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口城市化不仅是城市人口在一国总人口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而且是人口在各个不同规模的城市中的比重不断变动、重新分布,走向均衡化的过程。总的来看,世界人口城市化有大城市加速增长的趋势,而中小城市则不同程度地缓慢增长,甚至停滞。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再生产转变过程中,由于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致使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的一种人口现象,这也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人口发展趋势.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达到7%,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0%时,就称之为老年型人口.如果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15%以上,则称之为超老年型人口.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成为老年型人口,其中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口群体已达到严重老化程度,如西欧的法国、联邦德国、民主德国、英国以及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其中瑞典1988年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8%,号称世界第一“老人王国”.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的人口出生率还比较高,老龄化问题尚未出现,但也有不少国家人口老化现象已露端倪.我国1982年65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3.
回族在西南地方史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人,四川和贵州两省回族人口各约10万人左右,云南回族人口近45万人。西南地区共约有回族65万人,从回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来看,仅次于西北地区而居全国第二位。回族是个散居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主要和汉族杂居,而在西南,则和更多的少数兄弟族杂居。这是西南回族分布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还伴随着一个条件,即西南汉族分布多的地区,也是回族分布多的地区,彼此呈正比地杂居着。第二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总和受教育年限、总和就业年限指标测量目前劳动力潜在的供给特征,并应用微观人口仿真模型分析了近期内供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和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未来5-1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结构处在变化转折阶段,变动趋势是:供给规模增长将转变为惯性增长;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老化趋势不可逆转且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历届人口普查资料及各类有关调查和文献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离婚率的变动趋势同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新疆几个主要少数民族人口的离婚率变动及其地区差异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索维吾尔族人口离婚率的变动因素及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研究对揭示人口空间分布的规律、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年以来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结合2000年以来重庆市各区县经济数据,运用人口分布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和耦合指数,分析重庆市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重庆市人口呈现出"总量升、比重降""渝西多、渝东少"和"一区增、两群减"的特征;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呈"一区高、两群低"的特点,耦合指数呈"一区降、两群升"的趋势;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不断提高,表现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县数量不断增多。为此,需进一步加强重庆市"一区两群"之间及其内部各区县人口与经济的系统分析、精准定位和分类施策,不断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考察了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彝族人口死亡模式的变动.研究结果显示(1)与1982年相比,2000年全国彝族15~65岁男性人口死亡率升高且与相应年龄组的女性人口死亡率的差距增大,并导致彝族粗死亡率下降幅度低于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粗死亡率的平均下降幅度;(2)通过对大量来自彝族地区卫生统计资料和经验性案例分析,发现非常规因素--毒品及其诱发的艾滋病、性病是形成近年来彝族人口死亡模式特殊变动的主要因素.为此作者提出了有效遏制毒品-艾滋病在彝族地区的蔓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东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的人口不但数量对比悬殊,而且其发展过程也各具特点。本文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以往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本省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比重变化及其原因;各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各民族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各民族在业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各民族的文化构成等五个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分析2002-2011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研究发现:皖江城市带各市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005年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占经济增长的份额均呈现缩小趋势;产业结构变动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M值与GDP增速、第二产业增速、第三产业增速具有一定关系,Z值、M值与产业结构变动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29省(市)2000—2011年的基础数据,对中国教育分布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教育基尼系数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教育分布日趋平等;中国教育分布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分地区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物质资本,而东部地区则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本。因此,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缩小教育分布差距以实现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有效匹配,从而避免实物资本积累回报率的大幅下降;东部地区由于已经具备较高的基础教育水平,则需要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培养高端人才,加大教育分布差距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各民族的人口构成、人口再生产特点、人口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和民族演变所引起的人口变迁,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剖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结构特征,并就协调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一人口变动研究的参照系,运用标准化方法,分离出生育因素对未来人口总量变动、年龄构成变动的分时间序列影响,以及其与初始人口构成的交叉影响,揭示出因生育变动而产生的人口总量和结构相对变动的分时间序列分布规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生育变动对人口总量的影响力在最大处得到持久保持,对人口的年龄构成影响却在65年后发生转折,像机械波一样“耗散”至消失,人口总量变动对结构变动的弹性也呈现周期性变动。此外,生育变动对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负担比的影响基本一致;但对劳动人口比重和社会负担比的影响,却截然相反。本文在现有人口变动研究的范式上做了新的尝试,并构建了一个核算生育水平变动在未来任一时点的人口效应的方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德昂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德宏、保山、临沧等州市,属于"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从全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德昂族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则逐渐降低;人口性别比例趋于平稳,人口婚姻状况稳定;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人口类型处于"传统型"后期渐向"现代型"迈进。从纵向维度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教育状况和医疗条件改善,生育观念转变,为德昂族人口变动注入了活力。从横向维度来看,德昂族人口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城镇化等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CHFS农户家庭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随年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而其各项消费支出随年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农村居民进入老年阶段后,衣着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下降趋势;食品支出比重、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比重在65岁左右出现拐点,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交通通信支出比重在60岁左右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在65岁之后保持下降趋势;医疗保健支出比重走势则较为复杂,在60岁左右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进入65岁之后先保持上升趋势,70岁左右转变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人口城镇化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不再以城镇人口比重而是以综合发展水平来衡量。对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综合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和停滞型。在空间分布上,除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以及山东省的济南市和青岛市等大城市外,其他城镇人口比重较高的地区人口城镇化综合水平较低。针对人口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下降和停滞的城市,结合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新型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城市引力场论的提出人类社会进入18世纪以后,特别是自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产业革命以来,城乡社区格局开始发生了根本性质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世界总人口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乡村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在1800年以前,上溯到人类产生城市以来的几千年,世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始终没有超过3%—5%。而从1800年以后至今不到200年的时间,世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便由3%增长到50%左右,大约每隔50年翻一番。目前,这种加速增长的趋势仍在继续。据有关方面的资料预测,到21世纪末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以及休闲服务消费支出占休闲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消费"闲化"趋势和休闲消费"软化"趋势;休闲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以及休闲服务业占休闲产业的比重也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国民经济"闲化"趋势和休闲产业"软化"趋势。其中消费"闲化"趋势和休闲消费"软化"趋势分别是国民经济"闲化"趋势和休闲产业"软化"趋势的原因。这一结论对预测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制定正确的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就业状况如何是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农村的劳动力能否正常地消化和转移对就业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在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农业所占的比重不论在总产值中,还是在总劳动力中都趋向下降,而工业和服务部门所占的比重则趋向上升。我国正逐步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要使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就要让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为此,笔者专门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为期2个月的调查。现将调查研究的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描述性统计方法及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县域失业率的县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县域失业率在空间上极不均衡,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县域失业率的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地区生产总值、迁入人口比重、老龄化程度、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失业率有显著负影响;而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非农业人口比重及丧失劳动能力人口比重对失业率有显著正影影;存在失业率的正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20.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的分布等.文章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78-2010年江西省县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间内全省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减慢.极差由22.52扩大至38.61,标准差由184.12扩大至38.61,变异系数和锡尔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从1978年的0.82和0.19分别增长至2010年的1.17和0.28.这说明江西省人口密度在研究的时期内离散程度、相对差距、绝对差异都增大.全省人口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浙赣线以北地区高人口密度区形成由点状分布逐渐演化成片状分布的结构特征且空间差异度程度在减小,浙赣线以南地区形成以赣州市为高人口密度中心整体人口密度较低的现状.1978、1990、2000、2010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个数分别占80.21%、78.02%、69.23%、68.13%,从而表明30年以来江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分布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