的自我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提出对于我们超越传统价值观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然内在价值是环境伦理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对“主体、目的”的人学剖析,不难发现,价值主体的属人性、人类目的的自为性之特征证明集中于“自然享有主体性、目的性”从而自然具有内在价值的看法具有虚拟性。自然内在价值只是一种语义的借用,它是一种情感表达,而不是事实表达。  相似文献   

3.
论德性的意义和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当今这个高扬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 ,我们绝不能忽视德性的价值。德性作为精神性的内在品质 ,具有思想的功能 ,是一个人的灵性生命成长的“活泉” ,也是生命力的“启动器”和自我规范的“自动器”。德性作为一种价值原则 ,具有终极性 ,是提升生活原则和生活价值目标的内动力。德性作为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导向性 ,对于引导知识的合理应用、法律的公正实施和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 ,都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从德性特征的分析中 ,可引出德性的内在价值和外在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照一般人的观点,任何事物的价值要么就是其商业价值,要么就是其使用价值.换言之,脱离人类价值主体的“价值赋予活动”,客观事物自身是没有其内在价值的.而我们则试图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提出挑战.我们试图论证,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在它所具有的所有价值属性中,至少有一些属性是不依赖于人类的“价值赋予”活动而存在的,而是内在于事物自身的.从这个元伦理学立场出发,我们还将引申出一个规范伦理学的结论,即对于事物内在价值的尊重,应当成为我们和事物打交道时一个不可被还原的“可被否决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道德形而上学的价值主体——先秦儒家“仁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始终是先秦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性话题之一.孔孟认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当从人之"行"(实践)的内在特性来理解,而"仁义"就是人类实践的内在特性."仁义"的命意涵潜在人的生命活动的自身肯定性中,其实质在于人是依据本己的应然尺度而自我规定、自我支配的,所以,人原本就是自我立法的价值主体.然而,一个能够自我立法的价值主体,其必然具有不可析解、不可还原的自身完备性,而对价值主体的自身完备性的证明构成了儒家"人学本体论"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价值”是事物对人类有意义的存在。因此,不能离开人来谈“价值”,“法的价值”更是如此。因为法律作为人类社会制度的一部分,离不开人类的活动,并集中表达着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的目标。还因为法律的价值离不开人的价值,它是人的价值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实现其他价值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为工具,它没有自己的目的,人的目的,即对正义的追求,也就是它的目的。所以,不能离开人的价值谈法的价值,只有与人的价值融为一体,只有在实现人的价值中,法律才能显示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佛都市圈最具影响的岭南民俗——行通济,从命名到桥俗都证明通济桥是民俗的核心符号与行为媒介,而且表征着民众对和谐价值观的真实呼唤。“通济和谐”被写入“佛山人精神”。以及该民俗所释放的强大感召力,表达了广府民众对个体内在和谐、自我与他者和谐、个人与社会和谐的诉求。基于该民俗具有渲染喜庆气氛、润滑人际关系、强化社会认同、发扬优质文明的价值功能,有必要继续开发并激活共同的民俗文化认知.使民众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强化它在构建和谐佛山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然内在价值理论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理论。从它被提出开始,便遭到多方诘难。自然是否真的具有内在价值成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将诘难归结为四个方面,并从诘难与反诘难的阐述中突显两派之争的实质,阐明自然内在价值理论的内在困境在于其依然无法走出主客二分的窠臼。尽管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遇到困难,但其意义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9.
“知识就是力量”是身处21 世纪的我们从小就熟知的一句口号,也是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的 重要理念。通过追溯“知识”这一概念的历史变迁,分析其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所展现出来的不同形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 于知识和人才的重要作用的指示,进一步诠释“知识就是力量”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三重本体论内涵及其在当今时代的独特 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学术界注重研究的是生态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生态文明价值,相对忽视其生态文明观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一致性。本文试图从科技与生态危机间关系的理论价值、变革生产方式的实践价值、人类中心主义的精神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该派的理论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作为价值主体,认为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非人存在物只有在满足人的需求后才具有工具价值,而没有内在价值。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把一切当成是谋求政治权力和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手段,其结果是弱者利益、未来人利益和自然价值在政治过程中被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政治价值观,明确各参与主体在相关领域的价值取向,找回政治参与的目的价值,为危机的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做出价值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系统整体性、有机性、多样性,不仅提供了一幅和传统的机械论自然观迥然不同的世界图景,而且在这种生态世界观的内部孕育了一种强调生态的工具与内在价值同在的价值观。生态哲学与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已经证明,生态学是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现代生态思维为传统的价值内涵进行实质重建和拓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海南黎族习惯法价值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族习惯法形成于黎族在干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从黎族习惯法中不仅可以看到黎族人民对本民族社会内部、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秩序价值的追求,其对待非婚生子女的态度以及“赔命价”制度凸显了其对效益价值的重视。同时,黎族习惯法中所蕴含的正义、民主价值从执行者的公正无私以及人民群众对审判活动的民主参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的价值不仅是自然的工具价值,更多的是它的内在价值,它的存在有自身的善和目的,对人自身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正确理解自然价值的内在意义对于我们现实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人龙舞”的起源、结构、功能特征和价值意义.研究发现“人龙舞”具有中原“龙”文化和海洋文化双重特征.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功能、人的社会化功能和健身娱乐功能;其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强身健体、推动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自然价值观在传统自然价值观与现代自然价值观的基础之上通过融合、吸收二者的思想 ,引入现代生态学理论 ,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自然价值观 ;整体有机论是后现代主义自然价值观的核心 ,后现代主义将其作为挑战现代机械论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反对现代世界观的将人凌驾于自然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强调人与自然相同一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顿对自然价值的论证逻辑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自然中心主义、价值与事实等同和对自然价值客观性的证明等三个环节.自然价值具有价值和事实双重内涵,自然价值论具有伦理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品性,它存在着价值本体化的思路,其存在论基础是近代哲学的二元论.人与自然界之间伦理关系的基础不是一个客观事实,而是由人确立的,它在本质上是人在实践中为人和自然界确立的一种价值论地位.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顿在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生物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中心论”的自然价值论,它充分地体现了人类在其中的地位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罗尔斯顿在自然价值论中对人类采取了“双维度”的定位,既肯定了人类主体在自然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高于一切主体性价值。自然价值论对我们在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价值意识取向决定着人类的行动。自然内在价值是人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反思而得出的一种新兴伦理学范畴。自然价值论的宗旨是通过肯定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界之间具有必然的伦理关系,把传统人类道德原则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调整人类不合理的行为活动,缓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约束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改善人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