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讨论的是对话语解释必不可少的文化理性问题.作者注意到,学术界关于文化理性的意识有一个从语境意识到文化语境再到文化理性的逐步演进过程;文化理性是一个分层结构,包括文化意识形态(设定)、语用操作设定(文化语用原则、规则、范式)和文化基础实事;同时,文化理性的形成也有一个运层筛选语用信息的过程(从行为的情景合理、合适、有效,到社会语境合理,到文化语境的检验);文化理性作为一个工具性范畴,具有工具性、从属性、权威性和可调节性,而且,它必须构成有形的模式.文化理性的讨论可以解决情境与大脑的信息连接问题,同时,从跨文化交往角度看,文化理性作为语境意识的最高形式,可以促进相互尊重和理解,避免盲目自信或自卑,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理智型作家。人们都说《子夜》深刻,就是因为它渗透有作者深刻的理性思索;所有的人又都不能否认《子夜》存在概念化毛病,这也是因理性介入的结果。在《子夜》创作过程中,理性因素在深化艺术的同时,又给它带来损伤,这种现象很有分析、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余三定文艺评论集》是作者长期辛勤耕耘的部分成果 ,选辑了作者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公开发表的文艺论文 3 6篇 ,全书由“综论”、“作家作品论”和“批评家论”三部分构成。纵览全卷 ,鲜明的理性思辨与敏锐的审美感知力随处可触 ,它带给人们的是思想的启迪与美感享受。从哲学抽象的层次对批评对象进行理性观照 ,是我读这部著作时的强烈感受 ,它显示了作者批评理念的成熟及深邃的哲学思考。小说批评在书中所占比重几近半数 ,作者往往将批评对象置于广泛悠远的历史哲学背景中来考察。“综论”有两篇文章专论小说的超越 ,作者借用康德…  相似文献   

4.
怪诞是古典美学的一种重要范畴,怪诞艺术是一种“另类”的古典艺术,它是作者激情越过理性藩篱后的产物,而激情的涌现则是作者不顺的生活处境所带来的内在压抑.从人格角度看,它反映的是作者最原始最纯真的“本我人格”;从审美角度看,它是明末清初反传统审美思潮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聊斋志异》中 ,梦 ,作为一种审美客体 ,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思、审美感受和人生体验 ,以及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扑朔迷离 ,奇幻莫测 ,但又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 ,是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现实精神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叙事伦理相对于理性伦理而言,指具体叙事过程文本内部形成的各种伦理关系,它既包括形式安排对作者、叙述人、人物和读者之间伦理关系的影响,也包括文本叙事溢出的不同于时代或作者本人理性伦理的个体伦理.鲁迅小说叙事结构和叙事人称安排充分体现了叙事形式所蕴涵的伦理意蕴,折射出叙述人以及隐含作者的个体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现是当代科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对此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把它归为逻辑理性范畴;二把它归为非理性心理学范畴。本文从二者的结合谈科学发现的问题,认为通往科学发现的道路是一条理性与非理性、逻辑与非逻辑性、客观性与人性的融合之路,科学、科学发现问题与人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理智型作家.人们都说《子夜》深刻,就是因为它渗透有作者深刻的理性思索;所有的人又都不能否认《子夜》存在概念化毛病,这也是因理性介入的结果.在《子夜》创作过程中,理性因素在深化艺术的同时,又给它带来损伤,这种现象很有分析、探讨的必要.一论《子夜》创作的理性特色,不能不首先涉及作家对主题思想的把握.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有别于一般认识论的思想观念:它必须附丽于具体题材,必须与具体的形象交融在一起.这正象别林斯基所指出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只能是"具体的思  相似文献   

9.
这组散文总题为《文化苦旅》,顾名思义,是要进行艰辛苦涩的文化反思,用二十世纪的目光去抚摩历史的足迹。无论是对应山水,抑或回首在事,作者都是在借题发挥,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思索。 作者的这种理性怀疑与思考,集中落实到对“人”的问题的探求上,即把他对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0.
“无条件”问题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的。它是认识论范围内特有的问题。它最能凸现思辨理性哲学的本质特性。“无条件”不是指“条件”的有无;而是穷尽一切条件而不受条件限制,是指具有无限普遍性、绝对完整统一性的命题、原理、理念,是理性在认识范围内的“终极追求”。要把“思辨理性”的思维方式与“实证科学”的思维方式区别开来,否则就会出现悖论。  相似文献   

11.
康德将宗教信仰局限在纯然理性界限内进行诠释,他批判"教义性诠释",肯定"真理性诠释",从纯然理性出发,提出自己的哲学释经原理。主张对宗教信仰的诠释只能理性地进行而不能诉诸诠释者内在的主观情感,诠释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和深化人们的道德情感,让人获取真正的信仰。康德的"哲学释经原理"放弃了信仰主义立场,将对基督教的诠释完全架构在自己的理性分析结构和诠释框架之中,解构了文本和作者的价值,把文本的意义解释为诠释者自己已有理念范型的投射,有导致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之危险。而事实上,诠释活动是诠释者、文本以及作者之间互为主体的交往行动,这种交往行动以趋向真理为诠释的责任,它借助诠释者、作者和文本共同处身其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所提供的社会交往规范和知识范型,将文本所负载的意义昭示出来,而意义的真理性就存在于交互主体的理性共识之中。  相似文献   

