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业经济的数据信息和研究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具有时间的变化。运用GIS技术能对林业经济信息进行时间维、空间维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和管理实现查询检索、形态分析、叠置分析、邻域分析、图像分析、应用模型分等功能。该文为利用GIS分析区域经济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 ( Geographical Inform ation System ,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 ,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 ,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 ,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 ,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 ,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到目前为止 ,地理信息系统已被成功应用在莱姆病、疟疾和丝虫病等媒介传播疾病的控制工作中 ,为探索病因、预测疾病高危区域以及制订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媒介传播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工具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数字高程模型,采用平面模拟方法参照120.89 m水位对哈尔滨市淹没风险预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哈尔滨市区土地利用现状空间分布信息,并用其将社会经济信息进行空间展布,对淹没区产业类型分布图和淹没深度进行矢量叠加分析,并依据经济信息进行淹没经济损失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淹没经济风险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道里区和道外区,其次为松北区、呼兰区和香坊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聚类分析,在GeoDa、STAR和PySAL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本研究利用东北三省2011年、2008年和2005年的市级相关数据,对东北三省区域物流与经济之间的总体空间差异、局部空间差异和空间格局演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旨在充分考虑相邻城市相互的关联因素,通过Moran's I指数、LISA分析和k均值空间聚类,定性研究、定量描述我国东北三省整体区域与局部地域结构与功能上的空间异质性,为促进我国东北三省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水平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房地产特征价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征价格模型是房地产领域有效的评估和分析工具,将其与GIS 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给评估人员提供决策帮助.在特征价格模型和GIS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多个案例的数据收集,建立了西安市住宅价格模型.以TopMap Desktop 6桌面地理信息系统作为GIS实现平台,对部分楼盘的物业价格、小区环境、交通条件等特征数据进行了专题图分析,研究了基于GIS的特征价格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县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施县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以实现区域土地利用最佳空间结构,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基于区位经济理论之上,综合反规划理论、弹性规划理论和环境生态理论,结合GIS软件,统筹考虑奉新县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对县域内建设用地进行空间管制分区及用地布局进行分析。结果:(1)反规划理论要求优先布局不建设区域,协调区域内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经济发展规划,对禁止建设区布局进行分析。(2)区域经济理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城镇工矿布局要求及江西省宜春市下达的规划约束性指标影响着奉新县允许建设区内建设用地发展方向。(3)在允许建设区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理论指导有条件建设区的布局。同时最后得出限制建设区。(4)奉新县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面积分别为:允许建设区面积5 610.1 hm2,有条件建设区面积802.6 hm2,禁止建设区面积803.01 hm2,限制建设区面积156 773.7 hm2。研究结论:基于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之上,利用GIS,结合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对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得出研究方法对区域内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同步优化有促进作用,为区域建设用地的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校园”管理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 ,对校园的各种要素建立数据库 ,以专门的系统软件与数学模型对校园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可应用于校园设施信息管理、规划管理及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8.
GIS技术为考古信息的空间认识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考古学的应用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GIS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首先是构建于GIS信息处理平台之上的考古空间信息处理系统的完善;其次是应用GIS技术开展基于空间关系的考古信息的整合、分析;第三,是考古空间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和多模式输出。GIS与RS、GPS、WEB、VR等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将是GIS在未来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山地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学特征基础上,以山地城市——长寿区为例,基于自然环境、城市布局、空间形态的特点,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概括其绿地现状并指出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依据景观生态及生态规划的原理与方法,对本区域绿地系统进行防灾减灾规划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山地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山地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学特征基础上,以山地城市——长寿区为例,基于自然环境、城市布局、空间形态的特点,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概括其绿地现状并指出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依据景观生态及生态规划的原理与方法,对本区域绿地系统进行防灾减灾规划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山地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构建更具综合竞争力的城市群已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分析了粤港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政策选择与制度安排,认为加强物流合作、金融合作、信息合作、人文合作是推动粤港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技术溢出和企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技术溢出和企业集聚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的分析,提出了技术溢出、企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以解释区域经济的增长机制.在提出的全面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区域的生产率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技术创新对生产率提高产生直接影响,而企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和创新网络产生的市场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生产率提高产生间接影响,两种影响最终使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双刃性作用。依据高速公路基础设施资产形态的不同,将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界定为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流量和存量。通过研究发现,这两种不同形态的资产对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是不同的,这些流量和存量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影响其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高速公路基础设施贡献机理是评价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的先行。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大连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入手,认为大连与东北地区经济关系不协调,妨碍大连经济进一步发展。从理论上分析区域合作的意义,指出大连必须摒弃抛开东北地区独自发展的理念,走区域合作之路。政府应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建设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府主导型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提升大连城市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5.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机制及政策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协调,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使区域间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在地方利益割据的前提下,仅让市场力量"自然"决定和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的区域合理布局是不现实的。区域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区域经济问题而制定并实施的各种经济社会政策的统称,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表现。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范本,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政策,深化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最终形成既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又能够诠释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定量评估模型有两种:一种是事后评估引力模型,另一种是事前模拟评估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后者以美国普渡大学全球贸易分析项目建立的GTAP模型为代表。梳理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中GTAP模型的应用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比较静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整体经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和农业部门的影响,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各区域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中央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扩大,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增长同时所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可以从金融之于经济的影响角度加以分析。在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水平上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发展水平。但在现实中,经济增长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配合程度常常偏离最优形态,出现金融过度或金融不足的状况。据此构建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是金融体系不能与相应的经济增长水平配合。因此,从金融层面入手是破解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从高校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区域经济嫁接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二者嫁接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了应用性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实现优良"嫁接"的途径和方式,学校要在专业、人才、成果的应用性上做足文章,地方政府要宏观指导和科学管理,构建校企合作、交流和互动机制,以期通过对应用性高级人才的有效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山东省2000~2009年的统计资料,对其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10年间山东各市的对外开放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及东部其他省份对外开放度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山东省内也存在着空间分异,按照对外开放度将山东省17个城市分为四类,进而分析了山东省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省内经济均衡发展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