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诸多范畴中,"全国各民族人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范畴,并系统讨论了"全国各民族人民"范畴的基本内涵、"全国各民族人民"思想中国化的发展过程、理论渊源、以及这一范畴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中探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就要坚持我国在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中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概念的新阐释,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概念的理论在中国化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促进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宗教论"是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命题,它以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宗教论"中,"根本是长期性"是基础命题,"关键是群众性"是核心命题;"特殊的复杂性"是主要命题."社会主义宗教论"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但未能摆脱苏联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民族识别,根据中国的实际,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灵活运用,提出"名从主人"的识别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在民族识别、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重大突破.2005年中央关于民族定义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要更好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时代特征、中国国情密切结合,必须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密切相联、内在统一,其中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根基,大众化是归宿.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之一,其思想来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经历了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及党的十六大以来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成熟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容上界定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立场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指导和解决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的现实需要,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立场的当代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当代主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在中国最初主要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需要,这应归属于政治意义的层面。当我们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化"为中国的指导思想的确是一件伟大的创举,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不仅仅是"化"为一种思想指导中国的实践,还应从学术研究的视角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学术研究的成果成为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同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