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概和战略眼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①创立了关于我国新时期民族问题的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一、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坚实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理论基础。作为这一领…  相似文献   

2.
理论创新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在不同时期都有许多重要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载体,包括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中国梦"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涉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繁荣进步等各个方面。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创新,保障了我国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使民族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走向胜利的纲领性文件,也为今后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不动摇,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杜玉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富有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精辟论述,这是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一、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表明,基于平等和团结原则的、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成功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中国现实环境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增强中国民族理论国际学术对话能力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民族学的理论来源及其发展上,无论是舶来说、本土化,还是中国化,都是把西方民族学作为中国民族学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和立足点,难免会陷入一种以经典诠释现实、以今套古、以外导内的研究困境。坚持中国民族理论的中国特色论,就在于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以及几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解读和研究出发,以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史来作为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主干思想,中学为主西学为用,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邓小平同志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坚持实行和巩固完善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繁荣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其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之一。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民族理论。这对于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要探究中国民族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关键还是要从长期以来民族研究应该是"政治化"亦或"文化化"的争辩中去探究,这其中就涉及到"西方话语霸权"、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失语症"、中国话语权等诸多问题.实际上,民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客观实体,本身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进行民族研究,孤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脱离中国的语境,从而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中探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就要坚持我国在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中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概念的新阐释,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概念的理论在中国化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促进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的形成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实际的继承及其发展的结果,是20世纪以来在中国社会思潮领域中相关“西化”与“中国化”的争锋和论战中逐渐成熟并日趋完善起来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理论的自查、自省、自律、自强,从而体现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和谐本质,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设立追诉时效超期适用程序的必要性,论证了该程序适用的条件,并就该程序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法律条文,供立法机关将来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