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以三所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全科型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从教师专业必备知识、教师专业必备技能和教师专业必备信息技术能力三个方面调查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型师范生的专业发展现状,发现:小学教育全科型师范生对教育知识、教学设计、技术素养的获得最为关注;对通识性知识、反思与发展、评估与诊断需求最为薄弱;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学科知识以及教学设计的提升需求最为强烈;对专业发展关注度较高,但满意度低,缺少专业发展规划; 对学术视野不开阔而感到困惑。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增加教育职业规划课程,为小学教育全科型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树立自我反思意识,强化反思引导;优化整合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增加信息技术的比重;重视教育实践,促进知识和技能二者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结晶,他对师范生成为专家型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提出对教育类课程改革策略,以期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把师范生培养成具有教学实践智慧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以其“广而博”的课程内容支持和帮助师范生有效开发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对师范生加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明确职业定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探讨通识教育在师范生自我职业生涯发展中效能:一是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职业理解力,促进师范生明确自我职业生涯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二是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促进“反思型实践者”范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三是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专业情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伦理发展;四是通识教育加强教育改革意识养成,有效培养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新教师”。  相似文献   

4.
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不是教师范生如何简单、机械地掌握一些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教学知识,而是需要教师范生能真正按照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能够真正从事教育性教学活动、能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能真正践行教书育人理念,其主要具有教育性、合伦理性、综合性、卓越性和特殊性等特征。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途径主要涉及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方面:职前培养主要可通过思想引领、课程重建、转识成智、实践指向等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职后培训主要可通过外部给予式、外部诱发式和自主内发式等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5.
面对师范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日益成为社会与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重点建设的问题。基于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全面、系统分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的框架内容与表现特征,进一步优化与提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重点突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取向,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全科型素养和拓展能力。?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课堂模拟实践有助于促进师范生将碎片化的教育知识整合为系统化的实践性知识,将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将单项的教育技能发展为综合的教育技能。当前教师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理论课中模拟实践内容不足使得师范生教育知识的融合转化变得困难;教育技能课中模拟实践机会不足使得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增量提质受阻。改进的策略是: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中的课例研究,为师范生创造模拟教育见习机会,促进师范生教育知识的融合转化;增加教育技能课程中的课例练习,为师范生创造模拟教育实习机会,推动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增量提质。  相似文献   

7.
高学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体现在具备系统的数学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数学应用能力、科研能力、现代化信息素养等方面.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函授教育应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建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数学教育的专业化呼唤专业化的数学教师,教师知识结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专业数学教师仅有对教育的热爱和数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本文分析了学科教学知识的地位、内涵及形成,提出了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和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2+1"师范生培养模式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专家型教师的素质标准为培养依据,对师范生进行1年的"宽口径"培养、2年的"厚基础"培养及1年的专业实践能力强化培养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方式。该培养模式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秉持教师职前培养(师范生培养)、入职教育及职后培训为一体的宗旨,以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现有的本科层次师范生培养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尚未进入教师职业现场的师范生,其专业伦理的建设通常在入职之后才被关注。教师专业伦理的培养应该贯穿师范生职前培养的全过程。对当前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在培养理念、伦理标准、课程体系、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可以发现师范生职前和入职后专业伦理建设一体化的思路以及从"一般思想道德"转向"教师专业伦理"的理念,从而探讨师范生专业伦理建构的主要内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伦理性构建以及教师专业伦理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的社会文化支持系统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探索“知行研”相结合的职前英语教师教育模式。该模式将教学理论学习(知)、实践运用(行)、研究反思(研)有机结合,能有效地促进职前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教学与研究能力的提高,为职后的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培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在于提升职前教师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足,与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承担者在思想观念上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视不够,课程体系、培养机制不利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相关.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植必须通过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实践课程提高到与理论课程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问卷测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初中教师和临近毕业的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和PCK现状,结果显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各类专业知识表现均不理想,大部分知识低于及格水平;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各类专业知识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就全部专业知识来看,部属院校优于省属院校,省属重点院校优于省属一般院校的特征明显。笔者对调查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处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阶段的职前教育也相应的需要进行改革,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浙江师范大学的50周年校庆,作为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主体力量,浙江师范大学对浙江省的基础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选择浙江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追溯浙江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考察浙江师范学院的历史渊源,以史料为基础,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浙江师范学院校史中一些敏感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供学界鉴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小学优秀教师在新课改下对高师教师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探讨新课改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250名凉山民族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第一、教师思德素质的培养;第二、教学实践课程的增加;第三、教师技能的训练;第四、研究性教学的强化;第五、开设民族文化基础选修课程.结论中小学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的建议,对于我们当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职前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逐渐转向实践-反思取向,而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秉承理智主义取向,固守着远离实践的封闭式培养模式.我们应该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就是这样一种适时所需的职前教师培养平台,它以认知学徒制为基本形式,以大学教师、小学教师与大学生合作互动为内在机制,为职前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习得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具备全球意识和跨文化能力的公民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作为承担培养国际性人才这一重任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素养,必须努力提高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因此,如何培养职前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已成为各国高校教师教育的重要议题。基于这一背景,美国和加拿大部分高校为职前教师提供了一系列跨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多元文化课程、跨文化社区体验课程以及海外实习课程,旨在帮助职前教师获取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与体验,提高其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任教的能力。这些跨文化课程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增强,美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了解和认识,两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和经验也不断被其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尤其是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更是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的重点。对美国与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两国运用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性”融合原则在职业学校师资职前培养、准入机制和资格认证制度、职后培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结果发现,两国职业学校在教师职前职后侧重阶段、准入机制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法律体系保障、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师资准入机制、“三性”融合原则的运用、师资队伍专业化等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共性。据此,从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职后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