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大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21世纪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世纪最后20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到1998年,城市化水平已届30%,据有关预测,2030年将达到40%,2050年达到55%-60%,城市人口将超过6亿以上。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车道,21世纪将是“城市世纪”。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必然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伴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大型化、集群化已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据统计,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1850年仅3座,到1980年就猛增到324座。大城市的日益增加也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显著特点。1949年我国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仅12座,到1994年就已增加至73座,增加了6倍。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口“超载”袭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动,可以说是“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这种深刻的变动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土地向非农产业迅速转移,乡村人口向城市大量集中。这—方面为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带来了强大动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整个社会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世界大城市的社会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对世界特大城市的社会指标进行了国际比较,尽管由于各国的城市包括范围和统计指标口径不一,指标不全,年份不齐,收集世界大城市的统计资料难度很大,但经过我们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现已将世界百万人口以上85个特大城市50多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收集到,并对其中10项重要社会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还对85个特大城市分市的概况进行了分析,列出了每市的社会指标,已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世界大城市社会指标比较》.这本书是国内首创,尤其是用10项社会指标对世界大城市进行排序是第一次,它对我国各市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比较研究,从各项社会指标的比较中,可以找到本市的进步和差距.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全球城市化的高速推进,而大城市的迅速发展,大城市在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中取得支配性的地位是城市化推进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化及其经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莉 《城市》2004,(4):13-16
一、大城市化的客观本质 大城市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提高所形成的规模经济要求,使城市人口增加从而使城市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然的客观现象,不会受人们的主观意志影响而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城市自然要扩大规模,人们的主观意志是不可以阻挡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不具备,也无法由人的主观意志使城市长大.这种客观过程可以由城市化S曲线来表明,见图1.  相似文献   

7.
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并在发展上呈现出逐步由东向西推进的客观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数量有了成倍的增长,城市化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截至1989年底,我国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已发展到450个,比1949年增加2倍以上.改革、开放10年来,城市数量更有了显著的增长,近10年增加的城市为前30年的4倍多。城  相似文献   

8.
论英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是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大城市人口郊区化也是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当发展中国家普遍表现为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时候,许多发达国家人口迁移特点却是离开城市,特别是离开大城市。表现出明显的人口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人口郊区化。人口郊区化一旦发展到人口过度的郊区化,即逆城市化,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后果。本文将以英国为例,探讨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原因、后果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瑞君 《城市》2008,(10):54-57
城市化起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功能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工商业的中心和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同时,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逐步由农村化向城市化转移,城市人口、城市数目和城市地域不断增加,1800年的世界城市化率仅为3%,1900年为13.6%,1950年为29.1%,2003年为48.3%,2007年达到50%,城市化进程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
《城市》1992,(2)
罗马是世界有名的“永恒的城市”。该市为古代罗马帝国的发源地,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公元756—1870年为教皇国的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意大利首都(教皇退处梵蒂冈)。城中现保留着许多艺术珍品与历史宝藏,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物(科洛西姆大斗兽场、大杂技场、戴克里先公共浴场等)。旧城的东南为古罗马废墟,其中有罗马广场和圆形剧场。还保存有十九世纪旧城的核心部分。罗马城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使之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中国家,新的并且不断发展的城市化现象已经使那些用于应付贫困者、新移民者以及青年的基本需求的政策和规划丧失了作用。城市化进程是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一场变革,通过这一进程,小城镇发展为城市。城市化也影响了文化,几乎所有的地方文化传统都由于城市化进程而受到冲击。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城市化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然过程”;它是社会行为和权力的结果。城市化包括从人口稀少的地区迁移到人口稠密的地区。在对世纪,这种迁移的规模是很庞大的。1900年,世界上大约864%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只有13.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相似文献   

12.
顾涧清 《城市观察》2009,1(1):70-76
近三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群区域,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两个区域城市群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形成世界级大城市群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新泽 《城市》2001,(2):9-12
一、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城市化包括小城市(镇)和大城市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结构失衡,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强大城市建设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金秋茶坊     
《老年人》2002,(10)
湖南省城市发展目标让人惊喜据《湖南日报》报道:到2005年,湖南省城镇人口将达到2500万人,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6%,其中长株潭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到2010年,估计全省城镇人口达到42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那时,长株潭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初步形成现代化的都市连绵区,长沙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点评: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有计划的城市化,既可逐步转移农村人口,又能促进城镇稳步发展,符合中国国情。我国钢琴产销量世界第一据《光明日报》报道,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头…  相似文献   

15.
胡小武  沈阅微 《城市观察》2021,72(2):96-10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大城市都在上演新一轮的"抢人大战".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大量外来人口为追寻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徙居,其中青年人口向大城市迁移成为主流.但外来青年在大都市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顺遂.学术界长期关注的外来人口在大城市面临的生活环境逼仄、工作待遇较低、身份认同模糊、城乡二元困境、短期内难以全面融入大城市等社会问题,在大城市外来青年这个群体身上同样存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深度挖掘分析新时期外来青年到大城市从"落脚"到"融入"的过程、心态等问题,从而为新一轮的城市"抢人大战"提供一种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乡村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还指社会、经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乃至管理机构和思想观念等种种因素向乡村地区逐步渗透的过程。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乡村城市化的特征及表现形式不同,在相同阶段,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大城市郊区作为中心城市的扩展空间,以及中心城市对其腹地产生集聚和扩散作用的过渡地带,其乡村城市化进程受到来自城市和乡村的双向促进,与一般农村的乡村城市化相比,其条件更加优越,并且在进一步推进乡村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途径选择上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大城市发展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小羽  高翠琳 《城市》2007,(4):14-17
一、城市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有生命力的社会实体,和任何事物一样,它的运动、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8.
第三产业发展与广州城市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州城市化现状分析 1978年以来,广州社会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1998年广州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 2.97%,1998年,广州市区人口城市化水平为61.9%,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二位。从世界范围看,1998年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31%,中等收入国家为66%,高收人国家为76%,广州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对比1998年世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广州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3310美元)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均 GDP2955美元),但城市化水平(61.9%)却只达到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国家(58%)的水平。这说明,广州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化水平以促进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已成为广州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丁健 《城市》2009,(8):8-12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而大城市发展是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由于受到人口规模、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大城市的发展之路面临复杂的各种矛盾,其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大城市发展道路,即走内涵式、质量型和集约型的新型发展之路。因此我国大城市必须转换原有的发展方式.从战略高度创新发展模式与机制.促使我国的大城市从大变强.成为民富国强的支柱。  相似文献   

20.
《城市》2004,(3):13
2004年中国大城市委员会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于5月4日至5月6日在邯郸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议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办,邯郸市人民政府承办。会议代表共计80余人。邯郸市代市长王三堂致欢迎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龙永枢在发言中围绕大会主题提出了“大城市发展必须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城市经济发展必须以效益为核心;城市化速度要因地制宜;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