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嘉靖文坛逐渐弥漫复古格调,戏曲领域则呈现出承前启后的特性,康海、王九思等关中文士,伴随南北取士的时代背景,身兼复古流派的前七子成员和曲家的双重身份,立足文统体系展开曲论探究,折射出北方文人的典型戏曲观念,既浸染关中地区的雄峻之气,又流露出其时盛行的复古痕迹,无论文坛和曲坛都皆有别样风格,是解读嘉隆曲坛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晚明以来,人们多以嘉靖前后为界,把明散曲发展史分为前后两期;或再将“前期”一分为二,构成前、中、后三期;这两种划分都较粗略,难以清晰地揭示明散曲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作者在进行明散曲作家个案和群体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明代社会文化、时代思潮等相关因素,认为明散曲的发展演变可分为过渡期、低落期、复兴期、鼎盛期、继盛期等五个时期,并论述了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这样划段分期的理由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初诗坛与明七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明代七子派,是指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以及追随他们的那些作家。前后七子统治文坛达百年之久,是明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后七子之后,公安派、竟陵派先后崛起,对七子派进行攻击,陈子龙等云间派起而捍卫。不久明亡,而攻击与维护七子派的斗争,仍在清  相似文献   

4.
正《明世宗实录》凡566卷,起正德十六年四月,讫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始修于隆庆元年四月,由徐阶任总裁。神宗即位,改命张居正等续修。万历五年八月修成。是书记载了嘉靖一朝的诏敕、律令、礼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大事,是后世人们了解和研究此段历史最为系统、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并且该书也得到了后世史家极高的评价。清代学者徐乾学曾对明诸朝实录给予概论,认为"明之实录,洪、永两朝,最为率略。莫详于弘治,而焦芳之笔,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36-143
王越为明朝成化、弘治时期著名军事将领,其传记详载明朝各官修、私修史书。诸书所载王越传记,选取事件不一,褒贬各有侧重,众史家对王越的态度亦有矛盾之处,这是明中叶政治生态发生变化的反映。明中后期,北疆形势错综复杂,宦官专权屡次上演,这些问题始终影响着明中后期的史学家,进而影响着王越个人史的书写走向,呈现出一种矛盾与复杂的态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  相似文献   

6.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文人士大夫普遍有着学仙慕道的心理情结。弘、正士人对道教道家文化的崇信与舍弃,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本文以"前七子"集团的著名诗人郑善夫为重点考察对象,借以描绘出明中叶士风文风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从《武功县志》的编纂义例探究康海的方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曾与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王九思、、徐祯卿、边贡并称为“前七子”,著有《康对山先生集》、《(氵片)东乐府》以及杂剧《中山狼》、《王兰卿》等。《武功县志》是其撰修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志书。 康编《武功县志》,成于明正德十四年秋。吕经野、何景明先后为该志作序,盛称“绪理要会,粲然明备”,“覈事显义,用昭劝鉴”,堪称“志之良  相似文献   

8.
田澍 《学术月刊》2012,(6):147-154
明朝中后期的改革不是始于传统所认为的万历初年,而是始于嘉靖时期,因为永乐之后的正德、嘉靖之际出现了由大礼议而引起的明朝最彻底的一次人事更迭。新君嘉靖皇帝与"大礼新贵"张璁等人组成了全新的人事格局,开启了明朝真正的改革,对百余年的弊政进行了尽可能的革新。而隆庆、万历之际政局的演变,仅仅是一般性的皇位更迭,并未出现政局的巨变。张居正担任首辅后,尽可能效法嘉靖革新,以遵循成宪和综核名实为主要施政特点。一方面,在嘉靖革新基础上有部分的推进,如一条鞭法的推广和推行考成法等;另一方面,对一些重大难题无力作为,如沙汰生员和裁减宗室禄俸等。只有以此为视角,才能认清张居正对嘉靖革新的效法与继承。也只有如此,才能有理由说张居正是明代改革家。  相似文献   

9.
明代弘治年间崛起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和嘉靖年间复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相继称雄于文坛近百年之久。对于他们勃兴文学复古运动的群体形象,历来文学批评家大多以“拟古”二字加以概括。然而,叶燮、王渔洋等人,却在心平气和的再三审视中,看到了七子派的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有得与失的两面性,认为在反对“剽窃摹拟”、尊重创作个性方面,王世贞等人的诗评“间有大合处”。虽然他们对七子派文论中的“大合处”缺乏系统性的阐述,对其“间有大合处”的动因缺乏深刻的剖析,但却开启着人们深远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明代文学文献(如选本、诗序等)使用了"盛明"这一明代文学术语。"盛明"既是明代文学分期术语,又是明代文学批评术语。作为明代文学批评术语,"盛明"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鸣盛"意识的产物,具有"政治盛明"的含义。同时,它亦具有"文学兴盛"的含义,标示了一段明代文学兴盛的时期。"盛明"作为明代文学分期术语,起于弘治初茶陵派兴起之后,而迄于万历中公安派兴起之前。从反映明代文学发展阶段性来看,"盛明"同"明代文学的中期"相比,用语更简明,表意更丰富。我们未尝不可将它与"初明"、"晚明"组合起来,用于研究和教学。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导致了贵族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变化。其一,各国国君先后称王,国君称号的变化导致嫡庶妻等级婚制名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君嫡妻由夫人改称王后;其二,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了嫡庶妻等级婚制功能的变化,除嫡长子继续承袭王位外,余子一般不能再分到封邑,失去了原来的大宗地位,既不能“有采以处其子孙”,也不能再世卿世禄了。其三,官僚制度的建立使嫡庶妻等级婚制也呈现出爵制、品级的官僚化特征,以秦国最显著。其四,以官僚制度、郡县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王权的加强使列国出现太后摄政现象。  相似文献   

18.
霍然 《西域研究》2006,(4):93-99
我国西部自北朝以来发生的民族大融合及因之形成的西部审美观,已经渗入唐人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亦即唐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盛唐美学思潮的全面展开,与北朝西部审美观的深远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此乃中国美学主潮在封建社会顶峰形成“盛唐气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9.
在 跨 国宪 政 的 比 较 研 究 中 ,存 在 着 两 个 必 须 克 服 的 障 碍 :一 、把 美 国 标 准 绝 对 化 ,而 忽 视 其 他 国 家 的 历史社 会 环境 、法 律背 景 和其 他替 代问 题 解决 方案 的 直接 影响 和 可能 的副 作 用。 二、假定 每 个文 化 体 系 是如 此 唯 一 ,并与世 界 共同 体截 然 不同 ,以 致认 为科 学 家所 发现 的 它们 之间 的 任何 相似 性 都显 得毫 无 意义 。 对于 比 较 政 治学 者 们 来说,他们 的 关键 问题 就 是在 比较 研究 中 如何 平衡 共 性与 特性 ,认 识 清楚 在哪 个 层次 上具 有 共性 ,哪 个 层 次 上具 有 特 殊性,并且 必 须时 时提 醒 自己 ,什 么样 的宪 政 体制 最符 合 特定 社会 的 需要 。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过程与邓小平经济理论形成与深化过程是一致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有五个重要的里程碑,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会议公报,十二届三中全会及《决定》,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十四大和十四大报告、十四届三中全会及《决定》,十五大及十五大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