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江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镇江市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特色较突出、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旅游资源开发中也存在旅游资源区位不佳、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开发条件较差等问题.镇江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政府主导发展策略、新产品策略、景点组合策略、城市旅游功能完善化策略、区域旅游合作策略、特色旅游商品策略、多渠道投资策略等,以期更好地发展镇江旅游业.  相似文献   

2.
旅游节庆活动在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功能和塑造旅游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镇江市节庆旅游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拥有有利的发展机遇,但缺乏品牌节庆产品,市场化运作程度低,节庆的规范性欠缺,同时周边地区节庆产品对其具有很高的替代性。镇江应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大力开发节庆旅游纪念品,加强协作和联合,同时要注重营销推广,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推动镇江节庆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竞争中,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其文化底蕴的提升。镇江的文明建设不仅要融入沿江开发、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大潮流,更要有自身的地域特色。从旅游、城建、人力资源、城市精神、地产品牌等方面打造镇江沿江亲水生态文明,不仅符合镇江区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更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宜宾具有独特的僰文化资源,然而僰文化的旅游开发却一直陷于困境。本文结合僰文化旅游开发的探讨,指出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存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片面理解、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失衡以及资源开发方法单一等误区,提出解决途径和对策。强调对文化旅游及其资源的正确理解是文化旅游发展初期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策划旅游活动、进行景点设计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旅游规划应重视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润扬大桥建成后 ,镇扬两个旅游城市将连为一体。镇江的自然旅游资源最具优势 ,江、山、林、泉、洞为特色 ;扬州的人文旅游资源最为丰厚 ,古、文、水、绿、秀为特色。两市的旅游业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本文着重对镇扬联手开发古运河旅游风光带 ,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水文化是江苏地域文化的主线和特色。江苏的水文化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和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方面蕴藏着很大潜力。目前,江苏水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存在不均衡现象,苏南以水为特色的旅游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市场和影响,而苏中、苏北的水旅游资源在宣传、规划和开发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位居苏中的泰州,水旅游资源开发的做法可供学习和借鉴,该市合理规划和开发河、湖、湿地的旅游资源,水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居于主角地位。  相似文献   

7.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产业链条中不可忽视的特色旅游商品。镇江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喜人,但目前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严重匮乏。本文对滞后原因作相关分析,并从政策支持、建立企业、规范市场、培养人才和加强调研等五方面提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旅游,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在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开发中应重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阐述了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在旅游深度开发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边境口岸城市丹东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边境口岸城市丹东文化旅游产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丹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主要受需求因素和资源因素的影响,且资源因素影响程度大于需求因素;口岸因素、经济体量、住宿餐饮业等对丹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影响明显;政府教育支出与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最低;交通、通讯等资源因素在丹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论昆明旅游业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杨虹在旅游资源中,民族文化是一项最为珍贵的资源。在云南,它构成了整个旅游业的特色标志,也成为昆明发展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依托。作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昆明不仅气候温和,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更以绚丽多彩的...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5,(5):110-111
在对现有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分类探索适合矿产资源枯竭型、森工资源枯竭型和综合资源枯竭型等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将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有:博物馆模式、主体公园模式和综合开发模式。森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是:把森林依次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只有实验区内可以从事生态旅游活动;考虑到生态效应,保证森林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旅游者普及生态教育;将垃圾分类收集,统一处理。综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是: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强旅游从业员工的服务技能培训,重视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引进,不断美化城市环境,逐渐提升城市的整体旅游形象,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旅游产业优势,顺利实现向旅游业转型。  相似文献   

12.
把握城市步行街的文化脉络,打造得胜沙步行街的历史文化品牌,是海口城市文化历史沉积和持续发展的结果。如何摆正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如何使得胜沙步行街文化资源发挥优势,是深挖海口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增强城市文化历史特征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目前中小城市发展中“千城一面”现象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文化旅游及其资源开发刍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化旅游是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对不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散点化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概括、提炼、升华和整合的过程,它是文化旅游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顺应时代要求、经济受益、保护文化和提高旅游质量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墙蕴含着一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旅游目的地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城墙旅游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以大同古城墙旅游景区为案例,通过测量大同古城墙游客旅游感知情况,检验游客旅游感知维度与满意度、重游意向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社会人口结构特征的游客感知差异,旨在从游客感知视角评估大同古城墙旅游发展效力及其对大同城市转型及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进而从旅游业态融合、整体性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延续城市文脉等方面提出景区优化路径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姗姗 《国际公关》2023,(14):155-157
文旅融合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构建城市文旅新形象,应坚持以文促旅、坚持以旅彰文、坚持和合共生。借助移动短视频建构城市文旅新形象有助于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展城市旅游形象表达、建构城市旅游文化认知、打造城市旅游营销精品。各地应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城市文旅新形象。本文分析了移动短视频对城市文旅形象建构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短视频助力旅游营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俗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资源。西南民族风情区之一的四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已成为四川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四川省应当结合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形成最优的开发模式。同时,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在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中寻求一平衡点,为促进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契机。  相似文献   

17.
郫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县域内各类文化资源富集,分布广泛.本文从文化名人、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对郫县文化资源的构成和分布状况作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郫县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三个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二是文化品牌特色不突出,三是文化资源开发不全面.本文建议,郫县的城市形象可定位为"古蜀王都,生态鹃城";郫县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应立足于古蜀文化和生态文化;郫县的城市发展应着眼于建设西部健康休闲城.最后,本文还对郫县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实施措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武汉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目前尚不很强。与资源条件类似的旅游城市广州、上海相比,武汉的旅游开发又有较大差距。本文拟对武汉城区区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开发措施作一初步探讨。 1 1 旅游开发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政府对武汉旅游发展没有足够重视。过去没有专门的领导班子来领导旅游事业的发展,甚至忽视市旅游局的工作汇报。旅游业是一种“引爆”产业,领导部门对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才会给旅游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武汉市旅游景点、设施分属外事、商业、旅游、文物、园林、建筑、公安等部门,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各自为政,影响了武汉旅游的开发。城市美化、市政建设是城市旅游的物质土壤,精神文明是城市旅游的人文土壤,而武汉市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不够。武汉市容给游客的印象是“脏、乱、差”,甚至有“光灰的城市”之称,严重影响了游客的美感,从而影响了武汉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慢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以减速慢行、简约低碳、自然求新、享受生活为特点,通过舒缓、细致的旅行,融入本土的 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成都被誉为休闲、美食之都,是一座非常适合发展慢旅游的城市,通过与友好城市法国蒙彼利 埃2座城市之间的城市文化底蕴、区位、旅游资源、饮食、娱乐、旅游交通等慢旅游要素的对比,分析成都在发展慢旅游过程中 的优势、劣势,借鉴蒙彼利埃在旅游开发、城市建设、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经验,更加深入地开发成都休闲慢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0.
宁波发展文化旅游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区域发展资源,将区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是发展区域旅游、提升区域形象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宁波发展文化旅游的条件和优势,评价了其文化旅游开发潜力,提出了宁波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思路、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