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必须改革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黄安年教授一样,王宁教授是今天出席会议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明明意识到我们的呼吁不一定起作用,但还在呼吁。这么多年,王宁老师跟王建民教授都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主任,经常被人评估,也评估别人,两位都对此深有感触。王宁老师还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的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王老师是一直在体制里发出不同声音的人。王宁老师提出不要太悲观。但我个人觉得,还真不能太乐观。现在看,尤其是高校系统非学术因素对于学术的干预,特别是权力、金钱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不是越来越弱,而是越来越强。这确实是个叫人忧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玉圣 《学术界》2001,(3):124-129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 ,只要是在北京 ,“世纪中国”网 (特别是“世纪沙龙”)我是每天必上的。因为我觉得它为读书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增进沟通和交流、加强了解和理解的新的公共学术平台。我从“沙龙”上网友丰富多彩的文章以及网友对我的文章的回应和批评中 ,受益良多。也正因为如此 ,我本学期在北师大历史系新开设的“史学评论”课中专门向学生推荐的四家文化学术类网站之一就是“世纪中国”(另外三家分别是“中华读书网”、“学术的境界”和“中国学术城”)。这是题外话。我在这里要回答的是刚刚从“世纪沙龙”上读到的署名“南水”先生的文…  相似文献   
3.
4.
1859年的约翰·布朗起义,是美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事件之一,马克思曾在1860年1月高度评价说:“现在世界上所发生的最大的事件,一方面是由于布朗的死而展开的美国的奴隶运动,另一方面是俄国的奴隶运动。”①然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国内目  相似文献   
5.
一、我的遗憾 我总是感慨:自己与罗荣渠先生没有缘分,或者说有一点缘分,但远远不够. 22年前,即1985年,大学毕业考研究生时,我报考的是北大历史学系欧美史专业美国史方向.因导师齐文颖教授到牛津访学,故招生事宜由罗荣渠教授代办.罗老师那一年招的是拉美史方向,曾一度想把我转到拉美史,而且来复试了.记得复试时有三位主考官:中间是罗老师,两边分别是林被甸老师和何芳川老师,结果我复试得一塌糊涂,最后仍回到美国史,与罗老师也就失之交臂了.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4年,天津市语言学会即已公开批评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的学术剽窃行为,但沈不思悔过,反而状告侵犯其所谓的“名誉权”。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居然偏听偏信,在2005年5月30日判天津市语言学会败诉。这是一起令人十分震惊的错误判决。据我们所知,沈履伟为了谋取教授职称,出版署名“沈履伟著”的《求是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这本书与周宝珠、吴云等人1982~1998年发表的14篇论文全文雷同,其中包括不认识沈履伟的周宝珠教授1982年论文1篇,不认识沈履伟的吴云教授、成其圣先生分别和董志广合作的论文5篇,董志广申报副教授的…  相似文献   
7.
编者说明:学术集刊,即中国内地编辑和出版、以书代刊式、连续性的学术出版物。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此类学术集刊约有四五百种。这些学术集刊,因为用的是书号,按图书形式出版发行,故在各大图书馆一般未按照学术刊物归类收集。在现有的文摘类刊物(如《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系列)、索引类期刊(如《全国报刊论文资料索引》等)以及南京大  相似文献   
8.
“学者研究”从本期改版为“当代学术史研究”专栏。改版后,本栏目将既继续对当代一流学者作个案研究,又对当代学术争鸣、学术流变、学术现象作宏观扫描,且特别注意将个体学者的研究置于宏观的学术史背景之下来进行。对学风文风问题的关心和讨论,是学术界、教育界近来最引人注目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期发表周祥森、杨玉圣、张伟然、井建斌、杨守建诸先生围绕《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而开展的热烈讨论的专题文章。这些讨论虽说围绕一本新书而展开,但所涉及的主题和问题却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较强的现实性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杨玉圣 《学术界》2002,(1):16-17
作为一个学界中人 ,只要是以学术为业 (无论是从事高校教学还是科学研究 ) ,都应坚守基本的学术伦理 ,这是不言而喻的常识。所谓学术伦理 ,就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 ,举其要者 ,如充分尊重前人和他人的学术成果 ,通过注释、征引等 ,在有序的继承和创新中推进学术。身为学者 ,至少不能在著书立说中出现抄袭剽窃的问题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坚守学术伦理 ,是一个学者之所以能成其为学者的道义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铁映院长不久前在《关于学风问题的一些思考》中提出 ,“学问可以高低并存 ,学风却不能正斜共处” ,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2005年4月6日发表了该报记者李健的新闻调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明文规定博士生发论文,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据报道: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明文规定,研究生发表论文时的署名排序——硕士生发表论文时,导师原则上是署名第一作者;博士生发表论文时,导师必须是署名第一作者。这种用学位委员会的名义,强行规定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论文发表时必须导师署名第一作者的情况,似乎以前还不曾有过。本来,对导师与研究生联名发表文章的情况,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如果某课题的研究,确实是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完成的(比如,导师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