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逐渐发生变化,一种新型的融通资金模式——互联网消费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居民的消费需求,还进一步完善了当今社会的金融结构和体系。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化消费日益呈现出新业态,发展前景越来越乐观,逐渐成为我国公民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但新媒体时代我国公民网络文化消费活动既存在个性化、大众化、共享化等特点,也存在非理性、娱乐化、无序化等问题,急需找到正确的引导途径。应该针对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网络文化消费活动的特点,开展网络文化产品内容建设和消费引导,实现网络文化消费与传统文化消费的优势互补、合理共存,让网络文化消费走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是一个信息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将全球人们联系在了一起,足不出户便可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使得电子商务市场在我国飞速发展,"网购"已悄无声息地成为了目前消费的主流方式,但与传统消费方式相比,各有利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宁波市民传统消费与网络消费的现状进行数据采集、深入分析,并对宁波市民的消费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和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种互联网终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购物越来越成为许多人的购物首选手段。各种各样的电商或是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崛起,并大举进军消费金融市场。本文对电商消费金融的兴起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对其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开始逐步追求精神文化艺术方面的消费,这促使艺术消费市场逐渐发展壮大,艺术消费逐渐大众化,大众审美逐渐成为艺术消费探讨的焦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大众审美中来探讨艺术消费,主要从大众审美中的艺术消费和艺术消费的大众性来论述二者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大众审美对艺术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段时期,中国各大财经、商业类报刊,频频在讨论, 中国是否已进入奢侈品消费时代?赞成者有之,引用数据,凿凿确实,否定者有之,大声疾呼,劝国人清醒。在国际著名奢侈品消费市场总体低迷的时候,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实况到底如何?我们该怎么看待奢侈品消费?  相似文献   

7.
移动消费平台即在移动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并实现支付的平台的总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大学生消费群体是移动消费平台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群体。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活费水平与其在移动消费平台消费意愿无相关,移动消费平台的便捷性、安全性、信息展示度、服务质量与大学生消费意愿显著正相关,移动消费平台的消费成本与大学生消费意愿显著负相关,消费平台开发大学生垂直服务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14,(8):72-73
当前社会,消费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巨大发展的三大因素之一。而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观及消费习惯不但影响到其自身的成长,也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难看出,青年消费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调查及讨论。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营销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基于移动"互联网+"概念下大数据营销竞争亦愈演愈烈,使消费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本文通过对信息整合、消费群体需求、社交传播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旨在"新常态"下,挖掘新消费增长点,在衔接消费需求的同时,进行精准营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消费紧贴时代发展潮流、彰显市民社会精神生活、带动新型经济发展,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消费的新趋向。2012年,上海文化消费在体现都市文化消费延续性特征的同时,彰显众多新的面貌:实体性文化消费持续攀升,精神性文化消费正扩大份额,创意性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引领全国风尚,综合性文化消费显示出更强生命力。后世博时代的上海,文化消费载体的体系性建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开拓、市民文化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模式的确立等都成为上海文化消费的新特征。上海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区位优势,上海文化消费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消费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消费群体,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对影响其消费特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隋广岩  刘岩 《现代交际》2011,(10):184-184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代高职生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同以前的学生相比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而且逐渐成为引导社会消费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3.
袁槐琴 《职业》2014,(35):168-168
网络营销是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践中的主要章节。随着网络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也在不断创新,微博营销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新型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说到维权,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对假冒伪劣、短斤缺两等日常消费的维权,但对金融消费维权,由于消费者缺乏金融知识或金融维权意识淡薄等原因,有时会形成被侵权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80后”消费文化特征:世俗浪漫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根本上说,"80后"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是消费的文化而不是工作的文化."80后"消费文化集中地体现了一种世俗浪漫主义消费精神.它来源于青春的浪漫气质、都市的浪漫情调、网络的浪漫空间.青春、都市、网络成为"80后"消费文化的三大标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市场力量相契合.从而使"80后"消费浪漫主义打上了世俗烙印."轻灵现代性"使得"80后"消费文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文化的消费重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是"网络、新媒体"."80后"对消费美感做了自己的诠释,在他们那里,时尚就是美的,金钱美和自然美融合在时尚美中.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消费成为热点;"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则让家庭文化反哺成为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家庭文化反哺中出现了诸多信息消费行为,而信息消费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行为的原动力,因此,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信息消费需求的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正视家庭文化反哺的现实境遇,对家庭文化反哺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认识家庭文化反哺、调整家庭文化正哺、走向家庭文化互哺的变革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将我们带进了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对我国新闻传播模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满足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需求,就要在传统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使新闻的传播效率及质量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就在新媒体时代下来研究新闻传播的全新模式及方式,以此创新新闻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品种丰富、数量众多的西方文化制品进入我国,成为广大青少年文化消费的重要选择对象.本文根据对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制品的状况进行的调查,了解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制品的倾向和途径,分析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制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接触最多的媒介形式,其中,"95后"青年是新媒体的代表性用户群体。新媒体"去中心化"的解构特性,对青年具有潜移默化的涵化效应。新媒体对"95后"青年文化形成了多元解构的影响:重构出青年叛逆性时代性的道德文化,催生出青年吐槽式狂欢式的交流文化,塑造出青年个性化符号化的消费文化。反思"95后"青年文化衍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极颓废、自我放逐等丧文化趋向,我们应当围绕青年成长,把握青年需求,从教育、法规、自律、技术等方面因势利导,使新媒体成为青年的励志的陪伴者,进而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昂扬向上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以省钱、节约为宗旨的“拼客”消费引领了一股新的时尚潮流,这种类似于“AA制”的消费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的加盟,且衍生出众多“拼法”。拼车、拼房、拼吃、拼玩、拼贿等众多“拼”消费已成为都市青年人的另类时尚,“拼”的项目几乎覆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他们认同“花钱少,办事多”的生活方式,期待用最小的经济成本追求全方位的品位生活。随着都市“拼”客一族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在创造节约消费文化的同时.也给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研究于2009年1月以杭州、宁波两地的上班青年为研究个案。通过对9人深度访谈和852人问卷调查,描述了上班青年拼客消费的现状。分析和解释了“拼客”消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和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