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凯  陈秋红 《理论界》2005,1(7):37-38
公正是行政执法观念的核心。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重视公正的价值导向,必须使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符合法的公正的要求。回避行政执法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将使执法成为专权和权力腐败的工具。为了根本地、全面地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的实现,必须重视行政伦理的作用,明确行政执法公正性的价值评价标准,加强行政执法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正性是一切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现代大学制度既具有一般社会制度的共同价值,又具有维护现代大学公正性的特殊价值。现代大学制度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两重含义,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现代大学制度存在公正性危机。化解危机之道,现代大学建设应当树立公正价值理念、落实公正主体地位和保障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公正价值偏离和缺失的现象,强调管制公正、分配公正而忽略矫正公正的现象屡见不鲜.矫正公正能够成立的首要条件是符合社会公正要求的公共政策的制度设计.同时,公共政策公正性的“应然之塑”和“实然之态”与政策的社会公正感和政策外部性密切相关,对政策公正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二者作为政策公正考量的二维向度,通过公正感危机和外部性困境对于政策非公正的映射,反衬政策公正价值的偏离和缺失.本着矫正公正的理念,提出政策协商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全球发展的公正性应是人际公正与环境公正在新旧全球化转换过程中的体现。全球发展的公正性应该有利于“人人共享、普遍受益” ,应该有利于缩小各主体之间的差距而不是扩大差距 ,应该在全球发展中公正地分配权利与义务———使权利与义务对等 ,而全球发展不公正主要是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与履行不公正。  相似文献   

5.
李玲 《理论界》2005,8(5):63-64
作为一种特殊的评价尺度——公正,其内涵及外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呈多层次多向度发展。对于这样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应采取辩证的合理的态度待之。运用相对性的公正原则来看待我国现行的共同富裕政策;它不具有绝对的公正性,但却有着相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政府评价干预过多、社会评价力量薄弱、高校被动参与评价的问题,并就其成因进行了剖析: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官本位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国家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社会基础还不广泛以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理念落后于评价实践发展的需要.同时,解析了"分权理论"从学说拓展为理论依据引入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体系重建的可能性.最后,从有效发挥评价的功能、保障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运行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再评价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系统建立教育公平制度是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人全面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政府是建立教育公平制度的主体,应不断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教育政策配套,加大公平制度供给,保证制度供需均衡,加强实施机制建设,完善评价反馈机制,营造尊重公平、崇尚公正的社会氛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公平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地对各种重要的公平与效率观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中国改革所表现出来的有限公正性这一重要特征 ,论证了新时期公正性改革的必然性 ,并分析了这一公正性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任荣 《云梦学刊》2008,29(4):66-68
公正德性重视人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而在现阶段强化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大学生公正德性培养十分重要.但是,我国大学生公正德性的养成遭遇了公正德性教育的匮乏、公正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以及现行公正制度执行不彻底等困境.因此要从加快我国各项公正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高校公正建设培育良好校园环境.加强学校和社会的配合形成良性教育合力等方面推动大学生公正德性养成.  相似文献   

10.
平等的理念是人类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模式.本文从性别视角出发,在充分分析当代中国"男女平等"的发展现实后,从男女平等入手着眼于建构公正的性别秩序的操作层面阐述建构公正性别秩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驳斥了社会现实对"男女平等"的误读,形成对公正的性别秩序的再阐释.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与道德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馨 《人文杂志》2005,(2):154-156
公正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 ,社会公正已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心理、进而对社会整体道德状况产生作用的重要社会因素。社会公正是个体道德心理产生的社会根基和外部原因 ,是影响群体道德心理的决定性因素 ,道德心理对社会公正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道德心理的积极与消极主要取决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和评价。在我国现阶段 ,努力提高社会公正水平是促进人们良好道德心理的基本途径 ,也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为此 ,既要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创造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 ,又要协调好人与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 ,并加强公正及道德心理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在越来越多的涉及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案件中,专家介入诉讼不可避免,如何实现专家参与诉讼的公正性,专家陪审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针对中国陪审制度的实践困境,可以通过完善专家陪审员挑选机制、保证专家陪审员裁判权行使,以实现对专业性案件审理的程序和实质公正.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税收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公正可分为起点公正、规则公正和结果公正,税收政策的作用也是沿着这三个方面展开.我国现行税制中还有许多不利于社会公正之处,应从起点、规则和结果三个角度完善我国税收政策,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公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制度的正义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性是有效率制度的基础,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可以作为制度正义分析的基础.在我国转型时期.基本制度环境和大多数制度安排是公正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制度安排的非正义一面,主要表现为非亲贫性、掠夺性和等级性等三个方面.这种制度的非正义性有的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甚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如等级制),有的是一些改革的滞后和公共政策的失误造成的(如非亲贫制度),有的是新旧体制摩擦的产物(如掠夺性制度).推进我国制度公正性的建设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要重视制度公正性的理论研究;探讨制度公正性建设的机制和保障条件;强调基础性制度对次级制度安排的权威性和制约性.  相似文献   

15.
郑泽善 《兰州学刊》2011,(12):61-70
受贿罪的保护法益是职务行为的公正性和社会对这种公正性的信赖。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对于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作用的正确发挥、公正运用不可或缺,公务员为他人谋取利益,其他人没有得到这种利益,但仍然要承受公务行为不正行使的后果,因此,本罪的保护法益首先是职务行为的公正性。同时,即便职务行为是公正行使的,与职务相关联的公务员如果收受贿赂,国民对公务的信赖感就会丧失,公务的正确行使就会受到损害或会产生这种危险。贿赂的范围应当包括与职务相关的非法报酬或不正当利益。即贿赂包括金钱、物品以及财产性利益等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有形、无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要为管理决策服务。也就是说,评价结论一般都会立即影响评价主体中各方的直接利益。这个时候,评价的公正性摆到相当首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当前。公平、公正问题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取代了以往对“效率”问题的集中关注。甚至有学者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已不再符合时代要求,需要对该提法进行调整,更加突出公平、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判断当前收入分配的公正性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公正观的框架下进行。自由和平等构成历史上社会公正观的两大主题。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公正观包括程序中的机会均等原则和结果中的基本权利均等原则。通过这两个社会公正的视角,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既不平等也不公正。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机会均等和基本权利均等两个方面多作努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功能性集体行为的原因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会转型期功能性集体行为,是转型期社会利益重新分配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表现.具体来说,一些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非公正性利益受损,是转型集体行为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制度更替过程中的矛盾与失调、政策与决策的失误、权力腐败、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等所造成的非公正性利益受损,致使利益受损者通过集体行为的方式来发泄挫折侵犯性情感.因此,通过制度建设(包括法制、社会保障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破除等)实现社会公正和建立有效的社会安全阀机制,是集体行为控制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制度公正属于经济转型制度分析的价值理性范畴。在经济转型实践中,政府介入制度安排会影响到制度公正,即制度的实质公正与运行公正。结合制度公正的两个层面,对中国经验的判断是,政府的目标函数与偏好,直接影响制度的实质合理性和公正性程度;同时,政府权力运作规范和约束的有效性,决定着制度的运行公正程度。从政策导向上看,必须从经济增长型政府转变为社会公正(制度公正)型政府,做到以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为内容的制度实质公正以及在宪政秩序内有效地约束政府权力的制度运行公正。  相似文献   

20.
组织公正:绩效评估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实施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绩效,但很多绩效评估的结果却降低了员工的绩效,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处理好评估的公正性问题。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员工都看重绩效评估的公正,公正贯穿在绩效评估的所有环节和流程之中,是绩效评估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