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历史小说”是以与“用艺术手段再现历史的真实”的逻辑小说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重构自己的言说机制和价值系统的,其“非正史”的叙事立场,不仅表现了写作“新历史小说”的“新写实”和“先锋派”作家们新的历史观念和审美倾向,也折射出了这些作家面对当代生活的边缘心态。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历史小说的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的历史小说中体现出的历史观与审美观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不同时代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的主流观念是讲述革命历史的“革命历史小说;”80年代前期的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是反封建;80年代后期的历史小说体现出一种文化历史观;此后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在当代历史题材小说中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新历史主义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思潮消失后,它对近来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继续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5.
论新历史小说的话语意义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观念、导向、叙述形态三个方面切入文本,全面论证了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从而总结出新历史小说的话语意义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根本区别,主要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在新历史小说中被彻底颠覆,革命叙事呈现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沉落等景象。这表现了开拓独特的历史生活和揭示崭新历史精神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影像或幻想,其颠覆性破坏也给以后的小说提示着警惕。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历史小说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说三个问题:其一,历史小说应是以作者记忆前时代的真实历史人事为骨干题材的拟实小说,其外延排除各种表意之作和再生小说;能作此区分,才能避免对历史小说的跨元批评。其二,新时期历史小说在创作方法上大都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及拟实性浪漫主义,这不是作者的文学观念守旧,而是历史小说品格使然;现实主义,或与浪漫主义结合,为历史小说创作展开永无止境的艺术空间。其三,现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不是故事的河,而是生活的海,内容必须大量虚构,滥造历史的可能性因而大增,历史真实具有显著的"似是而非"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特别正视历史,熟悉历史,注重"似史"真实性,才可能写出既像历史又超越历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2.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作家们在演绎历史的同时,常常借助于历史来反观现实,寄托广大民众的政治理想,表现了与封建正统思想判然有别的民间意识,具有鲜明的"平民化"的思想倾向。明代历史演又小说纠正了讲史评话偏离历史真实的弊端,并努力使历史演义小说向雅俗交融的方向发展,呈现了社会生活容量不断扩大、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艺术描写日趋细密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3.
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出现与繁荣,是时代的需要与作家群体文化自觉的自然体现。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李自成》《康熙大帝》《清明上河》分别代表着长篇历史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牵涉到我们的文学作品对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表现方式与文化立场问题。《李自成》获得时代的厚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是他长期的艺术积累与思想准备,一方面是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大历史与小历史及其互动问题成为文学发展的新命题。真正代表新时期以来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突破成就的不再是姚雪垠,而是凌力、唐浩明、二月河他们。他们因为思想解放而不断超越历史,使长篇历史小说的表现方式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表现。进入新世纪之后,高有鹏的《清明上河》则意味着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再一次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以风俗描写与历史文化生活再现为标志形成的文化生活的不断复原,历史文化的艺术表现方式表现出民族文化自觉的成熟品格。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新历史小说是新历史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女性新历史小说具有西方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渗入的痕迹。历史真实的女性想象、历史的日常生活化描写、女性命运的忧思、女性个体生命价值的凸显等是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明显特点。女性新历史小说让我们得以打量到女性维度的历史,得以观看到被遮蔽的历史真相,但其在短暂的鼎盛后也渐渐归于沉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为基准,对照当代的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著作,发现它们在对小说内涵的理解、古小说特别是历史小说的文类归属以及小说的源流等问题上,既有悖于鲁迅先生的本意,也与历史事实不符;通过对《穆天子传》《燕丹子》《吴越春秋》等古小说的分析,认为应该将汉代看做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期,将历史小说看做中国最早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思想文化运动质疑和否定了文载历史的真实性,使中国传统小说依靠历史而产生的合法性出现了理论危机。周作人等新文学倡导者适时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和理念以及哲学的思辨求真精神,为小说的合法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通过“黑幕小说”批判事件使之得到确立。中国现代小说观念努力欲摆脱对历史的依附和依赖,但现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史传传统的巨大影响,仍不断推动着现代小说向“历史”复归。  相似文献   

17.
<将军底头>和<迷舟>分别是施蛰存与格非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比照之下可以看出,两部作品在情节结构、角色设置、冲突模式以及人物心理分析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在讲述历史事件的方式上,都侧重于对人物内心世界以及潜意识活动的展现,从中也可以看出新历史小说与施蛰存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一部信史,却体现出一定的小说色彩,对此历代学者已达成了共识,它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梦兆预言、灾异祯祥和奇闻逸事。其实历史和文学在叙事职能上是相近的,由于司马迁采用口述历史作为史料来源,用“好奇”的审美观来择采史料,并继承了先秦史书中的文学虚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这都使《史记》呈现出一定的小说性,但并不削弱它的史学价值,从其小说笔法中我们同样能获得历史信息。《史记》所以杂用小说笔法,有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良苦用心,也寄寓着司马迁发表一家之言的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时期的一位代表性女作家,走向历史是铁凝在转型时期选择的策略.她在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和《笨花》中,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角度阐释女性的历史命运.以世俗化的日常生活情态解构历史,同时还原和建构女性历史.她采用女性的言说姿态,体现出女性历史叙事的主体性,描绘了女性视角下独特的历史风景,率先完成了女性作为“人”和作为“女人”的双重主体价值的建构,为思考历史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茅盾前期小说理论批评的核心是现实主义,有着明确的社会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其"为人生"的小说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宽与窄的变化,而以窄化为总的演进趋向;其小说"技术的理论"以三分法为基本构架,建构小说形态理论,而以"真实"、"典型"为指归;其"有意为之"的小说创作论,推崇社会学式的理性分析.这些方面共同形成了一种系统的"茅盾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