12.
人的意志自由问题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中心议题之一.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关于自由的学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理性批判》是论述自由的专著,而问题的提出和关键性的说明,却是以《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一章开始的.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形式.其中理性是"整理直观材料从而把它放在思维的最高统一之下的一种最高能力".理性的概念是理念,属于现象之外的物  相似文献   

13.
《雪祭》是在现实主义备受挤压的处境下,绽出当代中国文苑的一朵色彩艳丽的奇葩。它的基本叙事形式是指向深层理性和道德的宏大叙事。其人物塑造和情节描写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元经验",带有很大的自传性成分;《雪祭》以清晰的理性洞达生活的整体性,以偶然现象显现出现实的必然性;它的宏大叙事特征还集中体现在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上,体现在作者的创作主体性上。《雪祭》的灵魂和精髓是现实主义,它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使二者高度完美地统一起来,这是《雪祭》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科技理性问题研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技理性问题是目前国内哲学界关注的一个前沿热点问题。为了将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对科技理性问题进行了两次深入的研讨①,现将讨论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多维视野中的科技理性概念汪信砚教授认为,科技理性是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理性”(Reason)一词源自于拉丁文Ratio(计算,账目,理由等),它既指人们依据一定规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也指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理由和根据。当然,“理性”时常也指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作为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理性也就是由人们的活动体现出来并实际地支配着人…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自由     
作者认为历史科学的发展演变有两个重要阶段:一为崇奉自然科学的阶段;二为独立自主的阶段。到了第二阶段,历史家开始科学地掌握自己的历史学科,把它当作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于是历史家发现了自己作为历史家的自由,也发现了人作为历史推动者的自由。他认为:理性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不受自然的支配,而历史科学的思维是有关理性活动的思维,不受自然科学的支配。史学思想完全有能力以历史的方法为历史学科解决各项历史问题。作者认为“人类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并不是人喜欢或决心做什么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什么事。饿了就吃,累了就睡,这些是生理活动,是在生理欲望驱使下进行的。历史却不管这些事。历史所要研究的,不是生理活动,而是理性活动。但是理性活动也要受到驱使;这种驱使就是它自身所处的局势。所谓“局势”就是人的思想所构成的,是理性本身所创造出来的。局势是谁也不能加以改变的。人必须正视局势,对局势进行思考。局势就是决定他的行动的成败关键。只有透彻理解以上各点,才会真正懂得“人类活动是自由活动”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困境中的休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关于事实与价值分裂的问题缘于现代意识形态的内在困境。现代意识形态核心是抽象的个人观,它以自利的理性人为出发点,把社会与价值体系视为个人理性筹划的产物,当西方理性观念从实质理性向形式理性的转变时,现代意识形态陷于内在矛盾。抽象的个人观是市场行为模式的一般化,同时也是启蒙时期知识分子观念中共享的文化前提。马克思的实践观指出了走出休谟问题的思想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外作家的气质类型及吴敬梓的创作经历的考察入手,提出吴敬梓是一位理性型的作家;他所创作的《儒林外史》也因此成为理性型的小说。其理性化的特色既表现为思考的深刻性、人生主题的普遍意义,还表现在作者以“常醒的理解力”借助形象传达理性内容,具体说来,它呈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结构的完整性,二是人物统一于主题,三是细节和语言的理性色彩。无论是结构、人物,还是细节和语言,都清晰地体现着作家的思想和创作意图,都是作家理性的外化结果。但是,《儒林外史》中的理性并没有损害艺术形象,而是灌注着“生气的情感”,这就使作品既具理性特色,又是一部伟大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8.
一人的意志自由问题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中心议题之一。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关于自由的学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理性批判》是论述自由的专著,而问题的提出和关键性的说明,却是以《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一章开始的。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形式。其中理性是“整理直观材料从而把它放在思维的最高统一之下的一种最高能力”。理性的概念是理念,属于现象之外的物自身,是我们可以思想,但不能认识的东西。理性要求认识无条件的绝对的统一体,但却永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危机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其产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对它的认识也应从多角度出发。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必将有新的发现和启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式,二者的差异与矛盾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再次得到证明———个体理性行为有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党委书记20年》是肇庆学院党委书记陈优生研究员所著.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二十余年在高校党委书记岗位上履行职责和责任的历程、务实与进取的理性思考、折射出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推陈出新的进取精神、字里行间蕴蓄着作者高远的人生境界、机智的人文智慧和宽厚朴实的为人心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