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茶的艺术     
韩士奇 《社区》2003,(6):60-60
茶是人们普遍爱好的日常饮品。喝茶人人会,沏茶未必人人懂。其实,如何喝好茶、会喝茶,也是一门学问。 饮茶首先要讲究茶叶。茶叶品种繁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和紧压茶五大类。绿茶色绿,汤色碧绿,清热明目;红茶是一种发酵茶,汤色红亮,滋味醇浓;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汤色橙黄,既有绿  相似文献   

2.
“清明”前后是新茶上市的季节。爱饮茶的人,特别讲究新茶的鉴别与贮藏。(一)新茶鉴别方法:一看形状。各种茶叶都有它自己的外部特征,但所有的品种都须看外形是否匀称,由此可以看出茶叶质量的优劣。二看颜色。即观察茶叶的色泽和茶水的颜色,茶叶的色纯而泽则优;杂而暗则劣。三闻  相似文献   

3.
在茶叶中,回笼茶、染色茶和日晒茶是劣质茶叶,在购买时要注意识别。 回笼茶。这种茶是将已冲泡过的茶叶,再晒干或烘干,冒充新茶出售。识别的方法是:取少许放入口中  相似文献   

4.
“粗茶”是指普通的茶叶,和新茶、名茶相对。以绿茶为例,绿茶以最嫩、最新鲜的茶叶为贵,但从营养角度来看,并非价格昂贵的新茶、名茶,一定胜过价格低廉的粗茶和老茶。新茶多为嫩芽,叶片秀薄,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物质,几乎不含茶多酚、茶丹宁以及茶多糖之类苦味物质,所以喝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近代九江茶市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 九江是中国近代闻名的三大茶市之一。九江茶叶贸易市场的形成和繁荣,有其历史的、地理的和社会经济的背景原因。 茶树的发现、栽培和茶叶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载,四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秦汉以降,饮茶之风日盛,茶叶也随着进入交换领域而成为商品。唐以后,茶树栽培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达十多个省区。茶叶逐渐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历代王朝对茶叶贸易极为重视,制定茶法,谓之“榷茶”。据《清史稿·食货志》载:“明时茶法有三:曰官茶,储边易  相似文献   

6.
杨旭 《社区》2014,(17):30-30
北京人爱喝茶。串门的一项重要礼节就是——沏茶,北京人也叫“沏水”。先放茶叶后放水叫“沏”,先放水后放茶为“泡”。其实北京人是爱好喝茶,而非乐于品茶。大碗儿、大口,咕咚咕咚的灌——尤其爱喝酽茶的,最爱“大把儿缸子”。过去还有人熬茶:先把茶沏上喝几遍,然后兑水倒进砂壶里大火熬,味浓色重。北京的茶具最讲究也不过是在茶叶罐、大盖碗儿、茶杯、大小茶壶上下点儿工夫。茶壶以小为贵,多为细瓷。  相似文献   

7.
人们经常在酒足饭饱后要喝杯茶,这很不利于脂肪肝的预防。吃荤菜之后不要立即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能与蛋白质合成具有吸敛性的鞣酸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毒害作用,从而引起脂肪肝。此外,还要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尤其要控制晚餐摄入量,以占一日总量的30%为宜;营养要均衡,食物安排要多样化,最好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食肥肉和动物脂肪。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合适的体重;坚持体力劳动和合理运动,增加肝内脂肪的…  相似文献   

8.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陆羽著《茶经》三卷,至今1229年了,是书驰名中外,所记种茶、制茶、品茶、茶具以及饮茶等方面,论述精妙,千百年来流传不衰,人民尊崇陆羽为“茶神”、“茶圣”。关于《茶经》研究不乏佳作,然对作者总结荆楚地区的茶叶生产和饮用经验几乎没有涉及,本文对前人所论不赘述,仅就作者及《茶经》与荆楚的产茶结合湖北方志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青 《社区》2006,(18)
1.喜欢喝新茶不少人认为新茶叶色鲜、味香、爽口,多饮对身体有益无害,其实错了,存放不足一个月的新茶叶有未经氧化的多酞类、酸类和醇类较多,多喝对胃肠会产生剌激作用,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加重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2.不吃酸菜曾流传着“癌症与酸菜有关”之说,因而人们怕吃酸  相似文献   

