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学术期刊编辑应在抵制学术腐败中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学术腐败现象,提出了学术期刊应在构建规范化的编辑出版机制中,加强学术规范,提高编辑学术素养,强化管理,严把审稿关等措施,使学术期刊编辑在抵制学术腐败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术腐败现象,提出了学术期刊应在构建规范化的编辑出版机制中,加强学术规范,提高编辑学术素养,强化管理,严把审稿关等措施,使学术期刊编辑在抵制学术腐败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术腐败探源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术腐败是指学者和学术界在学术活动中有意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而出现的不道德行为和欺骗行为。目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的功利化、学术评价的非理性化、文人相轻、泡沫学术等方面。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学风建设,阻碍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既危害社会,也危害个人。学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遏制学术腐败的策略是既要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揭露、惩处和预防学术腐败的发生,也要重建学术规范、创造有序的学术环境、塑造良好的中国学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和培育学术科研人才的重要平台,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学术期刊伴随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目前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审稿选文缺乏健全的制度保证;办刊主体的行政化;编排规范不当导致以人取文,也导致读者看人读文;因科研评价机制不科学所致的学术腐败使学术期刊深受污染;经费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学术期刊宗旨,必须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整治:(1)加强审稿选文的制度建设;(2)实行实职主编制,扩大主编与责编的自主权;(3)改革编排规范:增加编者按(重点论文导读)与作者自述的"课题价值"与"创新点",取消"作者单位"与"作者简介";(4)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加强学术腐败惩治力度;(5)创办多家学术批评专刊,改革学术期刊评价方式;(6)明确学术期刊性质和经费来源及额度,确保经费足额到位。  相似文献   

5.
学术腐败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学术腐败现象在学术界已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的表现是多种形式的 ,主要表现在学术“市场化”、学术“官僚化”、虚假科研、学术霸权、学术泡沫及低水平重复等方面。而引起这些学术腐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 ,管理制度、学者的学术道德、学者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学术期刊的管理制度、学术腐败的惩罚力度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学术腐败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买卖学术资源、学术贿赂、唯亲排异等主要表现。学术腐败不仅严重危害学界本身,而且间接危害整个社会。学术腐败的发生,有学术主体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根据学术腐败的成因,我们需要从制定统一而完善的学术规范体系、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改进学术制度安排这三个方面来治理学术腐败。其中,改进学术制度安排是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和社会学术评价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非学术因素干扰,给正常的学术发展造成危害。学术腐败是以牺牲学术为代价的;各种形式学术评价中的腐败,是以良知的缺失与文化的损害为代价的。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不仅对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守土”和“把关”职能,而且其编辑活动“延迟选择效应”的存在也给作者的学术创作以潜在制约和影响,学术期刊应当成为一道抵制和消除学术腐败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术腐败现象频繁有着深刻的学理根源。在以效率取向学术制度安排和公权力渗透学术研究背景下,部分学术共同体蜕变为“学术特权利益共同体”,以知识/权力共生的双面形态左右学术研究的运行轨迹,垄断学术资源和破坏学术民主;大学独特的“单位制度型学术”,形成“保护一束缚”二重机制,极易滋生体制内学术腐败;权力场域和利益博弈的强势存在,是学术腐败的深层制度诱因。为此,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自治和自律、重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理边界,协调权力和利益、构建高效清廉的学术同行评议制度,克服学术研究目的的伦理模糊、强化学术腐败的伦理矫治,是治理高校学术腐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学术腐败是指学界一些集体和个人为谋求个人和小团体私利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活动中采取的种种非理性和不规范的行为表现。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 ,不利于学风建设 ,弱化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0.
学术腐败直接破坏和吞噬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资源,即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软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学术腐败涉及学术制度、学术规范、学术品质等问题。组织管理层面的学术制度及其规范、个人活动层面的学术道德和及其品质、以及学术研究的三个基本特性,是重振我们的学术道德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中国期刊虽然在数量和效益方面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作为产业仍然还比较小,主要表现在期刊人均市场占有率没有增加,期刊尚未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经营模式仍然以传统发行收入为主,真正进入市场、实现商业化运作的期刊很少,党政部门办的指导类期刊和教育学术类期刊举步维艰。社科类学术期刊面临的困境可归纳为:发行量小,经费短缺,学术期刊的行政化、“趋同化”现象,学术腐败。社科类学术期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重新定位、区别对待,使纯学术刊物成为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发布的平台和媒介;发行量大的品牌期刊则可以转为文化企业,完全采取公司制运作模式。学术期刊未来的类型选择,最大的可能性是经营性的非赢利组织,其过渡时期的发展模式应明确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2.
学术造假的表现、性质及法制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造假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出现了新的特征。从本质说,学术造假即是学术腐败,可视为社会腐败的延伸。要从根本上遏制学术造假,净化学术风气。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高校体制和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期刊中学术腐败的主要表现,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刊物用稿角度提出了遏制学术腐败的对策:加强编辑自律,提高识别学术腐败的能力,完善审稿制度,开展学术制裁。  相似文献   

14.
论学术腐败的表现及其危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术腐败是指学界一些集体和个人为谋求个人和小团体私利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活动中采取的种种非理性和不规范的行为表现。目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一体化、学术研究的功利化与商业化运作、学术评价活动的非理性化、文人相轻与学术的不公平、泡沫学术和泡沫教育等方面。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学风建设 ,弱化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 ,既危害社会 ,也危害个人。  相似文献   

15.
论学术腐败及其治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学术腐败是指学术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和欺骗行为.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学术腐败表现为多种形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治理.  相似文献   

16.
整治偷袭剽窃、低水平重复、学术评审失去公正等学术腐败现象的措施 ,一是夯实道德根基 ;二是重在制度创新 ;三是依法打假治腐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学术期刊在学术、知识与思想的生产与传播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决定了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论文集模式”一统天下,缺乏学术批评和学科评论,高校系统刊物存在着严重“自留地化”现象,被强令推行的现行高校文科学报系统的注释模式很不合理,非学术化因素对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普遍的压力。学术刊物作为学术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集散地,事实上掌控了学术权力,因此在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中,编辑应当格外珍惜这份权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的同行专家评审机制。目前学术失范问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夸大注水学术荣誉、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数据作假、注释作伪、低水平重复。在推进学术规范方面,学术期刊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术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其表现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治理困难。本文试着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着重分析其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探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以其对高校学术腐败的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界的繁荣建立在数量而非质量基础上,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呈泛滥趋势.期刊编辑应该坚持在初审阶段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及时反馈稿件信息,鞭策作者避免抄袭剽窃行为,激励学者追求独立创新精神.学术编辑还应提高学术洞察力与自身道德素质,当好监督学术不端、引领推进学术的“学术警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