10.
在重心性与修为的茶道文化中,茶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茶叶、茶水、火候、环境并称中国茶道的“五境之美”。茶具的存在,是为了完成饮茶过程的礼仪风尚。用器的过程,即是茶的品饮过程,同时也是领受茶文化精神,内心深省民族传统意识的过程,这种精神正是通过茶器具在茶品品饮过程中完成礼仪的需要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11.
8家国家级的茶叶科研、教育、文化专业机构和社会团体近日联合倡议:鉴于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建议将茶定为国饮。他们在倡议书中指出,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喝茶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提倡“茶为国饮”,有助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拉动茶产业的发展。这8家机构联名呼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宣传饮茶的好处,使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茶真正成为大众饮料;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中因剧情之需要较充分地展现了元人的茶文化习俗 ,甚至元剧中店小二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早晨起来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元剧中提到鹧鸪斑、建溪茶等的名贵茶叶 ;饮茶方式或点或煎 ;酥签茶则体现出蒙汉结合的饮食习俗 ;戏剧中的许多故事便是在茶坊中开始的。宋元时逐客送客为“点汤” ,属于茶文化中独特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唐朝时社会上“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力”.唐朝饮茶之风盛行于世,茶叶不仅成为女子出嫁是的陪嫁品,而且还在唐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茶与婚礼的特殊形式——荼礼,延续至今.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  相似文献   

14.
唐陆羽《茶经》详细论述了种茶、制茶、品茶、饮茶之法,“于是茶道大行”。关于茶道和荆楚茶叶生产以另文讨论,本文仅就《茶经》与方志所载荆楚饮茶文化作些探讨。 一 中华民族素以炎黄子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炎帝即神农氏,又称烈山氏、厉山氏。在湖北随州市有烈、厉二山,其上有神农洞、神农井、炎帝庙、炎帝神农氏碑等古迹。炎帝部落在荆楚大地蕃衍生息,由于瘟疫流行,炎帝神农氏带领部落迁徙到鄂西北原始森林即神农架,采药治病。汉《神农本草经》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5.
石经寺的禅茶专指寺内饮茶文化及借饮茶所谈的禅机,并被历代所传承.其秉承宋代圆悟克勤所倡“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经明代高僧楚山绍琦禅师弘扬,遂在石经寺形成“煮茶夜坐共谈禅”的传统,并建议延续到现在石经寺新修禅茶坊中来.为了更好地彰显禅茶文化,对选择和加工利于茶叶发挥自身特点的好水进行了实验,摸索出制造便于泡茶的好水经验.  相似文献   

16.
居住在甘肃、宁夏、青海农牧区的回族,除了有使用三泡台(盖碗)饮茶的习俗之外,由于受到高原气候的影响,加上人文习惯、生活环境所需,还非常喜欢喝罐罐茶。因为当地的回族群众认为,喝罐罐茶有四大好处:提精神、助消化、去疾病、保健康。罐罐案所需的茶叶,一般是以中下等炒青绿茶为原料,经加水熬煮而成。因此,煮罐罐茶又叫熬罐罐茶。至于熬煮罐罐茶的茶具,通常使用一种表面看起来十分粗糙的土陶罐。这是因为当地回族群众认为用陶罐煮茶不走茶味,而用金属罐煮茶会变茶性。煮罐罐茶的方法比较简单,类似于煎熬中药的过程。即先在一…  相似文献   

17.
茶,本来产于中国,饮茶的历史也源始于中国,但在众多的中国古籍中却始终没出观“茶”字。非但是“六经无茶字”,连史记、汉书中也未发现茶字,直到隋后才逐渐普遍起来,至唐中叶陆羽(733~804)著茶经,就已能集茶事之大成。北宋时代,饮茶、斗茶、茶会,茗战之风在达官贵人中极为盛行,甚至连大臣皇帝也都论起茶来。宋徽宗赵佶(1082~1135)著“大观茶经”,蔡  相似文献   

18.
品茗与读书     
一缕茶香,一瓣书香,夫复何求?茶,清香扑鼻,给你提神醒脑;书,墨香轻飘,让你明理益智。坐在书案前,左手拿一壶,右手捧一书,神思随茶香和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我之所以将茶与书放在一起,不只是人们读书时喜欢饮茶,饮茶时爱读书,实际上这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当你将茶叶放到茶具里,冲上开水时,茶叶犹蜷,茶汁尚苦,茶水微浊,喝一口不得其中真味。当冲上第二杯水时,茶叶浮浮沉沉,逐渐舒展,茶汁微浓,轻啜一口,满  相似文献   

19.
“四看”:(1)条索松紧。条索紧结、重实的是嫩叶,质量好;粗松、碎散的是老叶,质量差。红茶、眉茶、烘青、乌龙等名茶扁平粗松、开口为次,条索紧结,重实为佳品。珠茶:细圆粒,重实为佳,长扁、松散为次品。扁茶以扁平挺直、结实为佳,短碎、弯曲、轻松为差。有些品种以白色茸毛多为上品。(2)茶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茶企要发展要壮大,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形形色色的“烦恼”,每个时期的“烦恼”的轻重、大小、类型也都各不相同。然而,纵观中国茶企20年来的发展情况,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矛盾、茶叶安全卫生问题以及缺乏正确的引导几乎是所有茶企共同的“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